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年制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育的劳模精神融入研究

2022-03-22翁松露言晓淋朱江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

翁松露 言晓淋 朱江红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在课程教育过程中融入劳模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为课程载体,进行劳模精神融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劳模精神;课程思政;五年制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首次明确了劳模精神的深刻含义,习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技能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技能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在当今职业领域,提倡劳模精神是这个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唤[2]。纵观国内外工业发展及产品质量可见:日本和德国产业工人的职业归属感,职业操守,有借鉴之处。

一、劳模精神的课程思政理念发展现状

劳模精神与技术技能的培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劳模精神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精神支撑,指引前进方向,引领价值共识。随着职教20条的提出以及高职院校职教改革“1+X”证书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思考如何在课程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劳模精神,在不断的研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困惑,具体有:

1、学生个人职业素养较低

五年制高职学生都是今天的“00”后,学生生活在快节奏的的职业素养还不够成熟。在现实中功利主义思想较严重,对职业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3],读工作没有敬畏心,对前途没有通盘考量,遇到一点点问题就畏缩不前,没有长期的坚持、坚守。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满足于完成相关任务,对工作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大部分学生都想做管理者,很少有学生能够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从累活,脏活做起。劳模精神的培养亟待加强。

2、对劳模精神的理解不深刻。

劳模精神培育的主体既有思政课程教师也有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并非专业思政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融入的劳模精神理解深刻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劳模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待改变。

目前课程思政理念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想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地步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不断的进行研究。

4、融入劳模精神的课程评价模式有待完善。

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模精神,就应该同步改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不再适用于融入劳模精神的课程。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劳模精神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仅关系着当前劳模精神融入的成功与否,更关系着下一阶段劳模精神教育的具体实施。如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命题。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融入劳模精神的具体实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从基础教学课程到专业教学课程的一门衔接课程,该课程名词术语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知识面广[4],以该课程为研究载体进行劳模精神融入教育,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劳模精神的融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理论讲解过程增加实际案例讲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繁杂,学生接受过程中的难度系数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际案例引入法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入实际加工案例中,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第2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际工厂加工要求作为知识点切入口,即:生产基本尺寸为大于30mm的轴、公差等级IT7的公差值为25μm。在生产之前要对生产的轴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要进行生产加工,加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数据检测。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提出要求,严格把控质量关,提高学生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品格。在这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加工精读达不到要求,想要放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往直前,争创一流。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如何做到追求精益求精、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

2、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实践中培养劳模精神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因此理论知识点可以适当分布在不同实践项目[5]中,而不是集中完成授课,这样减轻了学生对理论灌输的反感和抗拒,通过知识点在不同实践项目中的渗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程双螺旋状、共同提升。

在讲授“零件尺寸检测”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检测能力,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对工件进行检测。检验自己量具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能发现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差。

3、转变学校效果评价模式,提高过程性评价系数

融入劳模精神的课程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再使用传统的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构筑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追求。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坚持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为主要评价对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结

劳模精神是新时代高技术人才的基本价值遵循,是中华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劳模精神作为自己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劳模精神的融入,在日常课程讲授过程中合理、融洽的进行劳模精神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化,综合性评价,要注重突出劳模精神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2).

[2]陈豫岚,徐达.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分析[J].現代职业教育,2021(42):32-33.

[3]刘佳.新时代劳模精神研究的理论视野及其学术体系构建[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05):40-49.

[4]李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品位·经典,2021(18):93-96.

[5]彭灿.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解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6).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