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中南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农民福利效应研究

2022-03-23刘潇张世康张潮杨月高星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

刘潇 张世康 张潮 杨月 高星

摘要:[目的]研究冀中南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福利效应的影响。[方法]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现状,选取冀中南地区代表性乡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对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居住状况、家庭经济等6个指标开展调查研究,综合阿玛蒂亚森可行性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評价、对比四种模式下农户的福利效应。[结果]研究发现土地互换、土地转让、土地股份制和土地转包四种流转模式都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民的福利水平,各模式在改善程度上存在差异性。[结论]应依据不同模式下农民福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现存困境,从科学设定流转标准、补偿标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制定土地流转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农户福利水平,以个体福利带动村集体福利,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民;土地流转;福利效应;不同模式

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各地区依托所在地实际情况纷纷开展土地流转,产生了多种流转模式。党和国家也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必须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更好用活乡村土地资源[2]。土地流转一方面促进了农村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拓宽了农业用地多样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改善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状。因此,多种流转模式是否提升了农民的福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者对土地流转的基本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果实,主要分布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3]、流转自主权[4]、流转政策演变[5]、流转现状[6]及如何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等方面[7]。“土地者,民之本也”,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地流转必然会涉及农民经济水平、社会保障等福利水平方面的变化。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尚未完善[8],农户面临家庭经济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生活满意度下降等问题,导致农民的福利效应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术界针对这一现状纷纷展开了农民福利水平的调查,目前对土地流转农民福利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一种模式流转前后的农民福利效应差异等方面,不具有全面性。在我国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并存的背景下,各模式的实际进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农民的福利效应存在差异性。现今对多种模式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较少,更侧重于一种模式流转前后福利的比较。

本文选取冀中南地区三个典型性村庄,构建农户土地流转福利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测算,评价比较不同模式间农民福利效应差异,从而为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石家庄市高邑县A村是高邑县土地流转的示范村。该村立足于土地互换政策,以菜蔬、苗木农业企业与化工产业集中发展为台阶,以成立合作社、引进园林苗木公司的途径于2013年实现2 500亩土地全部流转。

衡水市冀州区B村,B村依据村庄现状,实行土地承包。村集体租赁土地并进行整体规划后,向种植专业户发包,流转模式向股份合作转化。

石家庄市正定县C村,C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流转的方式结余土地,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该村将农户土地以返租的方法流转给农村合作社,再进行整体集约开发。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三个流转示范村的流转农户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于2021年8月实地调研。根据四种流转模式之间的异同点,确定了以土地互换、转包为主要模式的A村,以土地股份制为主要模式的B村以及以土地转让为主要模式的C村为样本调查地点。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流转情况以及农户流转后福利效应变化情况。其中,农户福利的评价主要从家庭经济、决策参与、社会保障、居住条件、心理情况、发展与自我实现六个维度展开。问卷发放共计370份,有效问卷总计355份,有效率为95.94%。该问卷中土地互换、土地转包占28.17%、土地股份制占42.25%、土地转让占29.58%。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福利效应评价层次体系

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可行性能力理论[9]认为影响人们福利效应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所能带来的功能和能力。可行性能力由各种功能性活动组成,展现出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10],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高级需求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人的更多需求和更高需求被满足时,其所获得的福利效应应该越明显。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流转的特点,确定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决策参与情况、居住条件情况、心理因素状况、发展机遇和自我实现能力6个维度构成流转后农民福利效应指标评价体系。

1)家庭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济也是衡量农民福利效应的一个重要指标。流转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收入与支出结构改变。本文以家庭日常支出、土地流转收入、年收入情况、生活水平作为家庭经济福利评价因素,以此来判断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改变。

2)社会保障。阿马蒂亚·森[11]描述可行能力时着重强调社会保障功能的防护作用,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社会安全网,缺乏防护性保障可以说是在剥夺可行能力。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后,拥有更多的工作机遇,但也有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导致他们无法融入乡镇企业而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本文选取就业培训机会、社会保障政策了解程度、医疗服务水平、子女受教育情况来衡量农户社会保障情况。

3)决策参与。决策参与自由是五种功能性活动之一,也是决定农民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但有一部分是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感较低。村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理应享有决策参与权。农民的决策参与权是否得到尊重关系到农民的福利效应水平。本文选取政策了解程度、征询村民意见情况、土地流转是否公平来衡量农户决策参与情况。

4)居住状况。房子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居住条件的好坏可以体现出农户自我需求的实现。本文选取住房质量、人均居住面积、居住环境、安全性来衡量农户居住情况。

5)心理状况。影响农民福利水平的因素不只局限于物质层面,还有心理层面。农户也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归属感与幸福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更高层次的追求。本文选取农户的人际关系、生活满意情况、对未来是否充满希望来衡量农户的心理状况。

6)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农户在土地流转后能否正常就业、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且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也是衡量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就业机会、就业满意度衡量农户的发展机遇和自我实现。

2.2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测算

福利效应不是定量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大部分为定性指标。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测算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设立模糊子集,以模糊指标量化的方式确定隶属度,然后通过模糊变换理论分析各指标得分状况。其计算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目标的因素集合

将目标评价因素集U={U1,U2,…,Uk},k=1,2,…s,按照模型中评价维度分为6个子集,每个子集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即UK=(uk1,uk2,…,ukj,… ukp),其中j=1,2,…,p,p为二级指标的个数。

