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危机与重塑
2022-03-23王争录刘亚娟
○王争录 张 博 刘亚娟
正如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变迁一样,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角色也进行着类似的变迁。在现实中,AI时代教师教育者所面临的角色危机日益凸显,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思考AI时代的教师教育者角色究竟具有何种危机,是什么导致了危机,以及如何重塑教师教育者角色等问题就显得很有现实必要。而场景理论为这些现实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最初被应用于影视实践活动的场景,在社会学学者的引进之下被重新认识。他们认识到“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行为是根据其所处社会所定义的场景塑造和修改的”。在这种认识之下,自然场景理论就成了分析社会角色的凭据。当然,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兴趣、学识、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场景理论的理解也是具有差异的。比如,戈夫曼认为角色受“环境限定”,是因人因地所定,这充分表明戈夫曼旨在强调物理环境对角色行为的决定;梅罗维茨则认为场景不仅包括物理场景,而且还应包括新媒介构筑的信息场景,同时提出分析角色行为应遵循“‘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逻辑分析理路”,其贡献主要就是将虚拟的信息场景引入角色分析。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不论从何种视角进行理解,场景都影响角色,即“每一个特定的场景都有具体的规则和角色”,当前,AI时代教师教育者角色正面临边缘化、模糊化、工具化的三重危机。
一、AI时代教师教育者陷入的角色危机
作为一把“双刃剑”,智能技术在为教师教育者提供便利之时,也使得教师教育者陷入角色危机。
(一)传递知识角色的边缘化
从古到今,传递知识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育者最为重要的角色。比如,荀子的“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虽然是其尊师重教思想的表述,但是从侧面也能够反映出教师教育者对于教师教育对象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当然,在那种生产力低下且文字等被少数人掌控的时代,教师教育者本人完全可以被视为知识的化身,以及教师教育对象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然而,在当前的AI时代,教师教育者传递知识的角色正在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走向边缘化的教师教育者角色主要表现在传递知识方面日益呈现出不如智能机器的劣势,这里的智能机器主要包括学习机、电脑、手机等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乃至AI教师教育者等。当前的智能机器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但可以在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利用智能手机构建起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教师教育新场景,而且在传统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也是时不时地借助智能手机来查阅材料、传递交流信息,这些使得教师教育者们都不得不承认智能手机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折不扣的“第三者”。此外,微博、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教师教育平台层出不穷,正在严重影响制约着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话语权的发挥,使得他们在传递知识的康庄大道上遭遇了现实困境。
(二)专业人员角色的模糊化
在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专业者身份。既然教师被视为专业人员,那么专门承担教师培养职责的教师教育者自然也就是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教育者,其职业的专业性是与非专业性相比较而存在的。比如,教师教育对象的父母可以在家里对其补习相关知识,但是家长就不能被视为专业人员。又如,教师教育对象无时不刻不在受周围人的教育,同时也都在教育周围的人,同样我们也不能将这些相关人士视为专业人员。其实,作为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教育者必须具有从事专业活动所必备的专业道德修养、专业文化知识修养、专业活动技能,这些才是教师教育者之所以被称为专业人员的根源所在。虽然国家已经赋予了教师教育者专业人员的角色,但是在当前AI时代,教师教育者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正在被智能机器替代或遮蔽。在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AI时代,不但所有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原本只有教师教育者赖以生存的专业知识,同时伴随着移动传媒、大信息、5G、AR、VR等智能技术在教师教育领域内的投入使用,AI教师教育者不仅完全可以替代教师教育者传递知识等,“而且可自动评价、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三)评价教师教育角色的工具化
评价教师教育角色是指对教师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的判断活动。评价属于一种判断,评价教师教育同样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而要揭示这些,“就要清晰地辨明价值的属性和测量的特点”。作为评价教育者,教师教育者既要搜集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教育对象学业成绩在内的整个教师教育系统的相关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对教师教育实践及教师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断定。而在AI时代,评价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角色正遭受遮蔽价值判断、评价工具异化的风险。
