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背景下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2022-03-22顾倩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

顾倩云

摘要:疫情常态下,学生和家长都处于互相信息不畅的焦虑中,由于心理状态的变化,双方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并在此情绪的影响下产生不当的信息转发评论行为或者消极的态度反应。而学校作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应该在两者间积极建立联系,传递确定信息以消解双方的信息焦虑。同时学校若建立良好的信息联系平台,建立起每名同学的个性档案,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便能够以好又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关键词:疫情常态;消息不畅;家校联系;沟通桥梁;

一、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转发行为分析疫情下家长行为状态

(一)从转发原因分析家长的行为原因

您倾向于转发的原因为:

问卷中我们大概从网民的信息需求原因出发,设置网民的转发原因分析,内容包括:对不确定因素的恐惧、和自己利益相关或感兴趣、对公共事件的参与要求、对信息不畅的焦虑、随大众的转发行为而转发以及对生命安全的敏感。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选项的被选择度都很高,可以表明大家转发行为的动机基本源于以上几个动机。

问卷调查中,有87.6%的人会出于“信息不畅”的原因而进行转发,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们希望就事件的产生、发展、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情况、社会的反映及如何应对等信息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期,信息需求更为明显。在疫情期间,家长们作为学生群体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对有关学生的消息发布以及学校的做法行为有一定的敏感性。从上图转发原因分析来看,如若学校未能及时说明相关信息,对消息或相关做法要求进行清晰的解释,又由于学校及家长间的直接联系缺乏,当有一方或多方信息源出现,家长们便会多加关注,转发消息或者评论消息来保存信息或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便容易出现做法错解的现象,但这种影响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酵扩散。

学校作为信息方的一员,在网民转发行为发酵之前就应该承担起消除家长对校园内不确定因素的恐惧,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布有关信息,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担心程度,从而减少家长不恰当的信息获取或者信息转发扩散行为,此时家校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转发行为分析家长的态度变化

转发这个行为寄寓了您的哪种态度?

在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公众产生信息需求,依据需求进行信息搜寻,  并对所获得的信息与头脑中已存的知识、经验、态度等发生信息的“化合作用”,形成个人的看法、意见、态度和情绪,为了告知他人或者得到验证、支持,这些意见、态度和情绪会在以共同的利益或关注点为基础的群体中进行转发传播,公众会进行广泛的交流,经过多次意见的碰撞,形成小范围内一致的、属于某一群体性的情绪、态度或意见,并不断进行新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新的情绪态度的形成,从而扩大群体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在APP上进行交流讨论并转发代表自身意见的动态。调查数据显示,当被问及“在使用APP时会不会进行评论”时,76.06%的人表示“偶尔”;但被问及“如果软件取消转发功能是否赞同时”,则有42.25%的表示不赞同,49.3%的人表示中立,说明就评论和转发行为来说,转发更能表达自身的意见和态度。据分析,64.29%的人表示“转发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自身的态度”同时88.89%的人表示转发行为寄载了其“赞同”的态度,63.89%的人表达了其“赞赏”,50%表示“有用”,30.56%表示“警示”以及“反对”。而态度,其实是会随着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改变的。调查人员中,即有34%的人表示“在转发过程中其态度观念会发生改变”。这也说明转发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信息获得、信息交流、意见碰撞的过程。

当学校教师在家长交流群里发布信息或者家长从教师及学校的动态发布中获得信息,基于共同利益,各家长之间或许会进行意见碰撞进而引发观点的集体传播。这种传播可以是表示支持、赞赏的态度,也可以是表示反对的态度。支持的态度可以帮助宣传老师或学校的口碑,但是过分的赞扬行为也会引起不适的社会反应,使外人以为家长与老师、学校之间有不正当的利益关系;传播也可以是负面的反对态度,此种态度一旦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转发,学校的社会性形象将会受到影响。疫情常态化下,家长的情绪处于紧绷状态,对传播的信息辨识能力不强,容易因为担心及焦虑而影响自己的判断行为,而做出不理智的转发或评论行为。此时学校应该及时地进行危机公关,积极与发布信息者以及众多家长沟通,说明真正的事件經过及原因。随着事件的解决,信息的交流,家长们的态度是会发生变化的,从而会改变自己的转发和宣传行为。但这个过程中已经有损学校的形象,不如在起初学校与家长之间便建立密切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弄清学校的意图,不会过度的理解或者误解学校的做法行为。家校联系的密切性是协调家长过度行为的最好方法,如若家校间沟通恰当,可以更好地发挥家长们对学校的宣传作用,以家长为链条带,环环相传,从而扩大学校的影响。

二、疫情常态下学生的行为心理分析

(一)敏感性

疫情常态下,学生处于校内的封闭状态,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封闭性,但是往往又容易从一些不官方的消息源听取信息,使得学生对校外的情况产生一定的担心情绪,而不能专心学习。

学校在学生们不能及时联系家长的时候,要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老师们要承担起相关的信息传递员的职责,积极建立起校内校外学生与家长间的信息联系,从而降低双方的焦虑心理,以阻止他们不当行为的发生。

(二)脆弱性

学生在重大性公共卫生事件下,行动受限,容易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面对困难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这时学校及老师在帮助学生时可以结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分析他们提出的的意见来更好的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牢笼。学校要恰当的充当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连接者,既不暴露家长向学校所进行的孩子情况反应,也不使孩子认为自己缺乏家长的关心。在这个程度的把握上,家校之间沟通的技巧与密切性就尤为重要,同时也反应出一个好的家校沟通所体现出的有效性。

三、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分析

(一)从家长方分析沟通的有效性

疫情常态下,家长对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学校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甚至是学校所处的市县的疫情整体态势都会有更多的关注。但家长处于信息焦虑状态下,便容易信服并扩大一些谣言现象。为了避免家长的过度担心,学校应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在两者之间建立信息交流群,在群内及时发布校内信息,以及学生的动态。同时向所有的家长提供相关的校内紧急联系人或者紧急联系方式,使家长在出现担忧时能够及时地找到人员确认情况,而不会因为信息的获取不当而焦虑,甚至造成行动不当。

同时由于学生在疫情下可能出现的的心理状态问题,学校和家长间应该更加有效的沟通,分析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共同帮助孩子走出不良状态。

(二)从学生方分析沟通的有效性

疫情常态下,学生也希望及时的了解校外整体态势信息,希望知晓家里的情况变化。这时学校作为学生与外界、与家庭的联系纽带,更应该向学生及时的传递信息,确认他们所处的市县环境、校园环境以及他们家长所处的家庭环境一切平安,从而降低他们的顾虑,好好学习。

(三)从校方分析沟通的有效性

不论家长以及学生方是否出现不当的行为反应或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学校都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家校联系,在积极的家校联系中,建立起每名同学的个性档案。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学校能够以好又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参考文献:

【1】《突发性公共事件下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研究》,徐沁

【2】《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群体信息行为与政府引导研究》,蔡运娟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
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电脑派位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