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五真”:儿童自然生长教育的园本课程建构与实践
2022-03-22焦东辉
金 文 焦东辉
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的童年生活大都处于被生长、被教育、被游戏状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拘泥于传统教学,由幼儿主动发起的探究被忽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与课堂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幼儿兴趣和个体发展需求;属于儿童年龄段该掌握、该具备的生活技能、生存技能缺失或退化……基于以上现状,合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创设一种新型教育,改变儿童被生长、被教育、被游戏的局面势在必行。
一、挖掘育人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1]幼儿园应将自然教育活动作为办园之本,遵循“生活即课程、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实施教育”的观念去实施课程建设,在生活中萌发自然生长育人理念。
(一)形成“顺应天性,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
依据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理论,[2]以及陶行知先生倡导对儿童“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空间”六大解放育人思想,结合园本特色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历经多年实践,凝练形成幼儿园“顺应天性,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
1.深刻理解“顺应天性,自然生长”育人理念的本质
天性,指个体先天具备的固有属性;“顺应天性”就是“依靠儿童天生的特性去培养儿童、发展儿童”;“自然生长”是根据儿童的天性特点,创造适宜的自然环境,开发具有自然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具有自然特点的活动,从而实现儿童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寓意“儿童的天性”是种子,借助“自然”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式获得快乐生长。
2.深入解读儿童自然生长的教育内涵
(1)儿童自然生长教育“三自”核心育人目标,即“自主——自主规划,自由——自由选择,自信——自信表达”;“五真”教育思想,即“在自然中真奔跑,达康;在自然中真观察,启智;在自然中真玩耍,返璞;在自然中真体验,开悟;在自然中真感受,尚美”。
(2)从儿童自然生长教育“顺应天性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出发,可以确立“注重每位幼儿的主动参与,鼓励每位幼儿发起的持续探究,满足每位幼儿的个性需求,支持每位幼儿的个性化学习”学习品质发展目标。始终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教学中心,关注幼儿天性,激发主动探究,形成独到的园本课堂教学特色。
(3)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的引领下展开激发幼儿“探究在前”、开放“真实场景”感官体验等课程实践,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改造、拓展原有空间,灵活放开活动时间,与森林、草坪等环境资源互动,开展森林节气认知,在对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中初步探索出森林探索、森林体能、家育、种植、节气、表演等自然生长园本课程框架。
二、建构儿童自然生长课程
围绕课程建设的“德智体美劳”五大维度,幼儿园在实践探索中完成自然生长六大课程构建:森林体能课程、森林探索课程、家育课程、种植课程、节气中的食育课程、情境中的表演课程。课程的实施相互融通,也同步把安全防护、保育保健、知识经验储备等作为必要的活动准备纳入其间,目标分别指向生命健康、创新精神、生活能力、自我规划、语言表达、劳动参与等儿童发展核心素养。
(一)拓展儿童自然生长的学习时空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与幼儿关联的人、事、物以及师、幼、家长关系均可视作“自然生长”的资源,重视对环境中资源的开发利用,运用图示理论来分析、解读幼儿的探究行为。
1.将幼儿园原有室内外环境进行改造,成为支持幼儿自由探究的、满足幼儿兴趣需求的环境资源。
2.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园内环境改造的设计活动中、自主开放活动中,灵活放开对幼儿探究时间、地点等的限定。
3.持续观察、记录幼儿在自主开放活动中的动态轨迹,根据婴幼儿图示理论,来解读幼儿的研究学习与符号表征。
4.开展亲自然园本实践活动。
以幼儿园自主开放活动为背景,与园本日常教育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在与环境资源充分互动的亲自然园本实践活动中处于活动的中心,在已获取前期经验及兴趣的引导下主动与自然环境中的人、物、同伴、教师甚至是家长的行动发生关联,在运用经验迁移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幼儿个体的自主性深度学习。
(二)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