在AI时代,物联网、大信息、可视化穿戴设备、数码笔、智能监控等为教师教育者全过程、全方位地获取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把教师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育者对教师教育对象提供精准个性化的评价。其实,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具有两面性的“双刃剑”,它在将教师从重复、机械、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恰如“座驾”规约着教师教育者思想。“在实践中,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已经找不到立足的空间,价值理性的衰微消解了教师本应弘扬的人性、主体性。”当前,在教师教育实践中评价教育的教师教育者也在遭受类似的情况。库克也曾经表达了与之相类似的担心,他指出,“担心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通过以上对AI时代教师教育者评价教育角色的审视,可以发现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教师教育评价者的思维、习惯、手段等,并对教师教育以往的价值理性进行弱化,进而也在不断地强化智能机器所特有的技术理性。
二、AI时代教师教育者角色危机的原因分析
通过采用场景理论对AI时代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技术更替、教师教育场景发生变迁、信息获取变更等共同造成了今天的角色危机(如图1所示)。
图1 AI时代教师教育者角色危机原因分析
(一)技术更替
波斯曼指出,“媒介未必改变我们文化中的一切,但它们必定改变有关我们文化的一切”。不可否认,在当前的AI时代,教师教育媒介技术的更替,在不断地为教师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之时,同样也使得教师教育者角色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AI时代教师教育者角色陷入深深危机之中的原因具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师教育者以往的闻道之先、授业在后的优势将不会再出现,而这就从根本上将教师传递知识的角色动摇了。伊万妮指出,“媒介具有偏向性”。传统的教师教育媒介技术传播过程中,文化知识传递的封闭、单向、缓慢等特征都决定了教师教育者总是在教师教育对象之前获取到文化知识。伴随着物联网、大信息、5G等智能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使用,智能媒介早已突破了文化知识传递的时空限制,使得教师教育对象所获得的文化知识未必都来源于教师教育者、未必都迟于教师教育者。其二,AI教师教育者与AI技术赋能的非专业教师教育群体,正在对人类教师教育者传递知识的角色进行解构。一方面表现在物联网、大信息、5G技术等在了解教师教育对象行为、精准调查教师教育对象等方面比教师教育者强;另一方面表现在被AI计算机赋能的非专业教师教育群体正在窥探教师教育专业者这一职责。其三,“智能媒介技术正以‘用’‘艺’和‘道’”入侵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智慧。换句话说,智能媒介技术正在依靠简便、快捷、高效、强大的技术优势“促逼”教师教育者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与策略,使得教师教育者深陷到以输入、获取、输出为主要环节的评价教师教育方式之中,且丝毫无任何的觉察。
(二)教师教育场景发生的变迁
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教师教育资源、教师教育空间四个要素共同构成教师教育场景,这四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以往教师教育场景中的教师教育关系进行认真解读可以发现,教师教育者不可否认地处于场景的中心地位,教师教育对象就是接受教师教育的特定群体,既可以指职前师范生又包括在职教师,教师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从事教师教育活动所需的各种图书材料,教师教育空间就是从事教师教育活动的教室。而在进入AI时代之后,教师教育场景中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教师教育空间、教师教育资源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一,作为自小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公民”,教师教育对象最精通利用智能技术发展自我;其二,作为AI时代的教师教育者,他们不仅具有以往教师教育者所具有的思想方式,同时为了适应AI时代的发展又不得不具有技术思维;其三,AI时代的教师教育空间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由原先固定地点的教育场所转变成现实与虚拟相互结合的教师教育空间;其四,由于处于知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的AI时代,为此AI时代的教师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伴随着教师教育场景发生的变迁,教师教育者在传递知识、专业人员、评价教育等方面也正在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其一,在AI时代,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教育对象与教师教育者在思维观念、行动方式等方面客观存在的代沟会让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对象面临知识供需难以调合的困境。其二,教师教育空间的智能化在为教师教育者提供便利之时,同时也会遮蔽教师教育者的价值情感,致使他们忽视自我在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内心体验与实践智慧。其三,在AI时代,教师教育场景的扩大模糊化,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的特征和形象方面的模糊化,还体现在教师教育群体与非教师教育群体之间特征和形象方面存在的模糊化,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教育者必须在其特有的专业伦理、专业素养、专业特质等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从而保持且彰显其专业权威。
(三)信息获取变更
信息获取不仅影响着AI时代人们的认知、态度等,“而且控制着信息流动的形式、数量、速度、流动方向等”。范·卡姆“以‘控制’思想为核心”对信息流动的“演讲模式”进行了描述。在该模式中,教师教育者依据自身优势对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流动数量、方向等方面进行控制,而教师教育对象则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在当今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AI时代,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信息流动正转向“消费模式”。而在“消费模式”中,教师教育对象能自主选择自己所消费的教师教育信息。这说明其消费教师教育信息已经摆脱了教师教育者的控制,表现出个性化的教师教育消费特征。毋庸置疑,这种“消费模式”导向下的教师教育者被置身于竞争环境之中。
其一,教师教育者传递知识的专业角色,正在被“消费模式”下自主选择所消费的教师教育信息冲击,具体来说,教师教育传递理念由单一化向个性化转向。其二,竞争的教师教育环境使得教师教育者面临日益巨大的职业生存压力。在智能技术的带动下,日益增多的可视化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冲向教师教育领域,AI教师教育者在知识储备、算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都是人类教师教育者难以媲美的。其三,教师教育者的价值观正在深受工具理性的侵蚀,“消费模式”的教师教育实践正在向教师教育者传递追求效率、追求量化精准等工具理性的价值观点,致使教师教育者过分追求教师教育实践过程之真,忽视了教师教育实践过程的善与美。
