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不负未来
2022-03-23黎峰
黎峰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令人沉醉;建党一百周年,壮阔的历史画卷令人心潮澎湃。历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又该以怎样的形象走向未来?电视剧《觉醒年代》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觉醒年代》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电视剧。它以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为线索,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一百年前的中国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之路,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为何艰辛?在当时的背景下,在反复尝试国外的各种理论、探索了各种道路却依然不能成功的茫然中,革命家们也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到底在哪里。为何必然?革命家们心怀希望,在前路一片迷茫的情况下依然坚定地向前走。怀有这种信念,就注定了他们一定会成功。正如剧中李大钊所说:“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以后的中国,它必定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老一辈的革命家们秉持着“或许我们并不知道我前方究竟有什么,但只要我们始终坚定地往前,就一定会得到些什么”的信念勇往直前。我们站在后来人的角度看先辈们,只感觉到他们的伟大,却并不知道他们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沉重。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胜利,没有看到他们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艰辛。他们在自我牺牲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他们抱着一腔热血,怀着坚定的信念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这是多么的难得!
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是李大钊先生所期望的那样的吗?我想,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足以慰藉万万千千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赴汤蹈火的革命先辈们了。记得在《觉醒年代》热播的时候,不少网友意犹未尽,发表评论说期待续集。有一名网友的回复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是的,如今中华民族的富强证明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观点是对的:“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觉醒年代》中有太多的场景令我感动。面对一望无际的帐篷和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李大钊问陈独秀:“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放声大哭,哽咽着指着难民:“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人的尊严!”“为了他们”,是《觉醒年代》中一代代有志青年共同追求的梦想。为了启蒙大众,傅斯年苦心劝导工人参加夜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郭心刚一夜白头,用鲜血书写“还我青岛”;为了寻找救国良方,赵世炎漂洋过海……他们面向世界,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大胆地实践着。正如剧中毛泽东同志在离京时对陈家兄弟所说的:“当代的新青年就是要把这种王气与地气接起来,在现实中上下求索,为天下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他们就是鲁迅笔下“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的中国人。孔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仅仅是“器”,君子要有良心,有正义,有道德,有操守;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而作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眼界;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他们关注民族的命运与未来,“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啼鸣”,希望将所有的人唤醒。
在《觉醒年代》中,当每一位革命先烈在剧中的故事快要结束时,导演都会留下一个镜头来呈现他们最后在真实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人生境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牺牲时的画面。作为革命先驱陈独秀的孩子,两位烈士其实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甚至可以选择远离革命的战场。但是,在父亲和一批批革命志士的感染下,两位优秀的青年选择和父亲一样走上革命道路,最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陈延年、陈乔年的生命分别停在了29岁和26岁,但他们英勇就义时的笑容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幅壁画——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中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萨埵那太子在与两位兄长去山林游玩的途中,为了拯救一只因饥饿而濒死的母虎和它的虎崽们,纵身跳下山崖,决绝地舍出自己的肉身。陈延年、陳乔年两位烈士不正是怀着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而奉献了一切的萨埵那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正是这样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1919年给中国带来了“觉醒年代”。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又该以怎样的形象走向未来呢?我们要直面历史,并大声地告诉自己: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中华民族依然慢慢地站起来了。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牢牢记住中华民族慢慢站立起来的这个过程,记住革命先烈为此所作出的种种牺牲,记住他们留下的种种精神;同时我们还应记住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应有“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有“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方能不负未来!
李大钊先生说:“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则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愿众人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