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研学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

2022-03-22程明社马绥莉

当代旅游 2022年4期
关键词:场馆研学科技

程明社 尚 莹 马绥莉

1.榆林学院文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2.榆林学院宣传部,陕西榆林 719000;3.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引言

研学旅游是中小学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公告(2016年37号)》中《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将研学旅游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五类,科技场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性研学旅游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榆林市科技馆是陕西省建成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科普场馆。馆内设有儿童科学乐园、光影空间展区、共享大厅、身边世界展区、微观世界展区、生命健康展区、太空探索展区、能源世界展区、拓展创新展区、生态安全展区等多个展区,设有快乐创意、陶艺、科技体验、化学实验、地球卫士、动力机械、思维训练、科技模型等八个青少年工作室,通过节假日主题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夏令营、馆校合作、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系列科技竞赛等科普活动,成为榆林市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旅游的主阵地。但目前科技馆承担科普研学旅游功能过程中,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课程吸引力不够、对学生的黏性不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科技研学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一 科技场馆与学校深度互动策略

科技研学旅游需要科技资源的支撑,更需要专业的研学旅游指导队伍,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度互动,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科技资源的价值。当前的科技场馆虽然普遍建立了馆校互动机制,但是互动大多停留在研学旅游时间、研学旅游规模、研学旅游主题的沟通协调方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鲜有涉及。研学旅游普遍存在的“研”与“学”的分离与割裂,在科技研学旅游中同样存在,甚至仍然有人将研学旅游等同于传统的春游和秋游。一些科技研学旅游活动仅仅是学生在自行参观,或者听听讲解员的讲解,缺乏深层次的互动与体验。即使有互动与体验环节,也往往变成了少数人的、浅表性的互动与体验,研学旅游活动是否实现了研学旅游的初衷,缺乏有效的评价,如何进一步改进后续的研学旅游活动,没有通畅的反馈和改进机制。研学旅游中的活动设置程式化,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缺乏变通,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

在榆林科技馆官网有介绍的七个工作室当中,其中2个针对的是10—18岁群体,3个针对的是6—18岁群体,1个针对4—8岁群体,1个针对7—15岁群体。国家《研学旅游服务规范》明确要求,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各年级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研学旅游内容,按照目前8岁入小学一年级的惯例来计算,研学旅游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年龄段:8—10岁、11—13岁、14—16、17—19岁。针对6—18岁的工作室几乎涵盖了从学龄前儿童到高中的所有学生,针对10—18岁的工作室也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学生,这些适用年龄段跨度过大的工作室,需要根据研学旅游对象对研学旅游内容做进一步的区别设计,否则就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失去吸引力。

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度互动要求培育一支专业的研学旅游指导队伍。研学旅游是一项新型、专业的教学活动,需要专业化的教学指导队伍。目前科技研学旅游指导人员基本由学校现有的教师和科技场馆工作人员担任,也有少量从其他单位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的。这样的研学旅游指导队伍往往有先天的缺陷,学校现有的教师不完全了解科技场馆的展品性能及文化属性,科技场馆的工作人员不熟悉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其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研学旅游指导队伍,需要发挥学校、科技场馆、研学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组织单位等各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依据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联合发布的《研学旅游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具备研学旅游主题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课程素养(具备研学旅游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导游职业素养(具有研学旅游组织、讲解、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层互动要共同开发研学旅游课程。“研学旅行归根结底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正如课堂上不会缺少课本一样,书面的指导材料的缺失可能会让研学旅行流于形式,成为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偏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在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文中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游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游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科技场馆与学校双方根据教学目标和研学旅游资源,针对研学旅游对象,科学设定研学旅游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教具、路线,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场馆和学校指导人员,而不是由场馆讲解员唱主角、学校指导教师仅仅作为活动的组织方和维持秩序的力量。课程开发要有总体设计,要考虑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研学旅游对象,在小学、初中、高中几个阶段都去科技馆的同一个工作室体验学习的话,如何每次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获得不同的思考和认知,甚至进一步吸引研学旅游者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层互动要建立良好的研学旅游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在制定研学旅游项目的时候就应该一并建立,要明确评价的办法、评价的主体、评价结果的使用、信息反馈的渠道、持续改进的监督机制等主要信息,确保研学旅游效果可预期、可评价,确保研学旅游活动持续改进。

二 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路径

科技研学旅游的主要内容是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趣味性、直观性的体验中获得科学认知,拓展研究思维,发展综合能力。科技研学旅游不仅仅是关于科技的研学旅游,而应该充分挖掘展品功能,实现普及科学知识与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

