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20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2022-03-22赵人镜刘家睿李雄

风景园林 2022年3期
关键词:景观研究

赵人镜 刘家睿 李雄

“Rural landscape”作为“landscape”这一词源的延伸,继承了其最早的释义,即被开垦过的土地[1];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在国内引入乡村景观(rural landscape)这一舶来概念之前,金经元先生曾在翻译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时,希望通过“田园”二字可以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广袤而多样的乡村景观[2]。无论是“rural landscape”还是“田园”,从词源来看,都指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也均符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ICOMOS)对乡村景观的一般定义,即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共同产生的地表和水域。

乡村景观兼具多重价值,亦被归为文化景观中“有机演进的景观”类别[3]。《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更是强调了乡村景观的遗产价值[4]。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乡村转型问题势必会引起乡村景观的演变。近年来,中国颁布多部政策法规支持乡村发展。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6],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应当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7],2019年《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开展“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8],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更是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落实[9]。在多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乡村已经开始被作为地域综合体进行统筹的规划与建设,乡村景观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时代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必要对其现有研究趋势与热点进行梳理、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为中国未来乡村景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以统计规律为基础,通过文献收集、统计整理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能够描述、评价、预测学科或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10],该方法近年来在各个学科和领域中应用广泛。CiteSpace是综合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对学术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可视化工具[11]。笔 者 借 助CiteSpace软 件,对WoS、CNKI数据库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反映的研究趋势、学科分布、关键词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

1.2 数据来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对WoS和CNKI数据库中自2000年以来的乡村景观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汇总。在WoS核心合集中以主题=“rural landscape”AND语言=“English”AND类型=“Article”进行检索,剔除不相关的地理物理学(geography physical)等学科,选取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态学(ecology)等18个学科,共获取454篇文献。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中对主题为“乡村景观”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通过人工筛选剔除新闻、资讯等内容,共获取3 174篇文献。

2 国内外研究趋势与学科分布

2.1 国内外研究趋势

2000年以来,国外乡村景观的研究成果在波动中缓慢增长,整体已进入相对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振兴等政策背景为国内乡村景观的研究提供了较明确的方向,研究成果快速增长,2019年年度发文量达到顶峰(图1)。

图1 国内外乡村景观发文量年度分布Annual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landscape documents

2.2 国内外研究学科分布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文献在WoS分类体系中往往出现1篇文献交叉隶属于多个学科的情况,统计与454篇文献相关程度最高的前10个学科及学科相关文献数量,隶属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的文献共计370篇,占总文献数量的81.5%,该学科在乡村景观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外乡村景观研究分布的学科跨度较大,在其余各学科中的发展相对均衡(图2)。国内乡村景观研究文献分布于30个学科当中,发文量位居前10的学科累计包括2 955篇文献,其中属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文献共计2 105篇,占比达71.2%,其余学科分布相对零散(图3)。

图2 WOS乡村景观研究排名前10的学科分布Distribution of top 10 disciplines of WOS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图3 CNKI乡村景观研究排名前10的学科分布Distribution of top 10 disciplines of CNKI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3 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高频关键词反映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使用CiteSpace软件对WoS与CNKI数据库乡村景观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与整理,统计出高频关键词。结合关键词的共现网络聚类分析,形成可视化知识图谱。进一步对高频关键词相关的研究文献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的热点主题。

3.1 国内外研究关键词

依据自然断点法原理,对CiteSpace统计的关键词词频数列中具有明显差异的第一间断区间进行识别,并从乡村景观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中分别筛选出与第一间断区间词频数列对应的13个高频关键词。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所涉及的高频关键词具有明显差别(表1),与之关联的研究文献也凝练出具有差异性的研究热点。

表1 乡村景观研究高频关键词词频排序Tab. 1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ranking of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es

3.2 国内外研究热点

3.2.1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1)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可以通过对乡村大尺度生态过程及服务功能进行评价[12],协助解决乡村景观空间的综合性规划问题。主要包括了农业景观功能[13]与格局[14]研究,例如对农业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12],从景观复杂性角度出发,讨论其与农业景观及生产的关系,指导乡村土地规划[14];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观看法与土地利用决策之间的错位关系[15],提出改变土地利用决策方式的建议等。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还包括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辅助乡村森林景观建设以满足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要求[16],通过评估结果辅助计算造林优先次序提升乡村地区生物多样性[17],辅助乡村景观监测及管理[18],辅助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等。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深度介入了乡村景观的评估、保护、设计和管理等多个阶段,研究层次深、范围广,是国外乡村景观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热点内容。

2)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评价是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景观外部美学形式与内部功能属性进行价值判断的研究,主要包括乡村景观要素的货币量化[19]、视觉景观质量评价[20],以及景观偏好研究[21]等。相关研究引入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形状指数(shape index, SHAPE)、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 PD)[22]、视觉质量指数(visual quality index, VQI)和视觉影响区(zone of visual influence, ZVI)[20]等客观指标,结合公众感知和专家设计建立模型[23],对乡村景观的文化服务价值、美学潜力[24]、改善景观的支付意愿、基础设施的视觉影响[25]等进行研究。乡村景观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介入,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客观性[26]。

