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市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与空间结构研究

2022-03-22宋云辉陈一

风景园林 2022年3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成都市景观

宋云辉 陈一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4个主要阶段,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则标志着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最新时期的开始。“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国家强调“保护与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重要内容与关键支撑[1]24-25,即如何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乡村景观生态效益不高、后续动力不足与同质化等现存问题,是现阶段的乡村景观发展目标。乡村景观的营建是塑造不同特点的乡村,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原生动力,因而构建起全域乡村景观体系,梳理出不同的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与发展路径,是乡村振兴新时代下的更高发展要求。

2007年成都市设立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多年系统全面的改革实践,其乡村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近两年,成都市也积极响应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其独特的“成都模式”[3],积累了丰富经验。本研究在梳理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和空间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乡村景观的营建模式与空间结构,有利于总结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景观成果,挖掘其营建特征与成功原因,既能为成都市下一步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指导,也为乡村景观的地域性营建提供支持与参考。

1 乡村景观的模式研究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地形、水、土等自然客观条件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等主观改造成果的综合表现[4],可归纳为不同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记录”[5]。乡村振兴时代更加注重乡村景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生命体的多元解读[6],相关研究[7]包括乡村景观分类、评价体系建立、营建模式总结与规划策略提出四大方面。

目前,中国有关乡村景观的营建模式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主要从模式提出、模式解读与策略升华三大方面展开。1)模式提出多是基于乡村发展示范区域及典型乡村的景观现状结合政策背景、理论视角,如李露等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构建成都市近郊生活农乐带、中郊生产采摘带、远郊生态度假带3种景观模式[8];吴丹丹等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结合美丽乡村的定性研究,总结出浙江省农业服务型、工业发展型等5种乡村景观类型[9]。2)模式解读主要从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格局两方面展开,如从廊道景观、边缘景观、节点景观三大要素入手分析不同景观模式的设计手法[10],也总结出“九宫格”式的景观单元解构模型[11]、景观功能主导式的复合空间组合[1]28-30等研究成果。3)策略升华则更注重提出分类型、多维度、多层次的详细景观营建手段,对具体地域的具体景观规划建设起到指导作用[12]。乡村景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乡村景观建设经验的耦合,是类型学、图示化的高度集中表现,受主导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成都市乡村景观的演进历程

2.1 研究区域概况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自古以来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乡村景观的生态格局可总结为“以农田为基底,两山多河为廊道,串联起众多林盘斑块”。林盘是川西地区特有的景观类型,也是成都市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院落—树(竹)林—田园”3种景观元素由内到外,再与池塘、河流等水环境交融组合,形成的“田-林-水-院”复合型景观系统[13](图1)。

图1 成都市林盘结构示意图Schematic diagram of Linpan structure in Chengdu

2.2 乡村振兴发展历程

自2003年城乡统筹战略实施以来,成都市的乡村景观建设大致可归纳为4个阶段。1)2003—2007年为城乡统筹阶段,成都市开始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注重乡土性的观光农业景观打造,如“五朵金花”乡村旅游景观[14]。2)2007—2012年为灾后重建与田园城市阶段,成都市开始优化乡村景观形态,强调生态田园建设,同时将乡村景观与灾后重建相结合,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3)2012—2018年为“小组微生”阶段,成都市的乡村景观建设呈现走廊式发展特征,注重“连点串线”与“连线成片”的示范条线与示范走廊建设,强调功能形态相融;2017年,“天府绿道”动工建设[15]。4)2018年至今为乡村振兴阶段,成都市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关键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又以乡村绿道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川西林盘建设等为重点项目推动生态振兴,带动了乡村景观的全面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全新发展时期,成都市规划构建“5条乡村振兴走廊+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全域乡村景观空间格局[16],其中“走廊”决定景观主题,“单元”则引导景观建设方向,将成都市乡村发展单元归纳为“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以及“特色镇+林盘+景区”3类,遵循“突破行政边界+三生空间重构”的构建原则。

2.3 乡村景观现状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成都市的乡村景观逐渐形成“林盘景观主题聚集、产业景观单元派生、休闲景观多样植入、生态景观全域保护”的发展现状,也探索出多主题、多层次、资源聚集型与要素重组式的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了多项乡村景观提升项目。但仍存在规划理论与景观现状脱节、乡土性缺失、乡村景观空间后续活力与利用率不高、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性较差等多方面问题[17-18]。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归纳出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与空间特征,总结其借鉴意义,提出改进策略,为上述问题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3 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模式