1.动态生成的即兴课堂
即兴课堂是在全园统一构建的园本课程基础上,以体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动态生成形式构建产生的幼儿园课堂,其地点随机;即兴课堂上的幼儿是在前期经验迁移、趣味引导下的学习活动的主动发起者。幼儿以“课程规划者”及“课程实施者”的身份、角色,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学习同伴,以小组分享经验,迁移完成个别化的自主深度学习。每位教师都在关注本班每个幼儿的兴趣,不同年龄段每个班级的幼儿活动内容、活动兴趣也各不相同,充分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呈现出“幼儿探究内容自主化、探究形式自由化、探究行为记录数字化、即兴课堂生成动态化、儿童教育家校社协同化”的实践样态。
2.自然生长课程资源环境的科学规划
依据幼儿探究行为,对园内外环境进行梳理、规划,形成“自然生长”教育环境框架,包括:促进幼儿探究的物理环境,具备丰富的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行为的开放性材料;可以打破时空约束,让幼儿有更多体验、合作、探索机会的反复实践操作,如木工坊;专设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挑战环境,如在操场设置野趣山坡;易于建立积极关系的探究环境,可以让幼儿感到兴奋、激发灵感、消除疑虑乃至彰显成功,如在森林公园专设的特色探究活动科研基地。
(三)儿童自然生长课程实施路径
真实的、生活化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并跟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深入、延伸、发散,形成从“项目化园本课程”到“班本即兴课程”,最终向“自主深化的生本课程”理想目标迈进的自然生长课程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实施路径
从以上的课程实施路径图可以看出,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始于游戏计划书的设计,经过单项目乃至多项目自主探究后,生成阶段性关键经验;与同伴、老师分享后,幼儿会勾勒出参与游戏活动的路径图,它将有助于幼儿制定计划、总结梳理等学习品质的养成。至此,幼儿的阶段性经验进阶为下一个探究活动的“前期经验”,鹰架其后续活动的开展,而在分享环节幼儿又会因一个问题、一张图片或一个视频,生发出下一个探索活动的兴趣关键点……如此一个循环往复且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会助推幼儿个体由浅表性学习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三、驱动儿童个性化发展
(一)形成课程综合评价模式
体现幼儿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的幼儿园课程绿色综合评价体系,突破了终结性评价模式,以国家课程标准、五大领域发展水平、图示理论为基础,汇集幼儿运动体能、绘画作品解读、幼儿个例完整观察实录、家长一对一预约访谈、问卷反馈、学习档案袋以及幼儿行为捕捉系统等实时数据展开评价。如:幼儿运动体能发展数据评估,体现出对于健康领域的课程评价;儿童绘画作品解读,指向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品质评价;通过家长配合进行的幼儿参与自主开放活动满意度调查反馈、家长进课堂活动问卷反馈、针对每位幼儿的月度完整观察实录、全园各班每周一位家长的预约访谈、重在展示幼儿成长经历及发展过程的多元档案袋评价、设置在每个开放区域的幼儿行为记录仪,均以真实有效的数据为支撑,为幼儿个性化发展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
(二)创新个性化师幼互动
1.教师搭建幼儿个性化深度学习鹰架的四策略
(1)放下身段,在游戏前教师要追随孩子的脚步;
(2)转变角色,在游戏初教师要陪伴孩子的发起;
(3)变身玩家,在游戏中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智囊;
(4)分享与铺垫,在游戏后教师要配合孩子的分享。
2.幼儿自主性深度学习四形态
幼儿以“课程规划者和课程实施者”的双重身份,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呈现出以下基于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1)基于观察和模仿的“边看边学”;
(2)通过倾听可信任之他人的“边听边学”;
(3)在自发、随机、自主的玩耍中“边玩边学”;
(4)在经历中获得经验的“边练边学”(如图2所示)。
图2 个性化师幼互动实施操作
幼儿园自然生长课程强调的是幼儿对于学习内容的自主规划、重视材料以及对材料的自由选择;强调与自然环境资源的互动,时间与空间的畅通,以及对儿童实践体验的关注。当自然环境与儿童生活、儿童经验和儿童兴趣形成有效对接,就更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探究指向,这种积极的探究指向会激发儿童主动去发起、经历。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从认知“自然物”到认识自然物的“自然性”,幼儿与自然物建立起友好关系,懂得遵循一切自然本性,认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内涵,萌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培养了生命健康、创新精神、生活能力、自我规划、自主发展等儿童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