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森克人格特质与人际困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2022-03-23夏艳雨晋争惠秋平赵凯宾李营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大学生

夏艳雨 晋争 惠秋平 赵凯宾 李营

[摘 要] 探讨人格特质与人际困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干预策略和理论支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施测。结果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人际困扰与网络成瘾均两两显著正相关;外倾性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外倾性与人际困扰显著负相关。通过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精神质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外倾性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困扰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人际困扰在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人际困扰在精神质、外倾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人格特质;网络成瘾;人际困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学者对网络成瘾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张锦涛等人认为网络成瘾具有两个共同特征:(1)无法有效控制自身,出现过度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强迫性思维、耐受、戒断症状等;(2)对自身正常的学业、社交等日常功能的损害。[1]1521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2]63网络成瘾会危害个体的多个方面,如影响个体睡眠质量[3]43、造成认知功能下降[4]237、以及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5]569,甚至导致个体出现行为越轨等问题[6]74。因而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对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高大学生的生活福祉有深远的价值。

Davis在对网络成瘾成因的探讨中采用素质-应激理论来解释。他认为网络成瘾的形成是由易感倾向性(素质)和生活事件(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7]190人格特质作为个体最具代表的生物学特征,对网络成瘾有较大的影响。贺金波等人在对关于人格与网絡成瘾关系的总结中指出,感觉寻求、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对网络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8]221其中神经质、精神质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许多研究发现高神经质、高精神质可以预测网络成瘾。[9]959[10]316对内外向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一些研究发现高外向性者为了进一步增强其社交需要的满足而频繁使用网络。[11]3528另一些研究发现,低外倾者更容易沉迷网络,进而导致网络成瘾的出现。[12]1987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从社交补偿理论出发,假设低外向者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

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式途径,不仅需要关注个体内部因素,还应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人-情境交互理论认为, 行为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影响的作用, 其中远端因素会通过近端环境影响个体的发展。[13]侯娟等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中指出,个体特质作为远端因素会通过家庭、同伴、学校等近端环境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14]279。以往的研究表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多、最频繁的生活事件是人际问题。[15]69高峰等人对95后大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困扰呈显著正相关。[16]129有人际苦恼的个体更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从而导致对网络的依赖。[17]272由此,课题组梳理以往研究,以素质-应激理论与人-情境交互理论为理论背景,随机抽取河南各地市400名在校大学生,旨在分析人格特质、人际困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影响机制,为指导高校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干预策略和理论支持。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各地市在校大学生,线上抽取400名大学生完成问卷,收回到385份数据,剔除无效回答、答题时间过短的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87.27%。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69人;大一74人,大二84人,大三62人,大四116人;独生子女157人,非独生子女179人;来自城镇140人,农村196人;理工类专业118人,文史类专业121人,艺术类专业97人。

(二)测量工具

1.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Young[18]402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该量表共20题。每个题目采用 1(几乎没有)-5(总是) 进行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网络成瘾程度越高。本研究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0。

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采用钱铭怡等[19]317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大学生人格特质进行测量,共48道题,包括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和掩饰性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12道题。问卷采用两级强迫作答,回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反向计分题中回答“否”计1分,答“是”计0分。在内外倾分量表上,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外倾气质越明显。为了更好理解,在后面分析中以外倾性代替内外倾来表述。问卷信度和效度均较好,本研究中神经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1,精神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7,内外倾克伦巴赫系数为0.72。

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采用郑日昌编制[20]339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量表由28个题目构成。问卷采用是否计分,“是”计1分,“否”计0分,分数越高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本研究中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4。

(三)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1.质量控制

由于研究中所有变量数据均来自于被试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21]942在该检验中同时对所有变量的项目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33个,抽取的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11.42%,远低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网络成瘾在各人口变量上的差异;使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人格特质、人际困扰、网络成瘾的相关性;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模型检验,考察人际困扰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人格特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作用机制。上述检验统计标准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基本情况