3.1 模式提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自2019年始,四川省每年都评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省级示范村,2019年成都市有省级示范村42个,2020年增加至82个,这些示范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林盘修复、景观打造等多个方面各具特色,建设成果突出。本研究以这82个示范村作为研究的样本,对其乡村景观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乡村景观的一大特点是必须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景观的建设也必定和利益相关,由乡村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19],因此本研究以乡村主要产业景观以及景观类型、景观元素组成的不同为划分依据,将成都市乡村景观归纳为农旅综合休闲模式、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与特色产业体验模式5种(表1),并归纳总结不同营建模式的乡村位置分布及景观单元构成(图2、3)。

图2 不同营建模式的成都市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分布[20]Distribution of provincial-level demonstration villag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odes in Chengdu[20]

表1 成都市的乡村景观营建模式Tab. 1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odes in Chengdu

1)农旅综合休闲模式。乡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田园综合体是其主导景观元素,景观功能以支撑村民生活、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亲子活动、田野郊游等活动为主要内容,一般位于近郊区域。

2)花卉园林观光模式。此类乡村以花木种植为支柱产业,以花卉基地、苗圃等为主导景观元素,近年来其乡村景观开始向主题公园的方向发展。

3)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乡村依托于丰富的森林湖泊、水库、果林等生态、生产景观,以旅游景区的形式进行景观建设,分布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乡村的生态环境本底要求较高。

4)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乡村景观建设要突出文化功能,致力于对物质文化景观进行保护修复或原址重建,也注重围绕非物质文化进行景观实体化打造等。

5)特色产业体验模式。乡村建设要充分挖掘乡村本身的特色产业历史,抑或是通过吸引外来匠人、艺术家入驻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乡村景观的营建过程产业特征明显,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

3.2 模式解读

乡村景观空间受到乡村外部生态环境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影响,是景观主题、景观功能特征与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不同的乡村景观营建模式,其景观空间的表达差异较大,为了解析其景观空间形成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规律,本研究通过平面的图示化解读,将成都市的特色林盘景观进行解构,林盘中的“院”“林”“田”分别为基础模块A、B、C,其余各类景观归纳为特色景观模块X,通过基础线性元素(乡道)和特色线性元素(绿道、河流)等连接,共同构成成都市“院-林-田-水-路-特色景观模块(X1~X10)”的乡村景观空间系统(图4),最终形成差异化景观空间布局。

图4 成都市乡村景观空间构成示意图Schematic diagram of rural landscape space composition in Chengdu

农旅综合休闲模式的乡村数量最多、规模不一,地形地貌条件丰富且可灵活植入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景观,是乡村景观发展的基础模式,其景观空间结构也最为多变,主要包括平行式、围合式、中心式与组团式;生态风景度假模式的乡村一般位于远郊山地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村域面积大但林盘规模小且分散,因此其空间组成也较为复杂,包含平行式、组团式、树枝式与混合式;其余3种模式的乡村在景观营建过程中,需要植入文化景观、主题林盘景观、花卉公园景观以及特色产业景观等,多采用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其中特色产业体验模式的乡村由于其特产景观与村庄地理条件的复杂程度不同,也具有平行式与混合式的特例。不同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下的偏好空间结构与空间特征见表2,共计6类(组团式、平行式、围合式、中心式、树枝式与混合式)景观空间结构。这6类景观空间结构受到不同景观营建模式的影响,形成如下规律特征。

图3 5种营建模式的景观单元构成示意图Schematic diagram of landscape unit composition of five construction modes

表2 不同乡村景观营建模式的偏好空间结构与特征Tab. 2 Preferred spati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odes

1)组团式景观空间结构(图5-1)最具普适性,在5种景观营建模式中均有体现,以生活林盘为基础,根据营建模式的差异植入不同主题、不同功能的丰富景观组团。如农旅综合休闲模式的汪家村按照林盘规模与景观主题不同可以分为聚居社区林盘组团、散居林盘组团与“拾里庭院”文旅林盘组团等;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的陈家渡村增加了苗圃、花卉公园、北林绿道桃林片区等园林景观组团;特色产业体验模式的三河村又在散居田园林盘的基础上植入了足球主题林盘与音乐主题林盘两类特产景观组团。总体而言,不同的景观营建模式侧重于对不同特色景观模块X的打造,使成都市的乡村景观更具丰富性、典型性与多变性。

2)平行式景观空间结构(图5-2)的五大基础景观模块“院”“林”“田”“水”“路”呈线性平行关系,乡村景观脉络清晰,主、次要轴线明显,具有连续的景观观赏效果,如农旅综合休闲模式的大雨村。不同的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下,特色景观模块X又会生成新的景观平行线,甚至成为主导轴线,如生态风景度假模式的宝山村太阳湾度假区、宝山温泉度假区等组成的旅游景区景观轴线,以及特色产业体验模式的龙黄村竹里民宿、竹编博物馆以及游客中心等节点构成的竹编主题景观轴线。各类特色景观模块X强调线性的组合与连接,使得整体的乡村景观更具完整性、连续性与渐变性。

