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22

大众文艺 2022年5期

张 涛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小学,天津市 300131)

一、京剧艺术融入小学教育的意义

尽管将京剧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工作有一定难度,但将京剧艺术带入小学课堂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关系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关系京剧艺术和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关于京剧艺术融入小学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小学生审美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较为强烈的发展阶段,他们对刺激性较强的事物异常敏感,如变化多端的颜色、跌宕起伏的声调、精妙绝伦的动作等,而这些都能在京剧表演中看到,即从服饰、唱腔、武打动作等表演中看到。因此,将京剧艺术与小学教育联系起来是具备一定基础的。通过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形体感知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均得以加强,从而使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有所提升。

(二)助推传统文化的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内容填补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京剧艺术的表现内容逐渐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轨,致使人们难以从京剧表演中找到情感共鸣,从而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度降低,这直接导致京剧艺术渐渐走向衰落。将京剧艺术引入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京剧艺术的生存危机。小学生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以新一代传承人的身份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度了解,从而为京剧艺术日后地发扬光大奠定基础。邓小平曾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艺术的教育同样如此,因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让小学生从小培养起对京剧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掌握最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未来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才会更加可靠,不至于有太多内容上的失真,同时将民族精神连续不断地传承下去。

(三)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

将京剧艺术融入小学教育,是我国将传统文化纳入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京剧艺术的加入无疑丰富了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开阔眼界和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打下了基础。京剧具有德育、美育和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范畴。教育部将戏剧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旨在使京剧艺术的教学和欣赏能够起到与其他艺术课程相同的作用,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看似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实则非常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京剧艺术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须知,京剧艺术同其他艺术课程一样,其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将小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而是要通过艺术的熏陶开启小学生心中关于精神修养的大门。

二、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的现实困境

京剧艺术作为一门高深艺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问。在如今以现代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之下,小学生在戏曲文化方面的基础甚为薄弱,进而难以对京剧艺术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从客观上阻碍了我国小学京剧艺术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在提倡京剧艺术走进课堂的初期,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于京剧艺术与小学教育的融合这项工作还是十分支持的。然而,随着工作开展的深入,学校出于对教育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渐渐减少了京剧艺术教学的支持,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关于京剧艺术教学的经费投入有所减少。为了减少顾全其他方面的工作事宜,学校在京剧艺术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逐渐减少,具体的措施则是尽可能地精简相关组织结构及其人事安排。

其次,学校给予京剧艺术教学的课时不够。通常来讲,一部京剧作品较为冗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占据大量的时间,为了耽误其他教学内容的进度,学校不得不进行综合考虑,减少京剧艺术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京剧艺术教学课时的不足。

最后,学校组织的京剧艺术活动相对较少。尽管大多数学校对京剧艺术教学的理论教学有所重视,但他们忽略了京剧相关的艺术活动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和体验的京剧艺术活动十分欠缺。有的学校虽然对京剧艺术活动有所考虑,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够全面和深入,一些所谓实践活动往往只是针对书本上的理论内容进行简单示范,使京剧艺术活动流于形式。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京剧虽是人们公认的的经典文化,但在当今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人们越发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对于京剧这种需要“细嚼慢咽”才能消化的东西,大多数人往往很难接受。小学生是追求新奇和刺激的代表群体,他们对快节奏的追求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当京剧艺术走入小学课堂,小学生对待京剧艺术课程的态度则是排斥大于欢迎。关于其中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例如,京剧唱词很难被听懂。京剧表演中的唱词往往涉及很多方言,而且它不同于影视剧或者话剧那般说着正常的普通话,而是带有特定的腔调,这往往使学生对京剧的演唱内容难以理解。另外,京剧的剧情节奏缓慢乃至拖沓也是学生失去观赏耐心进而排斥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负责京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对京剧的背景知识了如指掌,更要掌握一定的京剧唱段,以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表演效果,加深其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印象。然而,在当前的大多数小学京剧艺术课堂当中,教师的京剧艺术专业背景并不纯正,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并不是京剧专业出身,而仅仅是与京剧有一定关联,如舞蹈、声乐、体育等专业。由此一来,负责京剧艺术教学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本身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对京剧难有兴趣可言,从而发挥不了榜样的作用。有的学校意识到了教师能力方面的问题,试图通过专业培训的手段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然而这样的培训多数是统一式教学,很少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不能使每个学校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由于培训的时间普遍较短,所以教师所学内容很有限,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高难度的京剧演唱技巧进行消化。因此,这种专业培训所收到的效益并不理想,从而也就难以避免教师专业能力不强这个事实。

