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育中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为例

2022-03-22王海波曹文斌

科技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王海波 李 娟 曹文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0 前言

大学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1],不仅被学者认为是英国高校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还被认为是保障其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一直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3]。中国首次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是在20世纪30年代,而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断,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学分制的实行才得以重启。进入21世纪,在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引领下,我国大批高校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形成研究与实践的浪潮[4]。

国内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没有统一、规范和权威的界定,推行高校对其定义也各不相同。按指导内容分,有科研导师制、实践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等;按指导阶段分,有新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导师制等;按指导方向分,有宿舍导师制、优秀学生导师制等[5]。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方向有侧重且形式多样,但它们的实施目标及内在价值是一致的,都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规律[6]。

1 材料专业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材料学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学科,所对应的材料及相关产业是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和重大战略的支柱型产业。培养一流的材料学科人才是目前材料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本科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总体上有小幅下降,在校生对于专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有所降低。而对于高校教育来讲,专业教育是本科教育阶段的一大重点和难点[7]。

1.1 大学生目标缺失

几十年来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会对学生在高考前的学业有严格要求而忽略大学时期对于学生学业的持续性培养,会以“上大学以后就轻松了”为由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迎接高考。同时,学生的饮食起居都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甚至管理,学生缺乏对于学习和生活、目标和未来的自主性谋划。因此,进入大学后学生会出现目标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缺乏学习的动力,且不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此时学生就会在没有充分的认识专业的情况下盲目地质疑自己对于专业的兴趣。

1.2 大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心态

近年来,“00后”群体在本科院校在校生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已基本占据80%以上的比例。这部分群体的成长正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容易盲从、随大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思考和分析较少。而在自媒体时代,一些网络文化产品输出不乏消极、浮躁和好高骛远的内容宣传,学生很容易沾染这些习气,导致本科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抄近道”“走捷径”的想法较多。

1.3 大学生面临双重压力

如今在校生的家庭结构多为“双独”父母的独生子女,所以学生大多都被家庭寄予了较高的期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社会增速放缓,人才社会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大,导致应届毕业生想要成功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如今学生就面临较大的家庭期望和沉重的社会压力所带来的矛盾,导致学生会急切想找到一条较为容易的成功道路。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于其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一个成熟的材料科学科研人员要经历漫长的培养过程,其必须具有较为深厚的数理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在所选行业领域有较大的突破。

1.4 材料专业发展显著变化

近几年由于钢铁、能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发展迟滞,社会大众对材料学科的信心不足,同时学生普遍存在择业迷茫和就业恐慌。尤其是本科教学阶段专业课较为基础,学生对学科前沿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接触不充分,对材料学科、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不够充分,加之近年来材料类专业学生深造的难度逐年增大,从而导致学生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动力不足。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重大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为每一名本科生聘请一位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一对一”结对的方式,由导师从科学精神、学业发展、职业规划、意志品质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贯穿四年的全方位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与机制[8]。导师将在本科生的学业、思想、生活、专业、找工作、科研、留学申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

2.1 加强生师交流,全方位培养人才

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在老师主导下的被动学习,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迷失了方向。全程导师制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换,能够及早对未来进行规划。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学术名师、行业精英学者,不仅能实现在学业上有规划、有目标,在品德上、人际交流上也做到有完善、有提升[9],既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强化品德和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2.2 明确学习目标,精准培养人才

全程导师制会使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准培养。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研究条件和具体指导,使他们在本科生阶段就能掌握文献检索、设计和执行实验、撰写科技论文和发表论文的能力;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督促他们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对本科生差异化、个体化、精准化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加大,从而在更好地完成学业的同时热爱专业。

2.3 促进学生跨年级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全程导师制施行过程中,一位导师同时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经常组织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一起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跨年级合作。优秀学长成为学弟学妹们的榜样,可以带动低年级学生树立目标、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分享学习资源。另外,也有利于不同年级学生形成合理的人员梯队,不仅能实现“导师教育”,同时也促进“朋辈引导”,形成学生群体“爱学习、爱专业”的良好氛围。

3 本科生导师制促进专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制定全程导师制指导规划

制订导师与学生交流内容计划,并制作《本科生导师手册》进行详细记录。低年级阶段注重“启蒙”教育,指导学生尽早确立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课程选择、学习方法、专业认知、答疑解惑、价值观塑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年级阶段注重创新训练,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每月至少与导师进行一次交流,交流内容应包含学期初制订的本学期的学业、科研、综合发展计划,学期结束时对本学期的回顾和总结。

3.2 探索“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实现“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三个群体的协同配合才能将专业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本科生导师负责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帮助低年级本科生的创新性学习科研团队,针对本科生不同成长需求,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辅导员则以班级学风建设为主线,营造班级整体积极向上、活泼好学的良好风气,并及时关心和帮助学业落后、人际交往不佳的学生;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日常工作,深入课堂和宿舍,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利用班会、年级会等正面引导学生以学业为主、全面发展。

3.3 构建学生自选导师制度

建立“学生自选导师”制度,赋予学生自主权,有利于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导师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新生入学报到伊始举行开学典礼暨导师制聘任仪式,为导师颁发聘书。为学生发放导师的联系方式,建立师生之间沟通的平台,用“仪式感”增强导师责任心,学生主动性。

3.4 建立健全的导师制考评激励机制

为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推进和长效运行,健全本科生导师制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二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建立导师制考评激励机制,并详细规定考核要求、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激励内容,征求学院教师代表、系主任意见。

3.5 探索“导师班”建设与管理方案

进行专项课题立项,将“导师班”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重点探索“导师班”建设和管理方案。明确责任,由导师整体管理班级建设思路;设一名研究生为指导学长,具体负责导师班事务管理;班级内部设班长、支书,推荐以高年级本科生为主,负责班级日常组织活动实施和召集,定期举办导师见面会、经验交流会、学习分享会、集体备考会等活动;班级其他同学应遵守管理制度,按期参加相关活动并完成导师布置的相关任务;每个导师班配备一名辅导员作为管理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干部指导和管理。

4 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效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低年级本科生一次不及格率稳定较低水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深造率是评价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导师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深造率的稳步提高,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连续8年保持在66%以上,2021届毕业生深造率高达72%。同时,本科生对本校本专业的归属感增强。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35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