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2022-03-23卞李军冷向阳
卞李军,冷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骨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骨量﹑骨硬度下降和内部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引起髋部等处骨折,是患者高致残﹑致死率的原因之一[1]。有研究显示[2],随着女性绝经后进入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患有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其所引起的病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质和量及时序变化,从而导致日常活动和生活品质的下降[4]。研究发现,骨量减少和OP发生是由于睡眠障碍干扰了骨的代谢平衡[5],睡眠障碍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失调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最终导致骨量异常[6]。因此研究睡眠障碍情况对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①已绝经女性;②能够自主回答相关问题并填写问卷;③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7],即符合WHO推荐的诊断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8]测定BMD,T值≥—1.0 SD为骨量正常,—1.0 SD>T值>—2.5SD为骨量降低下或减少,T值≤—2.5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2 排除标准 ①无自主能力者;②长期卧床﹑患有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者及器官功能损伤影响骨代谢者;③近期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相关药物。
2 研究对象
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1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双能X线吸收法可用于测量受试者左股骨颈﹑腰椎﹑Ward’s三角等部骨密度值。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9](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根据所得总分,患者可分为四组,即睡眠无障碍组﹑睡眠轻度障碍组﹑睡眠中度障碍组和睡眠重度障碍组。通过仔细询问患者既往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综合X线片收集患者骨折判断并整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3 研究方法
3.1 采集患者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10](BMI)。
3.2 骨密度测定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左股骨颈﹑Ward’s三角等部骨密度值。以g/cm为骨密度值单位。由工作经验丰富受过专业培训的技师测定,共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分析。
3.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通过受试者问卷得分情况统计PSQI总分,睡眠质量越差得分越高。以PSQI总分在7分处为参考临界值,当PSQI总分超过这个临界值时,根据研究目的,将睡眠障碍程度分为以下几组:当PSQI总分在7~11分之间时为睡眠轻度障碍组,当PSQI总分在12~16分时为睡眠中度障碍组,当PSQI总分在17~21分时为睡眠重度障碍组。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以±s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在P<0.05[1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分别对4组患者年龄﹑BMI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4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比较
比较4组患者腰椎﹑左股骨颈﹑Ward’s三角等部骨密度值,结果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四组进行两两比较,在轻度睡眠障碍与中度睡眠障碍两组中L1-L4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4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值比较(±s)
表2 4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值比较(±s)
?
3 睡眠障碍程度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骨密度呈下降趋势,两者为负相关(r=-0.89,F=755.7,P=0.000),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图1)。得出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骨密度值逐渐降低。
图1 睡眠障碍程度与骨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4 4组各部位骨折发生率比较
无睡眠障碍组骨折发生率为32.7%,其中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最高(15.4%);轻度睡眠障碍组骨折发生率为50.0%,其中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最高(31.1%);中度睡眠障碍组骨折发生率为68.6%,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最高(28.6%);重度睡眠障碍组骨折发生率为80.6%,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最高(32.3%)。四组组间比较各部位骨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骨折发生率的差别在轻度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各部位骨折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骨折发生率随PSQI各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睡眠障碍的不断加重,骨折发生率也有所上升(χ2趋势=33.29,P=0.000)。见表3。
表3 4组患者各部位骨折发生率比较
讨 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13](POP),多发于50~70岁的老年女性[14]。有研究指出[15],与同年龄段的男性相比,女性的骨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围绝经期[16]的女性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功能及激素水平产生明显变化,导致骨转换率及骨量丢失明显增快,最终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生物节律对人类而言极为重要,睡眠质量影响着个体健康和生活品质。随着现代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睡眠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障碍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蓝斑系统发挥作用,促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17],其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效应器上的β型肾上腺素受体或α型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最终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18],因而与绝经前相比,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巨大差异,是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综合变化的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的为股骨颈﹑桡骨远端及腰椎骨折,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预防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骨密度测量是唯一运用定量指标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监测自然病程和评估药物干预的有效性[19]。在1989年由BUYSSE等[20]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可用于评价个体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8个项目组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频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为0﹑1﹑2﹑3分,累计得分即为PSQI总分,睡眠质量越差得分越高。本研究中根据患者的PSQI得分情况,将其分成四组,即睡眠无障碍组﹑睡眠轻度障碍组﹑睡眠中度障碍组和睡眠重度障碍组。四组年龄比较方面具有差异,而BMI则无明显差异,表明年龄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骨密度骨折发生率方面比较,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各部位骨密度均有所下降,各部位骨折发生率呈现上升态势。在绝经后女性群体,睡眠障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的骨密度检测,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目前对于引起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在因素及心理方面的研究尚少。对于睡眠障碍导致的骨质疏松机制尚未清楚,未来将会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仅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样本量有限,并且根据问卷调查存在个人主观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形成广泛性推广,但是本研究的结果对临床中骨折疏松相关疾病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