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转数圈,花滑运动员为何不晕
2022-03-22
近日,在欣赏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运动员“冰上起舞”时,作为普通观众好奇的是:在冰面上开启超级陀螺模式转转转的时候,花滑选手们是怎么做到不晕的?为何普通人一转就晕?有些人为何不转也会觉得晕?
近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的赛事让观众们享受了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看着运动员旋转、跳跃,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在欣赏“冰上起舞”的同时,作为普通观众好奇的是:在冰面上开启超级陀螺模式转转转的时候,花滑选手们是怎么做到不晕的?
为何普通人一转就晕
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都属于人体的平衡感觉,也称“平衡三联”。三者共同作用维持人体的平衡,其中前庭觉起到大部分作用。
前庭系统具有特异的前庭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入脑内,大脑感知信息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到眼球和颈部等,完成相应的动作。前庭器官是前庭系统接收运动信息的部分,位于内耳(耳的深部),由三個相互垂直、相互连通的密闭的管构成,来感受三维空间内旋转的速度变化,还有两个囊状结构感受加速度,感受每个角度的速度信息。
前庭是我们的平衡器官,它的里面生长着很多小毛毛,在充满液体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样在摇动。“水草”的下面通过神经连着大脑。我们头一动,这些“水草”就跟着晃,大脑就接收到信息,人就会感觉到晕。
花滑运动员为何转不晕
那么,花滑运动员转圈不晕吗?其实也晕,只是他们习惯了。不过,要真正弄懂花滑运动员为什么转不晕,关键还在于对前庭系统的深入了解。
前庭系统包含特殊的感觉神经细胞,可以检测头部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这些神经传感器与眼球运动,以及人们对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的感知紧密相连。例如,如果我们把头向右转,而眼睛依然聚焦在前方的物体上,眼睛自然会以相同的速度向左移动。这种下意识的反应使我们能够盯住静止的物体。
转圈则更复杂。当我们在旋转过程中移动头部时,眼睛开始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但头部在转动360度之前,眼睛就转到极限了。因此,眼睛在旋转过程中会转到一个新的起始位置,而这个动作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当头部旋转触发了这种自动的、重复的眼球运动(称为眼球震颤),我们就会感到头晕。
滑冰者会通过学习一种特殊的眼球运动来对抗眼球震颤,从而抑制眩晕,这种眼球运动被称为视动性眼震。视动性眼震与眼球震颤的方向相反,使我们能够在头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眼睛追踪移动的物体,如呼啸而过的火车。当火车的前几节车厢离开视线时,我们的眼睛会跳回到最初的位置,跟随接下来的几节车厢重复眼球运动。滑冰者可以训练自己在旋转时进行这种相反的眼球运动,以抵消眼球震颤,防止头晕。
为何有些人不转圈也会觉得晕
转圈会引发头晕,但现实中有一类人不转圈也会觉得天旋地转,那是因为他们得了“眩晕病”。眩晕主要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精神疾病相关性眩晕和全身疾病导致的眩晕等。其中周围性眩晕分类中的“耳石症”是目前引起头晕/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要想了解耳石症,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耳石?耳石是在耳朵里的“石头”,但不是耳屎。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耳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耳石位于内耳的椭圆囊及球囊内,但若其从正常位置脱落至半规管内,患者体位改变时就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耳石症。耳石症的病因目前还未明确,但可能与头部外伤、长时间的卧位或累及内耳的各种疾病有关。
尽管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但它发作时会让人感到天旋地转,会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质量,并伴有继发意外受伤的风险,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