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2-03-22李双双王乐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双双 王乐

[摘 要]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院校的特色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授课对象涉及多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因此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文章指出:应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66-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的政治前提和核心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系列的新战略、新部署、新措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1]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2]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3]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因此全面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品质以及科学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警察职业意识,对为基层公安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公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梳理。

一、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介绍

(一)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性质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院校的特色课程,是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公安一线工作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现状

首先,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涉及多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且学生多为“00后”。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他们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他们的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因此很容易受到各因素的影响。

其次,警务化管理方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但一旦脱离管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降低,对自己要求不高,不能完全认识到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最后,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涵盖了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理化检验、法医检验、刑事图像检验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但课时有限,一般为每周3个学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硬”任务,而忽视了德育这一“软”任务,而有的教师虽然将思政教育写入教案,但是更多的是以教材基础内容为准,缺乏格局观,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此外,一些学生以拿学分为目的,并非真正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因此,应对刑事科学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深挖该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正确的价值和理想信念呈现在课堂上,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引领学生前行,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二、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推动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指明了方向。

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公安院校承担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而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院校学生的主课程,教师更应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深度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担负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提升学生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自信心。

(二)推动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是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公安学警的需要

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的学生是公安队伍的重要后备军,学生只有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才能成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4]。而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素质公安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刑事科学技术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常用刑事科学技术项目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中,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公安姓党”这一政治属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推动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是拓展课堂教学建设的需要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介绍常用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安工作中常用刑事科学技术项目的操作方法。但该课程内容体系多,学生涉及多个专业,知识背景差异大,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十分有必要。教师在着力传授刑事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可以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

三、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课程育人元素,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知识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常用刑事科学技术项目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的公安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顺利适应本职工作。

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从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应用等方面充分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政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课堂上引入公安战线的学者、专家的事迹[5],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专业育人和德育育人作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革新,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不断扩展,通过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手段地进行该课程的隐性教育。

一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要整合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刑事科学技术课程应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采用问题式、训练与实践式、归纳式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

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辅助教学。如在讲解工具痕迹的分类时,结合多媒体讲解两大类痕迹,并板书两大类痕迹的形成、结构、特征的流程图,在总结知识点的同时,直观展示教学重点。问题式教学法[6]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讲解乳突纹线细节特征时,引用两枚同卵双胞胎右手食指捺印的指印,让学生判断兩枚手印是否为同一人所留并指明原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7]。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包括九个实验,可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制度的遵守和对科学的敬畏等。如在茚三酮显现汗潜手印的实习中,学生发现一些民警会将待显客体放在塑料袋里,然后冲其吹气,学生当时并没有考虑其用意是什么。通过实验讲解,学生明白了茚三酮显现汗潜手印需要加热加湿,以加快显现速度,将待显客体置于塑料袋内并冲其吹气,恰好能够增加温度和湿度,从而加快显现速度。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强化了学生对科学对专业知识的敬畏心理。另外,可将归纳式教学法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注重对每一节课、每一章内容、每一个问题中知识点的总结。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讨论交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校园网络成为师生重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给学生推荐有关公安知识、文学、法学等方面的公众号,如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刑事审判参考等。这些公众号发布的有关报道能够激励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一些热点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实时接受最新信息。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影视资源,如《无问西东》《和平饭店》《燃烧》等,让学生在线上线下讨论其中蕴含的公安知识以及观看感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增强为打击犯罪锲而不舍的侦破意识等,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课前演讲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一项具有特色的课前活动,设在每日第一节课之前,学生演讲时间为10分钟。丰富的演讲主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演讲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点评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环节。如对“欣赏自己”主题的演讲,教师点评时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合理规划个人发展;对“清与浊”主题的演讲,教师点评时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可根据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知识点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个人品质和科学观等思想政治资源扩充到教学内容中,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结合点,引导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以及道德情操的提升[8]。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教学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

(四)探索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课程育人质量的提升

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育人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师与学生重视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9]。刑事科学技术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笔记、平时作业以及实验作业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采用终结性评价,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形成性评价的要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及测验,思政内容的过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行为,如是否按时上课、课堂纪律如何、独立思考表现如何以及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三观等。此外,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占据较大比例,应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流程与操作的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与纪律性等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为闭卷的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内容的综合理解与运用。思政内容的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围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活动都负有育人职责。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学生多,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顺利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的德育目标和能力目标,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把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精神世界和谐发展,使学生的获得感大幅上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0-08-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8/c1024-28935841.html.

[2] 習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0)[2020-08-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10/c1024-30284579.html.

[3]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2019-03-19)[2020-08-25].http://china.cnr.cn/news/20190319/t20190319_524547360.shtml.

[4] 郭声琨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EB/OL]. (2016-12-26)[2020-08-03].https://www.mps.gov.cn/n2254314/n2254315/n2254317/n2254375/n2254379/c5582907/content.html.

[5] 沈郑燕.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9(10): 196-197.

[6] 徐平.问题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3.

[7] 吕孝敏,阚绪平,朱华炳.“发现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 41-44.

[8] 田应辉,徐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4): 48-51,88.

[9] 刘宏达,万美容,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收稿时间]2020-07-28

[基金项目]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20009);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19029)。

[作者简介]李双双(1991—),女,山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刑事科学技术。王乐(1989—),女,甘肃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刑事科学技术。

sdjzdx20220323103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