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
——记李华鹏博士和他的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22-11-28万绍山
文/万绍山
[导读]
2014年12月,一家名叫派真生物(PackGene)的创业公司在广州科学城起步。它用8年的时间不断裂变、蝶变,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初创时的仅3人到今天的300多名员工;从最初160平方米的办公实验场地到如今8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从180万元创办资金到目前已完成五轮总计数亿元的融资;从GMP平台搭建到全亚洲 产能最大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基因治疗CDMO(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企业……八年里发生了怎样的创新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企业创始人李华鹏博士和他的派真生物。
李华鹏博士
科研:“从事生物医学研究能从疾病根源上解决问题”
派真生物是一家以基因治疗药物生产和载体研发为切入口的基因药物产业化平台,创始人李华鹏博士是国内为数不多既擅长AAV分子层面研究,又掌握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长达22年,在20载如一日的科研路上,他静心专注学术的同时又不失济世情怀,因此一路走来,既兴味盎然又沉稳踏实。
1996年,李华鹏受“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科学预言的影响,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了生物学而没有遵从父愿学医,他坚定地认为“生物学研究能从疾病根源上解决问题,能救治更多病人。”2000年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李华鹏在母校继续攻读分子遗传学硕士,研究方向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植物,以提升植物的抗虫害能力。硕士毕业后,李华鹏在实验室工作了两年,期间,他将研究对象从植物转向人。2006年,李华鹏考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攻读博士,师从裴端卿院长从事干细胞与癌症方向的研究,在这里,他对以AAV为载体装载正常基因治疗罕见病充满了兴趣,并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2010年12月,凭着对AAV研究的强烈兴趣,李华鹏选择到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UMass Medical School)基因治疗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从此在这个领域越钻越深。他在完成第一轮博士后研究后,又到该校癌症分子生物学部开始了第二轮博士后,主攻以AAV作为关键工具做眼科肿瘤疾病的机理研究。虽然求学的历程和科研之路比较漫长,甚至较为艰苦,但李华鹏始终没有忘记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初衷——“用所学的知识救治更多的人”。
派真生物公司外景
派真生物QC实验室
创业:科研逐梦路上一次水到渠成的选择
在科研逐梦的路上,李华鹏的研究方向虽不断调整,但研究的指向却是越来越明晰——那就是离临床越近越好,这样就能够救治患者。刚进入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时,李华鹏一度想研发一种罕见病的基因治疗药物,但一个发现让他改变了主意。在麻省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有一个专为学校实验室提供基因治疗载体AAV定制包装的地方。由于AAV包装技术门槛高,市面上获得足够的高质量AAV比较难,所以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大型药企,如默沙东等,都会从这里定制。由此,李华鹏看到了定制包装AAV载体的前景,“如果能做一个大的AAV病毒载体包装的CDMO平台,就可以助力更多基因治疗药企,从而推动整个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
明确了目标,2014年12月,李华鹏拉上大学同学,用拼凑的180万元启动资金在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一间不到160平方米的房子里成立了派真生物。“派真”之名是由“PackGene”音译而来,表达的正是“包装+基因”的意思。有趣的是,公司的地址正是李华鹏当年读博时的临时院址。在自己开始AAV研究的地方开启AAV定制服务创业之路,对李华鹏来说意义非凡。
然而,这次创业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为他创立的企业是国内唯一的单纯生产AAV的平台公司,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公司成立后,各方面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在最关键的实验仪器置备过程中,李华鹏费尽心思。AAV生产所需的仪器十分昂贵,如超高速离心机,便宜的一台都要好几十万元,还有荧光定量的PCR仪价格也不菲。考虑到经费有限,李华鹏决定买二手仪器。由于当时国内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二手仪器市场,只得寻求二手市场成熟的美国。最终,他在美国二手设备网站上找到性能和价格都合适的仪器,并在评估卖家信用后下单,让对方直接将仪器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寄到广州的实验室。回想当初这一重大决定,李华鹏至今都还有些后怕,“因为没到现场实地考察,万一买回来不能用,那损失就非常大了!”