3)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及管理[27]、生态环境保护[28]、景观与遗产的恢复与保持[29]等内容。相关研究讨论了地方对乡村景观宏观战略认识和管理上的偏差,考察了感知类型、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居民感知乡村景观的影响[30];在生态层面上研究了乡村地区不同尺度空间的景观组成和配置方式,并评估了在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潜力和财政可行性[27];在农业遗产保护方面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有针对性的转型战略,支持在社区主导下与自然创造新的、直接的联系,以期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态农业高效规划和实施组织、治理的政策框架[31]。国外乡村景观管理和保护战略特别强调了景观的特殊性,包括了乡土风貌特殊性以及生态特殊性,反对集中化与标准化[30],重视个体行为和态度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参与性与积极作用[32],致力于通过建立多样化的保护与管理模型,为政府层级自上而下的决策提供直接建议[33]。

4)乡村景观多样性。乡村景观多样性研究也是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中生物多样性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研究者多对动植物多样性及与之相关的栖息地多样性展开研究[34-35]。如相关研究分析了景观和斑块层次上的景观多样性损失,描述了林地斑块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36],讨论了乡村景观植被重建对鸟类和树栖哺乳动物等更大规模的流动生物群的影响,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利用多样性提升物种多样性[28]。此外,景观和功能多样性也是乡村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重点。景观多样性强调尊重多样化的景观格局,强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影响[37-38]。功能多样性研究景观功能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确定和量化景观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景观综合管理方法进行系统评估。景观和功能多样性研究通过引入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内容,极大地拓展了乡村景观研究的广度,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3.2.2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在关键词词频统计中共出现1 063次,是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的重点。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及其指导下的项目实践2个方面。理论研究主要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视角出发,部分学者通过借鉴国外乡村景观发展经验与模式特色[39],吸收中国传统乡村美学与哲学思想[40],提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强调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保护自然生态格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41]。受到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国内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值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实践多以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为引领[42-43],在建设过程中重视提炼乡土实体景观元素以及民俗文化[44],着重打造具有地域性、自然性和舒适性的乡村景观;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提高游客景观满意度,为乡村景观的旅游转型提供建议;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过程,打造跨种群的动植物生境与栖息地[45],构建跨区域的生态景观安全格局等。

2)乡村景观政策。乡村景观政策是影响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2个方向:①对国内乡村景观政策进行解读与应用,诸如在“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等政策原则的基础上[46],提出“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规划建设策略,并建立评价机制,探索适应乡村现实特征、紧扣绿色时代精神、符合中国国情及新时代特色的乡村景观建设道路[47];②对乡村景观政策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反思当前乡村景观政策目标超前、效率低下、落实僵化、千篇一律等缺点与不足[48],提出应学习国外系统化景观管理政策及专业化管理模式,在国家层面完善乡村政策立法保障、鼓励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发挥政策宏观导向作用、优化景观资源的协同管理,在地方管理层面引入乡村居民自治管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支持当地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景观管理,保护乡村景观多样化的特征[49-51],最终实现乡村景观精细化、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52-53]。

3)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研究多从乡村旅游与乡村景观的关系出发,提出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乡村旅游的重要目标是保护传统乡村景观与文化完整性[54],强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旅游载体的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开始由传统生产生活景观向旅游服务景观转化,只有在保留乡村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景观整体空间结构和风貌进行保护与修复,深入发掘弘扬民俗文化内涵与价值,提升村民对乡村景观的保护意识及参与乡村保护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解决景观转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55]。在乡村旅游生态层面,针对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相关研究提出在科学、完善的保护规划范围内对乡村景观资源遵循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56];针对乡村旅游中的遗产保护问题,提出通过旅游功能的空间扩展、开辟协作性景区,来缓解乡村旅游遗产核心保护区的压力,确保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7],充分发挥乡村景观旅游价值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8],最终形成旅游产业与传统乡村景观良性互动、耦合发展的模式[59]。

4)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国内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主要考虑结合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的感知,力求在制定乡村发展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多方偏好及影响因素[60]。如借鉴美国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VRM)构建评估体系、采用美景度评价(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对乡村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确定乡村景观质量等级及旅游开发价值[61];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进行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研究[62],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等[63]。乡村景观保护研究对于维护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乡村景观保护研究多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方法,如从乡村景观整体性出发,建立综合部门进行乡村景观质量和特征的监测监管[50,64];针对国内乡村生态文化景观割裂、土地利用破碎、传统景观空间残缺等问题[65],构建自上而下的乡村景观传承与保护机制[66],支撑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等。

