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2-03-22单文韬文龙娇

科技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知识点教学内容

单文韬 文龙娇

(江苏理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0 引言

近年来,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显得越发重要。在此新形势下,国际金融课程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分析模型复杂,但理论模型与实际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具有理论抽象性和现实问题的具象性[1]。因此,其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也要求国际金融课程从教学内容到课程考核、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都需要创新。

1 国际金融课程特点

1.1 综合性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宏观与微观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理论包含外汇基本概念、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概念等宏观知识点,还包括外汇市场、外汇交易实操、外汇风险管理等微观知识点,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点的分布上既有独特领域,又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领域。此外,国际金融课程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外汇交易活动。

1.2 时效性

如今,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加,市场复杂多变、动荡不安;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市场的多变性对理论课程也提出了高要求,推动着教学内容不断深化、不断改革。国际金融课程需要紧扣时事热点、追踪市场,将金融领域新现象、新问题融入教学,将教学内容赋予时代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行业要求的国际型、专业型金融人才。

1.3 实践性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国家和行业培养需求适配性高层次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变化性逐渐加强,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丰富其实践内容,才能培养适应行业需求、专业水平强、实践能力高的综合型人才。

2 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缺少国际化视野

现阶段国际金融教材版本较多,以贺瑛主编的《国际金融学》(第二版),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等为典型教材。两版教材涉及的案例以2010年为主,陈旧的教材内容和案例导致课本知识和实际运用严重脱节。此外,目前国际金融课程较少采用双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2];且在国际上普遍认可、含金量较高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以下简称CFA),其证书相关知识点与国际金融课程的结合不够紧密,这都决定了以培养高级国际金融人才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亟待开展[3]。

2.2 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课程所涉及的诸多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得来,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学科。但是长久以来,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量的国际金融课时安排,且教材内容也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国际金融模型的专业性对于金融初学者来说略显抽象难懂,学生逐渐降低对课程国际金融理论和案例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上存在严重缺失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国际金融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如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实践教学的缺失,使得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课程还存在讲解不细致、教学停留于书面案例等问题,使得实践内容脱离市场发展、行业需求。

2.3 教学方法传统,欠缺多元化、信息化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填鸭式”“一刀切”等问题,忽视学生差异性。讲授法教学方式往往难以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国际金融课程理论较为复杂和枯燥,传统教学下师生间互动性较弱,这都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缺乏针对性,进而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国际金融作为一门集“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多元化、信息化欠缺的问题[4]。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与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目前教学方法改革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4 教学设计有待优化,未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侧重于强调教师的“教”,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一言堂”“集中灌输”的问题,教学进度具有过度主导的特点,教学中时常忽略了学生的“学”。这就导致课程设计中经常存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匮乏等客观问题,最终难以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5]。

2.5 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能力塑造

课程考核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学生会根据课程考核要求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侧重于结果输出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分析、应用、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同时,“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也会改变学生“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降低学生的分析能力,造成思维断层。因此,如何建立多元化激励考核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达到高阶学习效果是国际金融课程改革中的难题。

3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建议

3.1 追踪国际热点,融合思政教育

重新整合教材结构,拓宽教学资源,做到以教材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金融基本技能为主线,融入科研教学和时政热点案例教学,从易到难,化繁为简,将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针对国际金融时效性这一特点,引入国际金融时事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思考的能力[6]。如在讲解国际收支章节时,可以引入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分析国际收支的顺逆差是如何影响两国实体经济的运行,进而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国际金融教学还应结合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色,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理论知识深度融合,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养成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知识学习和思想塑造的完美融合。如在讲解人民币汇率相关知识点时,可以从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历史展开,在漫长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尝试,从改革开放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发展到后期的浮动汇率制度,直至今日才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展开,升华学生的爱国奉献情怀。

3.2 注重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国际金融人才,必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外汇交易的领悟能力,加强对实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这要求在国际金融课程建设中,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丰富教学内容,高仿真模拟金融市场和外汇交易,向学生实时展示财经资讯、金融热点讯息,通过采用真实的外汇和股市行情数据,指导学生模拟投资与交易,加深学生对外汇交易流程的熟悉度和理解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培养具备国际化视角的金融人才,国际金融课程还需要引入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获取国际金融热点资讯、外语交流的能力,扩展学生国际视野。此外,CFA是全球投资业含金量最高的金融证书之一,因此,增设CFA证书相关知识点对于培养高级金融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3.3 创新教学方法,多方法融合教学

推进应用型本科特色教学发展之路,需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时政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极具时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新兴热门的金融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和案例的理解程度。如在教学影响汇率波动因素时,分析经济预期、股市走势、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效果,可以选取2020年上半年美国股市熔断案例进行讲授,将美国经济变动情况与汇率波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常模拟金融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学生按照分组选择扮演不同的金融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对各个机构、部门职能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对金融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如在讲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扮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欧洲央行行长、欧盟主席等角色,模拟欧债危机的蔓延过程和救市政策制定和推出,并模拟中外记者问答。

此外,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科研教学法,向学生推荐金融经典书目、科研刊物和研究网站,阅读国际金融科研文章,引导学生参与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科研大赛;同时邀请金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国际金融人才。

3.4 优化教学设计,坚持成果导向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单一式课堂”教学设计已经不能实现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想要实现综合能力培养就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层次学习能力为目标。成果导向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将掌握内容的方式,从解决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拓展到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上。要求学生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提出研究建议、完成研究策划、开展案例研究和完成报告等,以此展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5 改革考核方法,加强过程性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因此,在新形势下改革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还需改变传统的考评方法。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理实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能力的测评还需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多维度考核。因此,在过程性考核中,一方面要增加考核方式,如展开金融时事辩论赛、案例演讲、科研讨论会等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适当增加考核维度;另一方面要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客观性,增强考核的准确性,让考核分数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资源,完善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综合测评体系,以互联网教学手段服务教学考评。在线上环节,依托MOOC平台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为学生设计包括四个任务的自主学习:视频观看+拓展阅读+热点讨论+反思提问。在线下环节,如使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软件,可以设置签到、讨论、练习、抢答、测验等功能,提前设置分数权重,自动完成线上成绩测评。

4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不断加深,培养专业实力过硬的国际金融人才越发重要。国际金融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必修课程,其知识体系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复杂难懂;且高等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出新要求,这都决定了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知识点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