考察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得分上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性别、是否独生、户口性质上各组间网络成瘾得分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其中男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独生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网络成瘾;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网络成瘾。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在年级与专业各组间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差异显著。比较发现,大一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高于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详见表1。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艾森克人格特质和人际困扰的相关分析

艾森克人格特质中精神质、神经质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外倾性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人际困扰呈正相关,外倾性与人际困扰呈负相关;人际困扰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详见表2。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在艾森克人格特质、人际困扰上的回归分析

根据温忠麟、叶宝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标准,对人际困扰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22]731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具体应用model 4,以人格特质为自变量,网络成瘾为因变量,人际困扰为中介变量,为了避免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上述变量做标准化处理。在对性别、专业、户口性质、年级、是否独生进行虚拟编码后,作为控制变`量进入方程,通过分层回归,考察人际困扰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

1.人际困扰在神经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对人口变量进行控制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3),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287,P<0.001);神经质对人际困扰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92,P<0.001);神经质和人际困扰同时进入方程,神经质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8,P>0.05),人际困扰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β=0.42,P<0.001)。

2.人际困扰在精神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4),精神质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363,P<0.001);精神质对人际困扰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08,P<0.001);精神质和人际困扰同时进入方程,精神质依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β=0.240,P<0.001),人际困扰也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β=0.4,P<0.001)。

3.人际困扰在外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5),外倾性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222,P<0.001);外倾性对人际困扰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69,P<0.001);外倾性和人际困扰同时进入方程,外倾性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105,P<0.05),而人际困扰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β=0.433,P<0.001)。

4.人際困扰中介效应值分析

通过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检验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表6结果显示,人际困扰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著,其中精神质、外倾性的直接效应95%CI包含0,说明人际困扰在精神质、外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神经质的直接效应95%CI不包含0,说明人际困扰在神经质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具体地,神经质特质下,经过人际困扰的中介效应(0.207)占总效应(0.207+0.08)比例为72.12%;精神质特质下,经过人际困扰的中介效应(0.123)占总效应(0.24+0.123)比例为33.88%;外倾性特质下,经过人际困扰的中介效应(0.117)占总效应(0.105+0.117)比例为52.7%。

四、讨论

网络成瘾作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从形成原因到影响范围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发现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8]221神经质、精神质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外倾性能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暗示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其相应的行为发展也将不同。而人格特质是在生物遗传性和父母养育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相比其他素质,将更稳定也更不易发生改变。因此,对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仅从人格特质入手将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人际问题,作为影响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最主要的生活事件。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困扰在精神质、外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困扰在神经质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也印证了Davis通过素质-应激模型对网络成瘾成因的解释。[7]190网络成瘾这一问题行为,不仅可以由人格特质(素质)来直接预测,也可以由人格特质通过对人际困扰(应激事件)来预测个体的网络成瘾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在调整个体特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改善大学生的人际问题也能有效阻止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不良行为。

人际困扰在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精神质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需要仔细审查神经质与精神质这两种不同人格特质的差异。神经质水平高的个体容易焦虑、忧心忡忡、情绪起伏较大,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23]211,容易引起人际冲突。以往的研究也表明神经质水平较高的个体多出现人际困扰的问题。[24]47精神质水平高的个体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所以他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是自动的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23]211这也意味着虽然神经质或精神质水平较高的个体都可能面临着人际困扰的问题,但是神经质个体多由于自身情绪波动而造成人际关系冲突,而精神质个体多是由于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而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质量。且在相关分析中也发现,神经质与人际困扰的紧密程度高于精神质与人际困扰的紧密程度。相比精神质个体,神经质个体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也就更容易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出现问题行为。因此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正向预测可能主要是通过人际困扰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而精神质对网络成瘾的正向预测既可以通过人际困扰间接实现,也可以直接实现,主要是因为不爱社交、体验较多无聊感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因此表现出拒绝交往的精神质个体,在通过影响人际关系导致网络成瘾出现的同时,该自身特质也会使其陷入网络成瘾之中。基于这一研究结果,在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上,可以从区分不同群体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如对于神经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策略,引导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人际沟通,改善他们的现实人际环境,使他们更有可能从网络中走出来,从而减轻网络成瘾的状况。对于精神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来说,在提供良好人际沟通策略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性个人品质,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与社会支持,使他们的注意焦点由专注自我转向关注外界环境。[25]124