三、AI时代教师教育者角色的重塑
在当前AI时代,传统教师教育者面临的角色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急需依据时代发展需要重塑教师教育者角色。重塑教师教育者角色,需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做知识信息的精准推送者;要发展自身特有能力,做有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特有智能的教师教育者;要有机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做一位既掌握技术又具有正确价值引领的教师教育评价者。
(一)需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做知识信息的精准推送者
伴随着AI时代媒介信息技术的更迭,信息传递的“器物”与“理念”不得不相应地进行变革。信息传递理念已由传者为本转向使用者为本。这里的使用者为本是指需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做知识信息的精准推送者。比如,彭兰指出,“要能够迅速找到并推送出与他们需求相适应的内容与服务”。因此,使用者为本的信息传递理念对于解决教师教育关系中存在的知识信息供需错配问题很有启示。所以,教师教育者需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做知识信息的精准推送者。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教师教育者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其一,教师教育者应树立且坚持“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师教育实践中自觉将教师教育对象的需求作为教师教育者传递知识的逻辑起点,教师教育者应精准深入地调查研究教师教育对象的需求,以便因需供给。其二,AI时代的教师教育者需要多样化的知识传递方式。“数字化、音像化等成为知识表征的新选择”。其三,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实践中还应激发教师教育对象的体验感,让其沉浸到信息生成、交流与传递的过程中去。
(二)要发展自身特有能力,做有人文素养、专业特有智能的教师教育者
教师教育者要想在AI时代重新塑造自身专业角色的权威,破解以先进智能技术为依托的AI教师教育者的威胁,就须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道德水平、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能力,争当具有人文情怀的高质量教师教育工作者。
人文素养为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给予了教师教育者与他人沟通合作、挖掘人性方面的能力。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师德熏陶、师功培育、师能培养的专业教育者,要想超越AI教师教育者带来的专业人员角色威胁,就应该扬长避短,在AI教师教育者的弱项方面下功夫。项贤明指出,“教师要在道德、情感、哲学、审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人之为人的关键特质方面重点着力”。不可否认,这些应是教师教育者超越AI智能机器的最为关键的突破口。然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教育者更应在专业道德、专业伦理、专业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考虑,也就是说,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智能特质优势。总之,教师教育者要发展自身特有能力,做有人文素养、有专业特有智能的教师教育工作者。
(三)做一位既掌握技术又具有正确价值引领的教师教育评价者
技术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技术的价值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中。“智能技术被纳入到教师教育实践之后”,智能媒介技术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被教师教育者用来增强自身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同时也是教师教育者适应AI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然而,有鉴于评价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将技术凌驾于教师教育价值之上,过分重视先进智能工具使用、轻视教育价值的错误行为,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与价值并重的观点。
其实,教师教育评价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技术,技术与艺术对于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活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AI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者既需要掌握智能技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这里的智能技术是指在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中,需要借助智能技术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以发现教师教育对象在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做出合适的预测;这里的艺术水准是指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凭借自身的人文底蕴与判断力对教师教育对象的个体精神文化层面做出科学合理的研判。鉴于教师教育评价的逻辑起点为价值判断,为此,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将技术与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需要根据AI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教师教育评价价值范畴进行重新界定;其二,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做到正确与贴切的统一,需要逻辑推理与价值情感两方面同时驱动教师教育评价;其三,把教师教育对象的生命发展作为评价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尺。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对象个体生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