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队伍建设探究与对策
——以烟台市新闻队伍建设为例
2022-03-23李仁,李灿
李 仁,李 灿
(1.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 烟台 264001;2.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6)
为全面掌握全媒体时代烟台市新闻队伍思想和工作现状,我们拟定了《烟台市新闻队伍建设状况》电子调查问卷,精心研究确定了25个封闭式问题及2个开放式问题,涵盖了新闻从业人员思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情况,随后汇总整理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各项数据,同步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及走访调查。
调查发现,烟台市新闻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复合型的趋势,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新媒体人才,着力打造全媒体型专家型人才队伍。
1 基本情况:大学本科学历占比近8成,复合型人才占比较低
1.1 调查范围
此次调查,电子问卷覆盖市、县两级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其中,男性受访者为200人,占比42.64%,女性受访者为269人,占比57.36%。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受访者占比分别为0%、8.53%、25.37%、51.17%、14.93%。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为13人,占比2.77%,大专学历为66人,占比14.07%,本科370人,占比78.89%,硕士及以上学历20人,占比4.26%。副高级及以上职称45人,占比9.59%,中级及以下职称424人,占比90.41%。共产党员203人,占比43.28%,共青团员116人,占比24.73%,民主党派1人,占比0.21%,无党派人士149人,占比31.77%。
1.2 数据显示
拥有新闻传播、中文、财经、法学、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媒体工作相关专业背景的受访者占比为63.75%,无相关专业背景者为36.25%。涉及到受访者具体工作岗位,一线编辑、记者为269人,占比57.36%,其余组织领导、主持人、播音员、广告运营、行政、财务等岗位占比均未超过10%。52.03%受访者更擅长编辑类新闻业务,48.61%擅长通讯消息类新闻业务,摄像、评论、播音主持、摄影、网页设计等新闻业务占比较小。
1.3 受访者身份
事业编制226人,占比48.19%,合同聘用92人,占比19.62%,劳务派遣139人,占比29.64%。从业5年以内、5~10年、10~20年的人员数量相对比较均衡,从业20年以上者,相对较少,但也占将近20%的比例。
1.4 获得奖励和入选人才培养工程方面
77.4%受访者获得过市级奖项,31.13%受访者获得过山东省新闻奖,获得过长江韬奋奖或中国新闻奖占比2.99%。在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景方面,73.53%受访者对当前工作有成就感,仅有6.82%受访者认为当前工作没有成就感。42.22%受访者认为新闻职业是值得奋斗一生的光荣职业。68.23%受访者认为当前工作压力还行,28.57%受访者认为压力比较大,较轻松和很轻松仅占3.5%。21.75%受访者认为工作量太大,33.05%受访者认为工作压力来自其他方面。
2 存在问题:优秀人才流失,新媒体及复合型人才匮乏
近年来,烟台市新闻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时代发展需要和肩负的任务要求相比照,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新媒体及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政策与制度建设实施不完善、行业教育培训相对不足等问题,加强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2.1 新闻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烟台市新闻单位发展实际来看,还没有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贯彻到媒体发展各环节全过程,有的单位没有充分让人才资源竞相流动、展示活力,有的新闻单位对人才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不足,人才支撑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完全激活。
2.2 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不足
从调查结果看,在新闻单位,某一特定领域拔尖人才较多,比如擅长评论和深度报道的文字记者、擅长专题片拍摄的摄像记者等,业务功底都比较深厚,采写的精品佳作屡屡获得大奖。但精通新媒体产品制作和运营的人才相对较少,现有优秀采编人才多集中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缺少优秀的内容生产工作者,兼具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相对更少。从新闻单位近年来人才招聘情况来看,新闻单位已经意识到新媒体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了新媒体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力度,这一状况正得到逐步改善。
2.3 人才政策与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激励机制不到位、评价使用机制不科学、用人观念陈旧等因素,制约了人才脱颖而出。有的新闻单位人才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不够科学、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标准不一、操作性不强、时效性差等问题。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所在单位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用人体制、合同制人员待遇太低、激励机制和发展规划不科学、考核制度不合理、晋升机制不完善等。
2.4 行业教育培训相对不足
调查显示,新闻单位普遍存在重业务实践、轻学习培训的情况,相关学习培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53.73%受访者希望通过行业会议或培训来完善提升自己,通过专家讲座、自学和集体学习完善提升占比不到半数。
2.5 人才发展“软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
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很难留住人才。调查显示,对于当前生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72.92%受访者认为是收入太低,48.19%受访者认为是其他家庭负担。现阶段工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方面,81.88%受访者认为要提升薪酬待遇,工作成绩得到合理评价、减轻工作负担、晋升职务职称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3 对策与建议: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全媒体型专家型新闻队伍
