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联动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2-03-22祁超杜文艳于佳
祁超 杜文艳 于佳
摘 要:U-S联动强调高校与基础教育在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充分合作,以承德市高新区F小学“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例,U-S联动模式下,借助前期充分调研使得课程设计更科学,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及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解决了课程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U-S联动;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成长体系
20世纪80年代,强调在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建立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U-S(university-school)[1],在U-S联动模式推动下,为职前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同时也在高校学术的引领下,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以承德市高新区F小學“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例进行分析。
一、顶层设计,绘制课程蓝图
(一)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和家长需求
为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劳动课程开展的愿景,明确劳动课程开展的内容及形式,F小学与M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作,对五年级93名学生及家长、108名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挖掘了F小学开展“小厨房 大智慧”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条件。首先,“小厨房 大智慧”这一综合实践课程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和家长对于“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实践课程非常感兴趣,78.56%的学生非常或比较喜欢做美食,81.72%的家长非常支持开展“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再次,家长愿意参与课程实施,为家校合作模式提供保障。在调研中,五年级所有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72.04%的家长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小厨房 大智慧”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
(二)学科教师+助教,解决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调查显示,家长认同家校合作模式,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调查数据显示,95.7%的家长愿意配合学校,参与到家校共育模式中。此外,F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基本合理;教师兼职情况不严重,有时间承担劳动课程的指导工作,为顺利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师资保障,解决了没有专职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困境。
在多方调研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小厨房 大智慧”这一综合实践课程主题,在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学科教师+家长助教”的教师队伍。
二、U-S联动,设计课程体系
(一)借力高校研究成果,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必须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课程目标,根据M学院2019年度U-G-S协同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各学科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明确了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目标体系。
下面以“端午粽”活动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对标核心素养,发现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维度下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素养目标,自主发展中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素养目标,以及社会参与维度下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素养目标。通过对标将本次活动培养的核心素养归纳起来为:能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
其次,在对标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团队特点,将课程的目标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了设计。
1.知识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与复习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陈述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和相关的文化常识。
2.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查找学习资料;能够科学划分小组、制订计划、合理进行小组分工;能够在实践中综合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并巩固提升;能够说出怎样挑选粽叶、怎样泡米、怎样包粽子等;会使用常用炊具。
3.情感态度
积极合作、大胆实践,通过活动感受到合作、探究、创作的快乐,养成探究习惯,能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乐于探究中国饮食文化以及端午节与粽子的历史;乐于参加劳动,能在活动中主动与同学分工合作。
(二)结合文化特色,规划课程内容
1.结合节日文化设计活动主题
杨铭铎(2019)指出,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符号”。为了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的饮食文化,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结合传统节日,设计特色美食。如在冬至来临之际,举办“包饺子”活动,在端午前后举办“端午粽”活动等。以“冰皮月饼”活动为例,在活动前学生会自主搜集饺子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饺子的文化内涵。具体活动及文化内容的解读见表1。
2.对标核心素养选择教学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F小学在设计“冰皮月饼”活动前,各学科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针对六大素养的18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分析。例如,为提升人文底蕴,设计提前收集资料,了解中秋文化的环节,同时,通过设计月饼的形状、颜色,提升审美能力。为发扬科学精神,统计并购买冰皮月饼的诗词,在探究中深化学生的理性思考;月饼制作各个环节,提倡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拼盘性和深刻性。此外,在其他几个素养方面也都逐一进行设计与对标,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符合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
3.基于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整合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F小学“小厨房,大智慧”的活动选择在五年级开设也是基于学生的阶段考量的,中低段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而美食制作需要精细的手部动作,同时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科学等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F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阶段特点。
根据课程的总体设计不同,分为学科中心、学习者中心和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小厨房,大智慧”课程,是一门基于特定主题,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显然不适合采用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形式,而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属于将学习者中心与问题中心相融合的课程形式。