正是这样的一些经历,让李华鹏快速成长起来,他表示“如果当时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了十足把握才去做,肯定会错失时机和先机。创业就是拥抱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在有限条件下兼顾效率和成本作出最佳决策。”
派真生物AAV载体车间
派真生物VND生产车间
突破:实现AAV包装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2019年年底,全球有近500家基因治疗研发企业,但成熟的临床级的AAV载体包装供应商,在国外不足10家,国内更是凤毛麟角。供求悬殊的数字表明,全球AAV病毒载体产能紧张,所以,病毒载体的生产能力成为基因治疗发展的关键。要执牛耳必先做牛人!对此,李华鹏有着清醒的认识,“初创公司要发展,关键是要在生产技术上有突破,要在生产成本上有优势。”
于是,李华鹏在两个方面进行了突破:一是改造当时广泛应用的三质粒转染生产体系,二是改造当时的生产工艺。但相关研究并不顺利,有半年时间他们生产的AAV连基本的滴度都上不去,纯度也成问题。李华鹏及其团队没有气馁,做了一系列不同载体改造,反反复复进行验证和优化,接着,他们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打磨上游的转染方法和参数,又做了数十轮的实验……最终,经过数月潜心探索、实验、验证、优化,派真生物实现了AAV包装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通过技术改进,一方面使上游的载体改造取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对下游的工艺改造,提高了质量并简化了流程。在交付周期上,派真生物实现了质的飞跃,研究级的AAV交付周期由1个月~2个月缩短为1周~2周,大大领先于同行。
通过持续创新,李华鹏及其团队为公司注入了蓬勃生长的基因和力量,使得派真生物快速成长壮大。目前,派真生物已有研发人员53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20%,其中博士13人、硕士27人;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2800万元,同比增长155%。截至目前,派真生物已获授权专利22项,6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此外,派真生物还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院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AAV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并作为协作标定单位参与了标准品的标定。
蝶变:打造亚洲产能最大的AAV基因治疗CDMO企业
2018年,派真生物在行业内声名渐起,随着研发投入加大、人才聚集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发展资金开始捉襟见肘。李华鹏意识到,持续充足的资金流是初创企业的有源之水,此时的派真生物需要融资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但融资的过程却让他身心疲惫,甚至有些无奈,因为很多投资人在实地考察中看到派真生物人员少、场地小的实情后都因没有足够的信心而放弃了投资计划。
第一笔融资发生在2019年,投资方是凯泰资本,一位有着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背景的老总专门负责该项目。这是李华鹏接触到的投资人中对基因治疗和AAV了解最深的,对方非常理解派真生物所做事情及其意义,并对公司清晰的定位、发展突破性技术的潜力以及创业者精神都十分认同,因此,李华鹏在经过不懈努力后最终促成了这笔融资。当年7月,派真生物获得了凯泰Pre-A轮融资1200万元。第一笔融资对派真生物来说不啻是一场及时雨,帮助企业开始搭建GMP体系。
随着AAV领域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真正了解派真生物,一笔笔投资也接踵而至——2020年3月,腾业创投,完成了A轮融资;2020年8月,凯辉基金、元禾原点,完成B轮融资;2020年8月,红杉资本,完成B+轮融资;2021年3月,招银国际,完成Pre-C轮融资。至此,五轮融资为派真生物融得数亿元投资,助力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GMP体系搭建后,派真生物的技术平台得到验证,公司发展面临如何实现AAV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这也是基因治疗行业面临的难题。2019年年底,李华鹏下决心建造属于自己的足够大、足够专业、足够超前的AAV生产车间。起初,这一决定遭到部分团队成员的反对,但他以其专业性、洞察力和前瞻性说服了伙伴们。2020年8月底,经过一番周折和努力后,公司选定了场地,然后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地开始建设,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厂房、订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厂房验证……2021年5月,新工厂完成验收。派真生物的生产基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同时符合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A、日本MHLW的cGMP要求,配置了产能为4000L的全球领先基因治疗规模化生产平台,可以满足全球合作伙伴从创新概念到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新药临床研究审核)申报、临床样品生产,再到商业化生产的基因治疗药物开发需求。派真生物又打赢了一场硬仗,并当之无愧地成为目前亚洲产能最大的AAV基因治疗CDMO企业。
愿景: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
征途如虹,踔厉前行。2019年,派真生物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获评2020年度中国医疗及健康服务产业最佳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案例TOP10;2021年,入选广州市“专精特新”(两高四新)企业,同时被认定为黄埔区瞪羚培育企业;在2021年拟上市企业“领头羊”评选中,获评“最受资本关注领头羊”;2021年年底,德勤“2021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及明日之星”榜单正式发布,凭借在基因治疗载体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卓越表现,派真生物成功入选50强。诸多荣誉让大家坚信,在广州开发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在生物医药领域这片蓝海中,派真生物会继续在基因治疗CDMO行业中劈波斩浪、乘风前行,加速推动全球基因治疗研究成果产业化。
谈及派真生物的未来及愿景,李华鹏底气十足地表示,“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将始终是派真生物关注的重点,我们的目的就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降低基因治疗药物的成本,让基因治疗不再遥不可及,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