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对新辅助化疗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22桑畅野闫长红
赵 敏,桑畅野,闫长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延庆医院 普外科,北京 1021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直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且与盆腔周围器官关系密切,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2-3]。近年来,单一手术切除治疗方案正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转变,新辅助治疗是综合治疗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有效杀灭癌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的毒副作用可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预后不佳[4-5]。中医药在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6]。我们对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延庆医院2019-07—2020-12月收治的新辅助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式)治疗的72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41~66岁,平均(54.2±10.6)岁。入选标准:①术前经组织病理学取材确诊,并符合《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相关标准;②符合Dixon术式适应症,无明确手术禁忌症;③耐受力良好,可完成新辅助化疗;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入院前接受过其他放化疗及中医治疗;②转移或复发患者;③合并其他类型肿瘤;④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⑤合并直肠炎性、非肿瘤性及损伤性息肉患者;⑥合并其他类型结直肠疾病患者。病理类型:黏液腺21例、管状腺癌19例、腺癌22例、印戒细胞癌10例。TNM分期:II期49例,III期23例。入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中药组及化疗组各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静脉滴注,100 mg/m2;第1~5天给予5-氟尿嘧啶静脉750 mg/m2滴注及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化疗3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2疗程。在新辅助放化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异常者及时处理,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在新辅助放化疗后4~6周内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式)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开始即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方:党参2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炒白芍15 g、龙葵15 g、败酱草各15 g、山药10 g、法半夏10 g、薏苡仁10 g、木香6 g、当归6 g、三棱6 g、莪术6 g、陈皮6 g、炙甘草各3 g、砂仁10 g(后下)诸药加水煎煮取汁200 mL,每天1剂,早晚各温服100 mL。化疗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常规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6周时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变化;使用Karnofsky功能状态积分(KP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观察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2组患者化疗前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化疗组(P<0.05),CD8+水平则低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化疗组更接近治疗前水平(表1)。
表1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2.2 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中药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小板下降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 论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外科手术前进行的系统化疗治疗[6]。有研究表明[7-8],新辅助放化疗可缩小恶性肿瘤原发病灶,并使肿瘤降级、降期,增加手术机会,降低复发风险。但化疗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抑制机体免疫,导致治疗效果不佳[9]。现代肿瘤医学研究表明[10],如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受抑,可加速病情进展,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祖国医学将直肠癌归属于“肠风”、“积聚”、“脏毒”等范畴,认为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为该病之本,温热火毒、痰毒淤血为此病之标;治宜从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入手[11-12]。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夹湿证;方中党参生津养血、补中益气;茯苓、炒白术可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龙葵、败酱草可祛瘀散结、清热解毒;山药可健脾益气;法半夏可理气、燥湿、化痰;薏苡仁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木香健脾行气;当归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砂仁消积和胃、破血行气;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3],参苓白术散具有抗肿瘤及免疫刺激作用。本研究中,中药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化疗组(P<0.05),CD8+水平则低于化疗组(P<0.05),更接近治疗前水平,表明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患者免疫功的作用。中药组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表明参苓白术散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