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口瀑布》设计

2022-03-22南云辉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所感壶口瀑布壶口

南云辉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2.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抒发的丰富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同学们,熟悉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一首《黄河颂》曾经使多少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今天让我们追随著名散文家梁衡的脚步,去黄河的又一胜景壶口瀑布看一看,一起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雄浑气势吧!

二、自主学习、理清游踪

(一)展示预习

1.重点字音

请两位同学上台,最快最准确的读出字词读音,检查预习。

推搡sǎnɡ    驰骋chěnɡ   寒噤jìn   雾霭ǎi   漩涡wō   出轧zhá迂回yū      霎时shà     汩汩ɡǔ    潺潺chán          怒不可遏è弥漫mí      挟而不服xié           湿漉漉lù

2.词语积累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3.展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有四个:理清所至、关注所见、赏析所景、体会所感。

在课前老师已经给同学们下发了导学案,在理清所至、关注所见当中,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我们今天的重点是赏析所景,难点是体会所感。

(二)理清所至

1.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作者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哪次详写?哪次略写?(请第一小组的代表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1)晋陕两省边境(2)第一次   雨季 略写(3)第二次   枯水季节 详写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第二小组同学回答,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3.观察景物不仅可能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也可以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本文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第三小组代表你来回答的非常不错,继续)

视角反复进行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再仰视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河水“跌入”龙槽,碎为水雾,再随彩虹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着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细摹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最后,作者的视角转到脚下,描写常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三)关注所见

视角变化和时间变化会导致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的变化,我们来看一看第二部分,关注所见。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其声、其势、其景、其感的不同。

请第四小组的代表发言,雨季声音: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找出这两个词语,旱季的时候,声音有两种,一种是隆隆冲去,轰然而下,第二种是汩汩如泉,潺潺成溪,这两种语言描绘的水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吗?充满了阳刚之气的雄浑壮阔,而第二种又增加了一种阴柔之美,所以旱季的特点是柔中带刚,请这位同学继续把势、景、感补充完整。

2.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作者非常详细地写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那为什么还要写雨季之景呢?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赏析所景

1.老师摘抄了一段对于水的描写的段落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听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请男生齐读一下,要读出一种雄浑的气势、阳刚之气。

请同学们一起来赏析这段话,你觉得哪一句描写好,为什么?

生: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的涛声,这两句分别是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调动的感官,非常的形象生动。

生: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这是作者的的想象,这里有虚实结合的描写,还有一点夸张的手法。

非常好。同学们,文中除了这一段以外,还有很多对于水的描写,那有没有同学能对其它水的描写进行赏析呢?好,我们开始小组讨论合作。

生(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第2段)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生(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第3段)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多种修辞手法和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生(3):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第4段)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生(4):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第4段)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运用得十分贴切,表现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使人如临其境。

上面有几位同学为我们赏析了水的描写,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归纳一下,刚刚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能不能归纳一下描写水的语言技巧?(两分钟的时间合作)

首先:雨季的特点,旱季的特点都体现出来了,所以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其次:有虚实结合,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最后:描绘水波涛汹涌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赞叹,感叹之情,所以要学会情景交融。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技巧,当然,同学们,不要忘了,在描写的时候呢,一定要注意,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要有游踪的变化。

2.赏析文中对于石头的描写,请同学们运用刚刚所归纳到的描写技巧。

(3分钟合作,请两位同学交流)

总结: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非常善于归纳描写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些技巧和方法,不仅是我们赏析语言的方法,而且是我们景物写作的一把金钥匙。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的利用这把金钥题打开写作的大门。

3.作者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要写脚下石头呢?

壶口瀑布就是有水和石头共同造就的,石约束水,水激荡石,没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形成不了这么波澜壮阔的壶口课布,曲曲翘翘的石头,是因为水势太大了,这里对石头的描绘,其实作用就是为了要衬托水的力量之大。

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体会所感。

四、深入文本、体会所感

请同学们自由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写作本文意图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造物主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造物者就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生:“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它忍耐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我读出了黄河水绝无软弱、坚韧不拔。

生:他能浓缩万事万物说明它有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她的外表虽然柔弱,内心却无比的坚韧,是任何力量也压不垮的,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的精神。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气势,读出情感。

你觉得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作者仅仅是描写黄河之水吗?不是,作者是借黄河之水来表达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啊,也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精神食粮,正是有了这种精神食粮,才让我们心灵的田园不会贫瘠,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

师: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黄土高原的汉子,想到了安塞腰鼓,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解放付出生命的不屈灵魂。

生:想到了经历磨难而成长起来的每一个生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五、作业

如果爷爷奶奶计划去壶口瀑布旅游,你建议他们什么时间去,并为他们写一段导游词好吗?(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7 壶口瀑布

梁衡

交代地理位置,引出下文

雨季的壶口瀑布(略)  ——俯視   黄河的威势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详)——定点换景

感悟黄河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2027500520382

猜你喜欢

所感壶口瀑布壶口
壶口瀑布的美
在壶口
作文什么时候写“所感”
我想去壶口瀑布
咏寺中井
忆秦娥·临壶口
青年教师参加“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企业实践所感
观舞剧《徽班》有感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