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绿色科技的内在要求,科技本身可以是中性的工具,但是不同的利用方式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科技研学旅游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更要让学生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本身就需要在改造自然和促进人性发展之间寻求契合点。绿色科技是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技,在科技研学旅游中挖掘展品多元价值,对展品进行多元解读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科技意识,树立健康的科技观念。例如,手机屏幕在阳光底下受到强光的照射无法看清,我们常常依靠提高屏幕亮度来应对,这样既费电又不方便;透翅蝶翅膀同样是透明的,但它不规则纳米结构保证其不会反射光线,这让手机厂商从中得到启示,改良智能手机屏幕,将二者联系起来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知识,也能产生对透翅蝶的敬意和善意,从而将真善美有机统一起来。

青岛贝壳博物馆在讲解贝类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讲解“贝壳在古代军事、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贝壳与古代服饰文化的关系,汉字贝”的来源等。以实物贝壳为依托,采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叙事方法,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将各领域的知识点有机组合起来。”美国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介绍U505潜艇的科学原理的同时,还介绍了这艘潜艇在二战中的参战情况,请二战老兵讲述潜艇上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多方位认知潜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果仅仅将科技研学旅游的功能定位在普及科学知识,会大大减弱科技研学旅游的魅力,一件展品不只是静态展示供人参观和研究的东西,也是件有故事、有内涵、能引发人思想和情感共鸣的活态对象。

在榆林科技馆陶艺工作室,可以对学生进行“陶泥的拍打、裁切、修整、雕刻、制坯、烧制”等方面的体验,更需要给学生们讲清楚中国博大精深的瓷器文化,讲中国瓷器的价值、发展、分类、传播、影响以及有关历史故事等,让学生不仅明白陶瓷制作的过程,更要爱上瓷器文化,将关于瓷器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美学知识、社会知识、物理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得到立体多元的感受和认知。不仅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展品可以传递人文价值,新兴领域出现的新展品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地球卫士工作室在介绍清洁能源时可以将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作对比,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利弊,启发学生思考在哪些方面我们已经使用了清洁能源,在哪些方面可以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在使用清洁能源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亟待解决的一些卡脖子技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

三 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验

国家《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定义“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科技研学旅游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身心都投入其中,享受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学旅游,并且学会在研学旅游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的科技研学旅游大多存在重“教”轻“探”的倾向,展品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科普资源,学生对展品普遍只有简单的认知,未能透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历史故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与展品的互动欠缺,研学旅游主体地位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研学旅游出发前教师未能对研学旅游进行有效设计,对研学旅游目标设置过高,例如关于XXX的研究等;或者流于形式,例如让学生写一篇研学旅游的作文,这种研学旅游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导向,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或者不想去认真完成,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可能达成研学旅游的应有目标。

研学旅游前教师应该对学生、对研学旅游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针对研学旅游内容提出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现场体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可以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度参与研学旅游过程中来。拟定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拟定问题涉及的内容,拟定内容后,再将科技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三者统筹考虑,以问题驱动研学旅游走向深入。同时,学生在研学旅游过程中随着未知事物和未知现象的出现,会产生新的问题和好奇、困惑、探究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刺激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从而使研学旅游活动能够深入、持续、稳定地进行。

研学旅游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有些学生可能产生了新的问题和困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有研学旅游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脱节、研学旅游活动内容太多太难、研学旅游主题不鲜明突出等因素。教师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弄清楚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对学生完成该项研学旅游活动有帮助,更对优化以后的研学旅游活动大有裨益。

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除了不断优化研学旅游课程,为问题的产生创造合适的土壤之外,学生的性格引导也至关重要。学生在研学旅游过程在觉得课本知识和实际知识之间存在落差或者断裂时,会以惊叹、小声嘀咕、不感兴趣地做其他事情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微情绪,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由此展开对话和讨论,形成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学旅游活动。当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认知会得到提升,并随之产生豁然开朗的情感愉悦,这才是科技研学旅游的理想境界。

四 结语

“科技馆研学旅游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科技馆受众范围广、传播方式丰富多样,展品资源、技术资源也更富足,‘馆校结合’过程中,科技场馆一定要发挥好这些优势。”科技研学旅游作为一项全新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不能用老办法去面对和解决新问题,要不断去研究科技研学旅游的新特征,探究新方法,使科技研学旅游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也让它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场馆研学科技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