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国论》中的论证艺术探析

2022-03-23杜宗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六国论六国五国

杜宗玉

阅读指南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汲取中国历代政论文写作的精华,写出了《六国论》这样一篇非常经典的论说文。文章虽然论述了六国覆亡的历史史实,但又借六国覆亡的旧事影射北宋王朝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者陈述客观事实,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接下来,笔者就以对比论证为例谈谈《六国论》中的论证艺术。

一、横向对比,分析原因

1.通过比较双方土地的得失,分析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秦国获得土地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用战争手段来掠夺土地,二是其他国家用土地来贿赂秦国。作者在文章中表示,六国贿赂秦的土地远比秦国用战争手段掠夺到的土地要多得多。数据相差近“百倍”,这是非常惊人的。秦国得到的土地越多,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其他国家就越难抵抗秦国的军队。

用土地贿赂秦国的国家主要有韩国、魏国和楚国。“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是说这些国家的前辈当初创业是非常艰难的;“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是说这些国家的后代只顾眼前暂时的安定,把前辈辛勤得来的国土随随便便给了秦国。作者将前辈获得土地的艰难情况与子孙视之如草芥的现实作对比,讽刺了诸侯后代的无能。用土地贿赂秦国,只会让秦国的气焰越来越嚣张。韩、魏、楚这样做不是自取灭亡吗?

2.通过比较燕齐赵不同的覆亡道路,分析“以地事秦”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主要论述了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它们均采取“以地事秦”的屈辱外交政策,想通过奉送土地换得一时的苟安。但是这些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当它们再也没有可以用来贿赂秦国的土地时,它们也就走入了绝境,灭亡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六国中也有采取武力抵抗秦国的国家,为什么它们最终也灭亡了呢?作者将笔锋一转,将视角投向没有用土地贿赂秦国的燕、齐、赵三国。

燕国远离秦国,暂时不会受到战争的威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永远是安全的。燕国虽然弱小,但在抗秦一事上较为积极。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燕国的统治者如芒在背,寝食难安。可惜他在如何抗击秦国这一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策略,以为派遣刺客刺杀秦王,就可以打破秦国即将统一天下的局面,太过草率。

赵国是抗击秦国最有力的一个诸侯国。赵国的崛起始于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长期与北方匈奴交手,发现胡服骑射的优势,于是在赵国全面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极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赵国组建了一支足以抵抗秦军的军队;加上赵国拥有赵奢、廉颇、李牧等名将,本来是不会轻易被秦国灭掉的。可惜,从赵孝成王开始,君王是一代不如一代。前229年,秦攻打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了李牧和司马尚。于是,秦将王翦率军攻赵,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掉了抗秦的关键人物,于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齐国未尝贿赂秦,为什么“终继五国迁灭”?若论经济的富庶程度,齐国肯定排第一。不幸的是,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以为自己不参与就可以安然无恙。其最高统治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没有意识到“与嬴”的危害。殊不知,秦国在兼并其他国家后,灭掉齐国是迟早的事。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无疑破坏了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方略。

归根结底,这些不贿赂秦国的国家也是因为韩、魏、楚用土地贿赂秦国而灭亡的。

二、纵向对比,影射现实

之后,作者给已经灭亡的六国开了一方“良药”,即用贿赂秦的土地“封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奇才”,合力抗秦,“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與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凸显写作意图,将矛头直指北宋的对外政策,通过纵向对比来影射现实,以此警醒北宋统治者在对待外族入侵的问题上应该以史为鉴,坚决走武力抗击侵略者的道路。若一味地采取用土地贿赂侵略者来换取苟安的策略,六国灭亡的悲剧一定会在北宋重新上演。

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下去,只会助长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人民的负担,损伤国力,埋下无穷的祸患。不幸的是,北宋统治者并未听取苏洵的建议,终被金兵灭了国。

总之,在《六国论》中,作者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六国论六国五国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发表共同声明,决定谈判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