面对媒体竞争和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如果培养不出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媒体就不能在竞争中取胜,新闻宣传事业就很难向前推进。特别是在当前媒体格局加速演进、媒体竞争压力凸显的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更为迫切。新闻战线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但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传统主流媒体人才流失正在加速,如何守住人才池,避免“抱着水缸喊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勇于实践。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2]。这为锻造新闻舆论人才、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3.1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媒体发展实践证明,资金、技术固然是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但仅凭资金、技术并不足以支撑打造一流媒体。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既要靠强大的资本,靠先进的技术,更要靠懂得运筹资本、运用技术,特别是掌握对内对外传播话语权的优秀新闻舆论人才。因此,要积极引导各新闻单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抓好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迅速提高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为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2 大力引进培养新媒体人才,着力打造全媒体型专家型人才队伍
要加强新闻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引进大批新媒体人才,更好地适应媒体发展需要;要发力培养引进一批既精通传统媒体业务又能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好记者、好编辑、好策划、好主持人和专业技术能手;要注重发现青年新闻人才,加大扶持培养力度,多提供展示舞台和锻炼平台,为年轻编辑记者成长成才铺平道路,为推动新闻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建立健全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充分激发新闻队伍活力
要深化制度改革,建立高端新闻人才库,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在能力提升、新闻采访、材料获取等方面尽力予以支持,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支持,解除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尽快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完善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要变以往的“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引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不以资历分高下,而以能力论英雄。通过开展“资深编辑记者”“资深播音主持人”“资深技术工程师”的评比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体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4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媒体传播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新闻工作者需要积极守正创新,在新闻传播方式、内容、渠道等方面持续探索,才能更好承担职责使命。要建立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新闻宣传工作形势任务要求的培训机制,突出能力培养重点,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创新培训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岗位、职责的差异化需求,本着“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人才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职各类人员进行培训;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调查研究与“结对传帮带”结合起来,将远程教学、外聘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企业家)与培训教学结合起来,积极尝试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教育培训层次,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组织新闻单位从业人员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引导大家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正确把握当前宣传工作和新闻媒体面临的客观形势,明确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任务,不断增强政治素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对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加强新媒体新闻的培训力度,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倡导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从新闻采写首个环节开始就深刻融入全媒体思维,将每篇新闻报道采写成既具有传统媒体内涵,又具有新媒体亲和力的鲜活新闻。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去新媒体平台开办原创栏目、公众号,从资深媒体人向“网红”“意见领袖”跨界转变。新闻从业人员也要主动适应媒体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把自己锻造成为精通“十八般兵器”的新闻“特种兵”,努力推出更多更好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人。
3.5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新闻从业人员后顾之忧
要出人才,就要舍得投入。不但要在人才出了成绩时给予奖励和资助,更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扶持和帮助。要引导新闻单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团队必胜的核心价值理念,让新闻从业者耳濡目染,在浓厚的团队氛围中凝聚核心价值,提高团队执行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拓展训练,从细节入手,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传递到从业者内心,通过奖惩,树立团队协作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年中、年末或重大时间节点,多举办一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
深化人事改革,完善激励机制,通过人事改革,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编人员混编使用,同时打通管理和专业技术两个层面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盘活人才一池春水。在薪酬激励机制上,将所有在职员工统一纳入职级管理,统一薪酬体系、业绩考核和职级晋升管理政策,实现同岗同工同待遇,让各类人才都能从改革中有获得感。并积极探索实行协议薪酬、专项薪酬等灵活的分配办法,防止激励效用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