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2-03-22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蒲存秀

区域治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测度经济圈山东省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蒲存秀

十九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方式。山东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2014年至2019年,山东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呈波动趋势。山东省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市场化、法制化的生态文明发展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客观评价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发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要求下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实现区域间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符合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的发展要求。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陆伟锋等(2017)基于“均衡发展”的视角,从地区经济水平、环境质量、资源数量、居民生活四个维度评价江西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1];胡悦等(2018)基于PSR分析模型,运用赋权法和基尼系数评价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差异[2];吴小节等(2017)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制度维度实证测度广东省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3];岳梦婷、刘军、黄丽(2021)运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4];彭一然(2016)运用历史观、经济观、社会观等多维视角,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空间区域分布特征[5];李玲玉(2017)针对生态文明水平测度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运用差异性实证分析方法测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为复杂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度提供了方法支持[6]。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对省级区域及地市级区域水平测度的研究注重从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发展角度的考量,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评价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关于山东省地级市生态文明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2014年至2019年面板数据,评价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提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大部分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基础数据来源于https://www.aqistudy.cn/historydata/并根据计算得到,个别指标数据个别年份存在缺失情况,文章采取均值插取进行处理。本文采用熵值法实证测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基于以往学者高春玲(2012),王珂,郭晓曦、李梅香(2020),田艳芳、周虹宏(2021)对熵值法的研究,该研究方法在发展水平测度方面较为成熟,因此文章对该方法不再赘述[7-9]。

(二)变量选取与设定

生态一词最早用来描述环境的良好发展状态,随着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生态一词也超脱单一内涵,朝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系统发展。当前,生态的实现更多的是指社会各系统达到的一种理想的协调发展状态。生态文明遵循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规律,强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精神和制度的发展成果。借鉴以往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根据《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中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10],选取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环境四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评价指标在内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其中包括23个正向指标、2个负向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山东省分区域(市)生态文明水平测算结果分析

结合表2可知,总体看,样本期内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胶东经济圈提升幅度最大。胶东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幅度大可能与其产业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方式有关。胶东经济圈近年来注重海洋产业结构转型,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外,积极进行景区建设及绿化养护建设,加快绿色能源建设脚步,以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与生态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省会经济圈在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文化水平维度领先于胶东经济圈及鲁南经济圈,近年来生态文明提升程度显而易见。鲁南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提升还需在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分区域看,省会经济圈内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不平衡,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明显,其中,省会城市济南市生态文明建设遥遥领先,其次是淄博市,这可能与城市发展辐射力有关。省会城市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滨州市在省会经济圈城市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文明发展意识薄弱及省会城市对其带动力不强有关。胶东经济圈城市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样本期内青岛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青岛市加大绿化环境建设力度及其本身经济水平的带动作用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高。鲁南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仍存在区域差异,但差异小于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可能与区域内城市间各维度发展水平相当有关。样本期内鲁南经济圈临沂市生态文明发展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可能是因为临沂市作为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相对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优势明显。总体而言,三大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存在地区差异,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努力的方向。

表2 山东省分区域(市)生态文明水平测算结果

(二)区域(市)生态文明水平子系统变化情况分析

为发现样本期内各维度变化状况,绘制表3。如表3所示,样本期内,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等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三大经济圈生态环境维度提升幅度较大,生态社会维度提升幅度较小。分区域看,省会经济圈城市中,个别城市在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如淄博市生态文化水平、泰安市和德州市生态环境维度、聊城市生态社会维度的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胶东经济圈区域内城市,样本期内日照市、潍坊市生态环境维度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虽然鲁南经济圈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总体提升幅度较小,但其区域内城市各维度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样本期内,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存在个别城市个别维度发展水平下降的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地性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具体维度发展水平成为工作重点。

表3 2014年至2019年山东省分区域(市)子系统生态治理能力指数变化情况

三、讨论与对策

本文借鉴以往关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研究构建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演变趋势进行定量研究,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提供借鉴。受限于个别数据获取的不足,关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待继续研究。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人居生活。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实证指出,有些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应加大科技创新支出及绿色研发技术投入,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污染治理技术,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及绿色环境治理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区域间合作治理,打破行政区域间属地治理模式,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合作治理是实现区域协同治理的必经之路,生态文明成果的共享性、普惠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区域间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间联合执法机制,打破区域间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壁垒,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测度经济圈山东省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