基于学生中心跨学整合,不是不要学科,而是在学科基础上实现融合,因此需要综合考量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方式。F小学在结合节日选择美食种类,对标核心素养细化课程目标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可能涉及的学科之后,采用“课前集中指导—活动中个别指导—活动后研讨总结”的形式。
课前集中指导环节,利用约两节课的时间,统一在阶梯教室分学科进行指导。与在活动过程中,随着活动开展,教师临时个别指导相比,该指导方式效率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多数学生奠定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探讨做了较为深入的准备。例如,在包饺子这个活动中,某科学教师设计了水的浮力、馅面的比例等知识的回顾,同时留下“饺子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究,不仅为活动做了知识准备,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个别指导环节,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深入各组,在学生有问题时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包饺子”实践中,某同学负责烧水,水在烧的过程中,学生看起来很不安,教师询问,学生表示家里的烧水壶会显示温度,知道什么时候100℃,而这里的烧水壶不显示温度,所以不会判断,教师顺势指导判断水100℃的其他标准。
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反思,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例如在“冰皮月饼”制作后,学生反思制作中,如何经历开始时月饼皮过软粘手,到最后经过调整比例后,做出比较精美的月饼,甚至对于面和水的比例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但这样的方式,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前置指导和过程指导的程度上。活动前教师预设过细,会剥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前置指导不够,学生探究缺少基础的知识储备,探究结果不理想,同时,也会增加过程指导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前置指导时,应把握合适的度,在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形成性评价,凸显课程育人功能
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要体现参与性、综合性、过程性和鼓励性,F小学以学生前置小研究—活动记录表—活动总结报告等一系列过程,作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更好、更科学地评价自己的得失,贯彻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同伴的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1.基于前置小研究,进行初步的诊断性评价
前置小研究是指在开展之前,教师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点,针对问题,开展前期研究。教师基于学生的前置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为准确安排指导内容,做好准备。例如在“冰皮月饼”制作活动,教师针对预拌粉与蔬菜汁(上色)的比例、预拌粉和水的比例、电子秤如何使用等设计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小组讨论或请教家长、查找资料等,自行解决问题。前置小研究,既可以在活动开展前,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又可以让学生基于问题开展探究,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借助活动记录表,做好过程性评价
为更好地记录活动过程,F小学从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体会三个维度设计了学生活动记录表,活动准备中涉及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过程中包含过程记录和成果展示。活动记录表是将学生内隐的认识外化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梳理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3.通过活动总结报告,形成终结性评价
综合性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因此终结性评价应以学生自评为主,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不应用过细的评测标准进行准确评价。F小学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在活动的中整体表现及总结报告的撰写情况进行等级评价。
三、借力高校,建设C-P-I教师成长体系
(一)培训(Cultivatetrain)提升理论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F小学借力高校资源,邀请高校多名专家从核心素养解读、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设计、实施、课程诊断等方面开展了多场讲座,教师们在聆听讲座的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为课程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更加明确了方向。
(二)参与(participate)了解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旁观者”,有的甚至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由,自己做了甩手掌柜,角色定位失之偏颇。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应该做哪些工作呢?F学校为了确保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同时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从课前的准备,活动的中的观察、记录与指导,活动后的反思总结等三个模块设计了详细的《学科教师记录表》。
活动前,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标学科课标要求;预设活动中可能需要融合的学科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记录融合知识的过程,为活动开展做充分准备,也为后期反思提供依据。活动中,记录观察所得、指导内容及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过程,努力挖掘活动中的亮点,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做好详细的过程记录。活动后开展集体研讨,总结活动的经验与收获,撰写教学反思。
在预设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学科知识时,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活动主题进行设计,以“冰皮月饼”这一主题为例,各学科教师分别预设了学科内容,具体见表2。
(三)反思(Introspection)提升教学水平
俗话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了将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成果加以凝练和推广,方便教师及时地梳理和反思课程内容,在学科教师记录与总结基础上,每次活动后,每一位教师还需结合自身学科,写一份详细的活动总结,帮助教师发现课程内容设计或实施中的成功与不足,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同时,总结阶段性成果,以便达到借鉴和推广的目的。
总之,基于U-S联动模式的综合性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各自的优势,对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联动也存在对接和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有待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晓蕙.浅谈U-S合作模式下的小学科学家庭实验室建设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24.
[2]杨铭铎,王琼,王显.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特征[J].美食研究,2019,36(01):12-15.
[3]魏晓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群建设研究——以杭州市C小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03).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2013(06).
课题项目:河北省承德市2019年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招标课题: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各学科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20190105)
作者简介:祁超(1986— ),女,河北承德人,硕士,助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课程与教學研究;杜文艳(1974— ),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承德高新区凤凰山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学管理;于佳(1987— ),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