3.3 研究热点形成的背景及驱动力

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有着广泛、多样而紧密的联系,这种变化也成为乡村景观研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国际上乡村景观的研究最早开始于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为整理土地及保护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并展开相关实践与理论研究[67]。“二战”后,出于恢复农业生产及工业转型的需要,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欧洲风景园林行业与各国政府开始建立起乡村景观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发展[68]。进入21世纪,由于城市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乡村景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学术界对乡村景观的阐释也在不断更新。乡村景观的研究开始融合生态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行为学、美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理论,采用新技术与方法,不断对土地利用、土地管理、乡村景观评价等议题进行探讨,并持续至今[69]。乡村景观研究与多样化的社会变革在广泛的跨学科合作基础上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的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主要通过借鉴与引进国外前沿理论与方法,在地理学界及规划学界展开有组织、系统性的研究工作[70]。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城市与乡村地快速发展与剧烈转型,乡村景观的研究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而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受政策驱动的特征也较为明显。中国相继颁布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乡村发展政策,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法规范畴。在这些关键转折点,与政策主题相关的乡村景观研究成果均出现爆发式增长。

4 研究评述与建议

国内乡村景观的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研究视角、理论基础与方法应用方面与国外乡村景观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

4.1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视角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视角广泛多样,不仅涵盖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优化、乡村景观文化与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更重点关注了传统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保护、重视城市与乡村二元景观的协同性,深度介入了乡村景观定义、评价、保护、设计与管理的全流程。国内乡村景观现阶段研究呈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乡村范围内的规划设计研究为重点,着眼于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活水平提升的总体目标,视角相对单一,对景观多样性、乡土风貌保护、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向的关注不足,对乡村景观规划系统性、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较为薄弱。此外,对乡村景观发展与城市化的衔接和统筹考虑不足,暴露出发展模式差异化不明显,部分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研究对实践指导性不足等问题。

国内乡村景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建设空间,未来的乡村景观研究需要充分理解乡村景观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借鉴国外乡村景观研究在城乡景观协同、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保护中的丰富经验,为国内乡村景观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4.2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生态运动开始,国外从乡村土地管理出发,已经开始探索乡村景观研究与生态的结合,并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进入21世纪,乡村景观研究的外延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农业遗产、自然保护区、绿色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等内容受到重点关注而得到极大拓展,带动了大范围的跨学科融合,生态学、计量学、统计学、农学、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乡村景观研究中渗透广泛。形成了以生态设计理论为基础,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地理设计(GeoDesign)和景观立法等新思潮和新理论多元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格局。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理论与方法受国外影响,也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面貌,但缺乏研究的深度。

在未来的乡村景观研究中,研究者应当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一方面应当充分认识乡村景观大范围、多层次的发展特征,以推动乡村景观变化的各种因素为背景,形成多学科理论融合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应充分结合国情,重视理论的实用性和落地性,在充分认识中国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先进理论。运用多学科理论及方法综合指导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高中国特色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率和效益的可行方法,也是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4.3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方法均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同时又有一定差异。国外乡村景观研究方法具有2个主要特征。1)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国外研究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加入了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景观格局指数(landscape metrics)等交叉学科的定量分析方法。2)专家评价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增强分析结果客观性的同时提高了规划建设的合理性(表2)。国内乡村景观研究也体现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但多数研究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弱,且部分定量分析盲目嵌套、模仿国外研究方法,创新性、适地性有待提升(表3)。同时,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多为自上而下的指导性研究,对公众参与重视不足。

表2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中的主要方法与技术Tab. 2 Mai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in foreign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hotspots

表3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热点中的主要方法与技术Tab. 3 Mai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in domestic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hotspots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在未来发展中既需要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与创新,寻找适合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前沿研究方法,又需要注重研究中参与主体的横向扩展,鼓励不同背景利益相关者与研究者的参与,还需要研究者对乡村景观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本质进行深入考证和认知。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应是未来乡村景观研究的趋势。强化个体参与、完善研究体系,推动乡村景观研究决策过程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为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提供更系统、更科学的决策依据,能够推动乡村空间建设品质的升级。

5 结语

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背景的差异导致国内外在乡村景观研究的阶段和成果上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2000—2020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整理了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厘清了国外乡村景观研究包括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四大热点主题,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包括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政策、乡村旅游景观以及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四大热点主题,分析了乡村景观的研究背景和驱动因素。对国内外乡村景观理论研究和方法技术的差距进行了讨论。未来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应持续关注以下3个方面:1)乡村景观的多重功能和价值,从多角度关注乡村景观的复合功能和包括遗产价值、审美价值等在内的多重价值,为乡村景观的保护性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文化景观价值等研究提供支撑;2)在规划建设研究之外,应健全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机制,关注乡村景观特质性和层积性,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注重乡村景观风貌和乡村景观有机演进机制的保护,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同质化乡村景观;3)完善乡村景观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框架,杜绝对国外经验的照本宣科,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学科交叉联系,有针对性地吸纳国际前沿方法,支撑未来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保护和发展。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所有图表均由作者绘制,CNKI中乡村景观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及WOS中乡村景观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在OSID码中呈现。

猜你喜欢

景观研究
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施工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