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2022-03-22刘锐
摘 要:在现代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普通高校存在差异,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所以其和产业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相关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刻地把握各个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概念被提出之后,相关职业院校就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了新的模式,产教融合背景下,该理念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将产业和教学紧密联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从产教融合入手,浅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培养策略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teaching contents and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main purpose is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When training talents,relevant schools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arket and deeply grasp the needs of various industries for talents,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After the concept of school run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relevant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new mode in student train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he concept requires school managers to closely connect industry and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Star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management;Problems;Training strategy
在現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我国整体的教学水平,响应教育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相关部门出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使得高职院校享有和普通高校同等的学历,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其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一线专业技术。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和产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十分切合当前社会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及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为了进一步深化行业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国家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概念,要求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促进学生就业。为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学校发展模式,需要相关高职院校改变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一线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视,将其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产检融合、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管理概述
(一)产教融合概述
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授职业技能,也就表明高职院校和产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为了进一步加深这种联系,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合作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1]。这种方式能够根据产业的发展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性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和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概述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简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享有和普通高校一样的权利,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2]。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学生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就是指相关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整体流程,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育部门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等四个层面,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以及纪律风气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面进行管理,保证相关学校规定能够准确落实,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现阶段的学生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导,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由于学生层次水平、学校管理方式及能力的原因相较于教学有所不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加严苛,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将德行纳入了考察范围,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强化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促进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产教融合是一条基本的办学路径,就能够将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产业需求相联系,学校将产业从市场带入到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实习机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以教授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产业融合,就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学习中解放出,亲身投入实践中去。通过这种途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学生正处于思维发散的时期,进行亲身实践,就能够将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各种产业实践,学生就会对自身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3];还能够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机会,产业进入校园,势必会需要学生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这就给了贫困学生很好的勤工俭学机会,帮助他们减轻家庭负担,改善学校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教授,其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于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调查不足,培养出了专业不对口或者是技能较为落后的学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产教融合,将行业企业引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人员培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也为教师进一步加深职业技能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战性实践教学,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共同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开展产业融合工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三)促进教育事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及大国工匠的高等学校,开展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培育企业一线人才,打造专业匠人和大国工匠。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环节,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也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规律,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经常陷入专业不对口的局面,给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问题。通过施行产教融合,一方面,产业进入校园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方向,保证了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会为未来担忧;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4]。另一方面,产教融合让相关产业进入校园,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场地、设备等优势资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难题的公关及企业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提供了很大便利,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必然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产业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实行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相关院校的特征就和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功能,又是具有部分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这种双重主体的现象很容易就会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以及功能方面产生冲突。比如学校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与学校深度合作的行业企业主体则希望学生主要进行企业相关产业技能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就能使毕业后进入合作企工作业,从而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后备人才支撑。这就使得部分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时,会出现学校与合作企业培养目标矛盾的问题,造成产业定位的模糊。
(二)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其教学内容虽然和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是其办学目的却和普通高校相同,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在进行产教融合之前,学校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学校学生培养体系进行教学,但是在进行产教融合之后,学校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就会以就业和提升学校知名度为主要目的。这就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产生模糊。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教育工作的本质就应该是以人为本,就是说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首先就是要将学生放在管理活动的中心,积极围绕学生开展工作,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且一视同仁地看待所有学生,以此为基点进行学生管理[5]。然后是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就可以通过校内的实践,体验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然后选择自身理想的工作。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学生的想法过程中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长处和优势,在进行管理时要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最后就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问题,积极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对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求职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让学生管理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对于学生管理来说,其主体主要有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等几个层面,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校对于一些教育管理的理念认识不足,没有积极地进行落实。其次就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没有根据实际对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就造成学生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要想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就需要对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如7s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等,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注重完善相关监督制度,注重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能够落地落实,而不是只存在于文件上;其次是加强学校和学生的联系,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联系师生制度,配齐配足学校辅导员队伍,畅通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收集学生诉求,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符合实际。
(三)建立产业学院协调运行机制
对于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的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运作方式是职业学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结合合作企业需求,积极开办校企合作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在传统的职业院校培养环节,由于学校和产业联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导致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环节没有根据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很容易造成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产业协调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产业融入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中,更好地发挥了职业院校培育技术型人才的优势,加深了教学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管理也要和产业相关联,将学生管理和产业发展相联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相关产业的了解,让学生的利益和产业发展相一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就业目标的驱使下自我约束,从而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
结语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相关院校就需要积极地改进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更多地就业,并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及建立产业学院协调运行机制等手段,提升學生管理的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燚宁,黄小钊,张俊青.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1(20):62-65.
[2]张英豪.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探究[J].才智,2021(19):121-123.
[3]平先秉,刘元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价值再审视——以S省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02):36-44.
[4]邓蕾.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营机制探究[J].福建茶叶,2020,42(04):180-181.
[5]程翠玉,焦峰亮,郑明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多元协同育人管理模式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5):87-88.
作者简介:刘锐(1987—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思政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