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
2022-03-22宁晓李健明罗璧如
宁晓 李健明 罗璧如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乳腺癌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式多种,如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1],其中靶向治疗指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胞外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可延长HER2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为目前治疗此类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但其存在高耐药性,且存在一定心脏毒性,对患者心脏功能造成影响[2-4]。本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心脏损伤的评估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1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确诊为乳腺癌[5];癌基因HER2阳性;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肿瘤无转移;乳腺癌治疗手术后自愿实施靶向治疗;本次治疗前已完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既往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史者;心律不齐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无法耐受靶向治疗者。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
二、方法
所有患者行分子靶向治疗,选取曲妥珠单抗为靶向治疗药物,首次剂量为8 mg/kg,后续用药为6 mg/kg,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周期。治疗前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取左侧卧位,使用EPIQ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S5-1探头,设定频率1~5 MHz,患者维持平稳呼吸,连接心动图,使用Simpson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脉冲频谱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组织速度(lateral'e)、室间隔侧舒张早期组织速度(septal'e)等数据,计算E与lateral'e比值(E/e');使用Qlab 3DQ软件处理图像,收集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LAVmin)、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Vmax)、左房容积指数(LAVI)等数据。使用北京福田心电图机进行检查,观察QT间期、P波电轴、R波波幅变化情况。
三、评估标准及观察指标
超声心动图中指标lateral'e<10 cm/s、septal'e<7 cm/s、E/e'>14、LAVI>34 ml/m2、三尖瓣反流速度>2.8 m/s,当3个及3个以上上述指标超过截断值时,定义为超声心电图存在异常[6];心电图异常指出现多导联病理性Q波、多导联ST段升高、QRS波扭曲变形、ST段抬高、破裂QRS波、QT间期延长或缩短、P波偏移等为心电图异常[7]。
计算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LVEF、E/A、lateral'e、septal'e、LAVI、LAVmin、LAVmax、 三 尖 瓣反流速度),分析患者心电图数据变化情况(QT间期、P波电轴、R波波幅)。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心电图异常情况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3.4%(26/111例),其中QT间期延长8例,缩短11例;P波电轴左偏12例,右偏10例;R波波幅上升14例,下降11例;ST段抬高21例;出现破裂QRS波23例;QRS波扭曲变形20例。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11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异常24例,发生率为21.6%。患者靶向治疗1周后,LVEF、E/A、lateral'e、septal'e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AVI、LAVmin、LAVmax、三尖瓣反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24例超声心动图异常者靶向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表1 24例超声心动图异常者靶向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 LVEF(%) E/A lateral'e septal'e LAVI LAVmin LAVmax 三尖瓣反流速度(m/s)治疗前 70.58±5.01 1.16±0.14 10.99±0.58 7.93±0.62 31.15±1.02 14.24±2.07 31.06±3.89 2.55±0.17治疗1周后 65.13±4.62a0.99±0.11a9.31±0.42a6.01±0.45a35.23±1.06a16.72±2.18a35.31±3.08a 3.11±0.23a
讨 论
乳腺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疗为临床常见治疗方案,但靶向治疗在抗肿瘤同时存在心脏毒性,影响患者心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肌损伤、心力衰竭等[8-9],因此需要及时发现乳腺癌患者治疗时心功能变化,判断其心脏毒性严重程度。
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常用检测患者心功能的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有研究表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变化一致,靶向治疗药物增加左心室僵硬度,降低其充盈量,左心房可调节储存器等功能平衡左室充盈量,因此可通过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判断左心室功能变化[10-11]。本研究中,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生率为21.6%,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3.4%;治疗1个周期后,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LVEF、E/A、lateral'e、septal'e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AVI、LAVmin、LAVmax、三尖瓣反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说明乳腺癌患者经靶向治疗后部分患者心脏功能可能发生异常,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受损。究其原因,靶向治疗虽然可以避免化疗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但靶向治疗所用药物仍能损伤心肌细胞,其机制可能为相关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损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进而影响其蛋白质合成,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12-13]。
心电图可反映心脏电活动,通过QT间期、P波电轴、R波波幅等指标变化反应心脏功能变化。本研究中,心电图异常患者中,QT间期延长8例,缩短11例;P波电轴左偏12例,右偏10例;R波波幅上升14例,下降11例;ST段抬高21例;出现破裂QRS波23例;QRS波扭曲变形20例。说明乳腺癌患者经靶向治疗后心脏功能障碍均为功能性改变,原因在于靶向治疗乳腺癌患者通过药物对癌细胞和相关酶、生长因子等产生作用达到抗癌效果,同时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等影响心肌细胞功能,且药物致使患者心电传导时间减短,导致QT间期缩短;P波电轴、R波波幅改变患者受胸部体型、心脏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多[14]。因此,临床评估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单独使用心电图诊断准确度不理想,需结合心脏超声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