在本研究中,外倾性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印证了笔者基于社交补偿理论的假设。外倾性水平高的个体外向、健谈、擅长人际交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善于交谈,能够达到自我需求,人际困扰出现的可能较少,且他们使用网络会对自身产生益处,甚至可以预测到较好的心理行为发展。[26]1057人际困扰在外倾性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外倾性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主要是通过改善人际困扰而实现的。这也再次证实人际困扰作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生活事件,这一近端环境对网络成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这一结果,对于外倾水平较低的个体,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将能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本研究从素质-应激模型与人-情境交互理论出发,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途径,分析人格特质、人际困扰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揭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行为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证实人际困扰作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生活事件,这一近端环境对网络成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提示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时,不仅要关注培养大学生健康乐观的人格品质,更要注重减少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等日常生活事件的影响。人际困扰若能得到良好解决,将有助于切断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途径,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学报,2014(10):1521-1533.

[2]孙伦轩,孙冬梅.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文献计量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1):63-67.

[3]李健,刘欢,张铭,等.医学生网络和手机成瘾现状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1):43-47.

[4]罗庆华,蒙华庆,傅一笑,等.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4):237-239.

[5]王东梅,张立新,张镇.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关系的纵向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4):569-576.

[6]王莉,邹泓,任磊,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0(08):74-79.

[7]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 rmoda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1(2):187-195.

[8]贺金波,祝平平,聂余峰,等.人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221-236.

[9]Kuss DJ,Griffiths MD,Binder JF.Internet addiction in student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3):959-966.

[10]Dong G,Wang J,Yang X,et al.Risk personality traits of Internet addic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ernet-addicte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J].Asia-Pacific Psychiatry,2013(4):316-321.

[11]Kuss DJ,Griffiths MD.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and addiction——a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2011(9):3528-3552.

[12]Kuss DJ,Van Rooij AJ,Shorter GW,et al.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5):1987-1996.

[13]Magnusson,D.,&Stattin,H.Person 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ies.Theory.In W.Damon&R.M.Lerner(Vol.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1.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D].New York:Wiley,1998.

[14]侯娟,樊寧,秦欢,等.青少年大五人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8(03):279-288.

[15]张锡明,宋京晶,宋玉珍,等.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7-71.

[16]高峰,杨东峰,杨春婧,等.9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交往与学业倦怠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29-134.

[17]姜永志,王海霞,蒋怀滨,等.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冲动性与人际困扰的双重中介[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2):272-282.

[18]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J].Am Behav Sci,2004(4):402-415.

[19]錢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03):317-323.

[20]郑日昌.大学心理学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2.

[21]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6):942-950.

[22]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23]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2):211-218.

[24]Kraut,R Kisler,SM,Boneva,B,Cummings,J,et al.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Joumal of Social Issues,2002(1):47-49.

[25]张海龙,苏俊鹏,李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2-124.

[26]赵鑫,张雅丽,陈玲,等.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 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6):1057-1061.

[责任编辑]甄 欣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and to provid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Methods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agnosis scal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test 400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Results Neuroticism,psychoticism, interpersonal problem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AD,extraver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AD,extraver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rpersonal problems.The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euroticism and psychoticism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and extraversion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Interpersonal problems played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interpersonal problems played a complete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neuroticism on Internet addiction,interpersonal problems played a part of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sych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on Internet addiction.

Keywords:personality traits;internet addiction;interpersonal problems;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大学生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