三、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

从当前小学京剧艺术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对京剧艺术缺乏深刻的认识,这直接导致了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的现实困境。为了缓解这种困境,使小学京剧艺术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和谐,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京剧文化的道路上共同进步。现对小学京剧艺术欣赏教学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学生地位的改变逐渐被重视起来,传统教育所提倡的“尊师重道”的观念有所变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被不断提升,进而有了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所谓学生本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它的理论基础则是以人为本。小学京剧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理应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在具体的京剧艺术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基本原则来进行教学。第一,示范教学。小学生的心智尚不健全,理解能力有限,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在传授京剧知识的过程中,示范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选择简单的作品片段,由教师演示,使学生跟唱并逐渐掌握其中的演唱技巧,为后续更深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循序渐进。小学京剧艺术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也就是要先简单后复杂、先浅显后深奥,不可从一开始就向最终教学目标出发,看似一步到位,实则无异于揠苗助长。要求循序渐进式教学,不仅是出于对小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考虑,也跟京剧本身作为一门深奥学问所要求的学习特点有关。第三,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和教师的示范教学作用类似,但它所强调的是在学生群体当中产生带领作用。将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不仅可以适当分担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引起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实践体验

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事实上,京剧艺术教学同大多数学科一样,固然有其晦涩难懂的一面,但也有其引人入胜的兴趣点,而这些兴趣点正是需要教师去积极发掘的。由于小学生对这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这一点。教师要善于发掘京剧艺术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如故事背景和人物脸谱等。例如,教师在教授《四郎探母》唱段之前,可先向学生讲述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使其被杨家将忠孝仁义的精神所折服,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讲到脸谱的知识时,可以三国人物为例:红脸象征忠义耿直,如关羽;黑脸象征严肃威猛,如张飞;白脸象征阴险狡诈,如曹操;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京剧艺术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另外,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方面,教师要善于营造京剧艺术的学习氛围,充分展现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优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学校和教师可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京剧艺术实践互动,吸引学生踊跃参加并从中体验京剧的魅力。例如,学校可成立京剧脸谱和服饰的展览空间,使其通过戴脸谱和穿戏服等体验活动充分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气息,从而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又如,学校还可发掘、挑选资质较好的学生组建表演小组,通过比赛评奖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京剧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也是教育事业当中的主体,而且对教育的结果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京剧艺术教学过程当中,除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还要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加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质量,而且对京剧艺术传承事业也有极大的助益。一般而言,教师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首先,在理论层面,教师可通过京剧艺术文化的深刻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包括对京剧的起源、脸谱、唱腔、服饰、伴奏和各个经典唱段的故事背景等多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游刃有余,在课堂上讲授时对各个知识点信手拈来。其次,在实践层面,教师可虚心请教专业的京剧名角,耐心学习他们的唱、念、做、打等各项基本功,并借助空闲时间勤加练习,最终达到标准示范的效果,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除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也要注意讲求一定的方法,严格说来,这也是关乎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所以有必要加以强调。具体来讲,教师可尝试在京剧课堂中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将流行元素与京剧元素相结合。在现代生活中,京剧这种曾经盛极一时并占据人们大量业余生活的传统艺术,已然逐渐沦为人们的回忆,而不是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因此,京剧艺术的生存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让京剧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首先应该让京剧元素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此,有人想到了通过元素融合以求创新的方法,使京剧文化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由于京剧唱腔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将京剧元素融入现代流行歌曲是比较常见的融合方法。例如,《新贵妃醉酒》《悟空》《鬓边不是海棠红》等歌曲都是京剧唱腔与流行音乐相融合的典例。京剧元素与流行元素相融合的歌曲,往往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在小学京剧艺术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让其充分领略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近些年来,通过融合京剧元素的手段进行创作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教师要善于筛选出其中的高质量歌曲,使学生在领略京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不至于被过多的流行元素带偏学习方向,以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优秀的融合性歌曲应当充分展现京剧艺术的精华,凭借深刻的文化内涵绽放出京剧艺术的生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京剧,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第二,采用对比教学法。在小学京剧艺术教学的课堂上,除了结合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如果说结合的方法是为了谋求创新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比教学法则是为了较为直观地展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在京剧艺术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可以建立起联系的,因为京剧艺术理论知识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京剧的行当和基本功时便可采取对比教学法。在讲到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时,教师可从年龄、性别、身份、着装等角度对各个行当作出归纳,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坚持图文并茂的原则,必要时还可播放各个行当表演的音频或视频,确保加深小学生对各个行当的具体印象。另外,在分类和归纳的过程中,也须灵活运用其他方法使讲授内容更加明晰,如采用树杈分类法将各大行当作层层递进的分类。例如,在生、旦、净、丑这个一级分类之下,生又可继续分为老生、小生,旦又可分为青衣、武旦、花旦,等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在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条不紊地为学生讲述纷繁复杂的京剧知识,从而巩固小学生在京剧艺术学习上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京剧文化。

第三,注重寓教于乐。京剧艺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教学,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唱、念、做、打等实践层面。因此,在小学京剧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体验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而要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也就是要强调让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灌输在京剧课堂上不再适用,教师要善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课堂活动使学生参与进来,即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精神放松的氛围下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和课外的大型实践活动有所不同,京剧课堂囿于活动空间的有限,仅可组织较小规模的实践活动,而且这种实践活动应当尽可能偏向娱乐性质,如此方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京剧四大基本功的时候,教师可设计模仿秀和猜名目之类的小游戏,让学生上台穿上戏服,扮演各色行当摆出唱、念、做、打的造型,其他同学则可以争相抢答。如此一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验所学知识,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更强烈的学习热情。总之,在京剧艺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中有效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非常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失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