2)建立评价等级集合

设置V=(V1,V2,V3,V4,V5)即评价等级集合。其中V1代表明显增加,V2代表增加,V3代表不变,V4代表减少,V5代表明显减少。每一等级都有相应的子集与之对应。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等级模糊子集建立后,将ukj量化,依据量化的指标ukj以及各个指标的发生概率均等来确定每一个维度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ij(0≤rij≤1)。依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到四种模式的隶属度矩阵,分别为R1,R2,R3,R4:

4)熵权法确定因素权重向量

首先是数据标准化,X=(X1,X2,X3,X4,X5,X6)。X1为家庭经济,X2为社会保障,X3为决策参与,X4为居住状况,X5为心理状况,X6为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假设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后的值为Y1,Y2,Y3,Y4,Y5,Y6,且 Yij=Xij-min(Xi)/max(Xi)-min(Xi)。

其次,求各指标的信息熵,數据信息熵为:Ej=ΣPij*lnpij/-ln(n) 。其中Pij=Yij/ΣYij (若Pij=0,则Pij*lnij的极限=0)。

最后,确定各信息权重。依据信息熵计算公式,计算各指标信息熵Ek,通过Ek计算指标权重Wi=(1-Ei)/(k-ΣEi)(i=1,2,……k)。结果如表2所示。

5)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使用统一公式Z=Wi*R进行计算,得到四种模式的模糊评价向量Z:

6)综合评价

将向量Z归一化处理后依据公式S=W*ZT得出评价结果,其中W:5=明显增加,4=增加,3=不变,2=减少,1=明显减少。

3 结果分析

3.1 各种模式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3.1.1 土地互换模式评价结果分析

矩阵R1显示,家庭经济方面有42%的农户认为福利效应增加,4%的农户认为福利效应明显增加,将近54%的农户认为福利水平未发生改变,因此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增长;47%的农户认为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改善了他们的医疗水平,提升了子女的受教育情况;43%的农户认为他们自愿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心理状况方面,65%的农户认为得到了提升,可能是因为农民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人际交流,邻里亲戚关系更加和睦。在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方面,57%的农户认为明显增加,农民在进行土地互换后,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3.1.2 土地转包模式评价结果分析

矩阵R2显示,71%的农户家庭经济增加,由于土地转包后,承包人需要交付一定的土地承包金,因此大部分农户能直接体会到家庭经济的增长。居住状况方面有将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居住状况下降,这与土地流转的年限与个人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在进步,村民的房子是长期产物,因此会影响他们的评价。在决策参与方面,流转中的不公平现象较少,尊重农民意愿,提升了农民的决策参与福利;14%的农户认为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方面下降,可由于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本,农户由于年龄、学历的限制无法从事其他行业。

3.1.3 土地转让模式评价结果分析

矩阵R3显示,33%的农民家庭经济福利提升;40%的农户认为居住状况得到了改善;53%的农户认为自己决策参与福利提升;但也有13%的农户认为决策参与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结合问卷发现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较少,跟随大众趋势进行土地流转;67%的农户认为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得到提高,这与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3.1.4 土地股份制模式评价结果分析

矩阵R4显示,56%的农户认为家庭经济有较明显的增加,与土地股份制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41%的农户认为社会保障得到改善,这与他们家庭经济的增加有一定联系。决策参与方面有6%的农户认为决策参与福利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甚至明显减少,这也与政策的普及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心理状况和发展机遇与自我实现方面都有超过半数的农户认为福利效应得到增加。

3.2 四种模式农户间福利差异分析

基于统一的福利体系与评价规则,我们计算出了四种模式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四种土地流转模式从整体上都提升了农民的福利效应,但是四种模式的综合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性。通过比较四个评价结果的大小,我们对四种流转模式进行排序:土地股份制>土地转让>土地互换>土地转包。

4 结束语

在农户福利水平方面,四种土地流转模式总体福利均增加,增加幅度存在差异但差异较小。由于四种模式的实施方式、主导方、是否补偿资金以及政策普及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导致四种模式综合评价结果具有差异性。

从各功能性指标的福利变化来说,大部分指标总体上都处于增加和不变。其中,土地股份制和土地转包带给农民家庭经济方面的福利效应最为明显。但同时也出现居民的居住情况有所下降的问题。由于房子是长期产物,因此可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房子的现状并不是很满意。在决策参与方面,进行土地转让的农户认为福利下降较为明显,该模式的普及度相对较低,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

从四种模式之间的福利来看,由于所在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和政策了解程度方面有所不同,进一步扩大了四种流转模式间农户的福利效应差距,福利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土地流转政策。

参考文献

[1] 李慧.乡村振兴:钱哪来、地咋改、谁来干[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8(5):15-17.

[2] 習近平: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J].中国老区建设,2016(7):4.

[3] 谈文松.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探究[J].山西农经,2021(16):68-69.

[4] 丁军生.以土地承包合同案为例,探析农村土地流转自主权的限制保护[N].江苏经济报,2021-10-13(B02).

[5] 衡霞,张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衍变历程与演进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

[6] 梁维忠.浅论广西南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出路[J].山西农经,2021(13):65-66.

[7] 罗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基于青海省部分县(区)调研[J].山西农经,2021(18):74-75.

[8] 魏红艳.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吉林农业,2018(20):39.

[9] 王俊龙,郭贯成,韩述.基于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2):48-54.

[10] 荚徐欢.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住区规范指标宜居性发展[J].智能城市,2021,7(22):52-53.

[11] 梁发超,林彩云.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3):240-248.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农民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