3)树枝式景观空间结构(图5-3)则主要出现在大规模的生态风景度假模式的山地村庄中,景随路移,空间较为分散、整体景观零碎,但核心景观区突出,如菠萝村的东来桃源景区景观。

4)围合式与中心式景观空间结构(图5-4、5-5)是农旅综合休闲模式乡村的主要特征结构,采用这两类空间结构的乡村农田景观形态完整性与规模整合性较好,生活类景观突出,人居环境优美,如由道路作为围合边界的金胜村,建筑中心式的月花村。

5)混合式景观空间结构(图5-6)又能细分成分离连接和交融组合两种形态。前者适用于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下景村分离、空间相异的乡村景观格局,如长松村通过成简快速路连接其主要乡村生活区域与产业景观区域,并分别采用树枝式与围合式的空间结构;后者则多出现在大规模、地形复杂、景观类型与功能丰富的特色产业体验模式乡村中,如明月村由于其产业景观的丰富性与乡村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采用的是树枝式、组团式与围合式局部共存的混合结构。

图5 景观空间结构示意图及村庄实例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andscape spatial structure and village examples

综上所述,成都市的乡村景观以组团式与平行式为典型空间结构,适用于5种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中。在此基础之上,中心式与围合式是农旅综合休闲模式乡村的特色布局类型,而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乡村保持着树枝式传统布局的同时,也延展出因地制宜、片区发展的混合式布局。

3.3 特征总结与提升策略

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乡村景观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5种景观营建模式与6类空间结构,并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出成都市乡村景观的特征并提出相应提升策略。

3.3.1 整体乡村格局特征

成都市的乡村景观缺少“面-域”层面的全域格局,乡村的景观走廊间相对独立,缺乏连接,建议架构全域乡村风景网络。全域风景化是将特定地域范围内的若干特质相同的自然、人文景观,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融合和贯穿,形成不同的空间联系,并最终呈现出各具特征风貌的空间景象[21]。可以将成都市山网、水网形成的生态网络,叠加主要道路网络,再叠加乡村振兴走廊格局,得到成都市“一环五片”式的乡村全域景观(图6)。

图6 成都市全域乡村景观示意图[20]Schematic diagram of rural landscape across Chengdu[20]

3.3.2 乡村景观营建模式特征

初步取得一村一景的成效,农旅综合休闲模式与生态风景度假模式的乡村景观打造经验最为成熟,乡村人居环境优美,但部分村庄出现田园综合体景观后续活力不足、景村分离、季节性限制较强等问题,特别是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的乡村。而特色产业体验模式乡村不断涌现,景观主题元素突出,乡村吸引力与活力最强。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乡村数量较少,且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到位,仅在村内局部以文化景观节点的形式呈现。

基于此,提出成都市乡村景观的整体提升策略。1)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一定不能脱离乡村产业主题,忌修建大型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园等易失活的城市主题景观,可适当植入田园主题民宿,营造季相变化的“微度假”氛围,注重田园绿道的连接性与连贯性,提升节点景观质量。2)整合乡村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与特色的产业景观,强化田园景观的基础建设,延伸第二、三产业链并提炼相应景观元素是后续发展重点,特别是在成都市西南二、三圈层范围内,特色产业体验模式的乡村发展潜力充足。3)提高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乡村的数量与质量,整体提升村庄文化氛围,在进行民居重建、外立面改造及林盘修复时,加入文化元素,使各个文化节点间通过绿道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环路。

3.3.3 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特征

成都市的乡村景观空间结构正逐步向着去中心化、无边界式的格局发展。景观结构完整、景观空间丰富、景观效果较好的典型乡村,空间结构为多平行式、组团式与混合式,如宝山村、五星村与明月村等。

基于此提出成都市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的整体提升策略。1)摆脱道路围合及建筑为中心的传统刻板布局,优化树枝式的无序散状结构。2)建议5种模式的乡村景观空间均向平行式、组团式与混合式空间发展,并加强各景观组团或平行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而言,平行式的景观空间结构需植入更多类型的景观轴线,加长线性空间的打造,加强景观连续性及各平行线间的过渡连接;组团式的景观空间结构需引导乡村景观向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并丰富景观组团类型,注重连接组团的绿道景观打造;混合式的景观空间结构则分片区打造,根据营建模式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主题区,区域内部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空间结构与空间氛围。

4 结语

新时期的乡村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渐进式生长过程[22],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乡村景观的建设使命应更加注重将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出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的整体特征与地方“性格”[23],加强多景观要素组合与多景观模块衔接,维持并提升乡村新景观场所的乡土特色性、村民归属感与外来融入力。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图1~7由作者绘制,其中图2、6的底图来源于参考文献[20];表1、2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成都市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