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实践与研究
2022-03-22郭海红
郭海红
摘要:民办高校的建立及其教育国际化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然而,伴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现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为例,探讨研究其国际化办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对国家的政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选择。民办高校只有发展好国际化,才能在众多公办高校中突围。2016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下称“上外贤达学院”)建校初期就以国际化教育为发展路线,发展至今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障碍只是众多民办高校所面对问题的一个缩影。所以,通过对上外贤达学院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產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对当前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分析,国外成功办学模式的介绍,为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及意义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2017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一并列入高校的“五大重要使命”,将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1]。2019年2月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进行了重点部署[2]。
由于教育的国际化,各国高校能更快地汲取全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发展。于中国而言,推进教育国际化,更有助于触摸世界尖端科技,培养科技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上外贤达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上外贤达学院于创立之初便走国际化教育路线,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院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师资力量、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语言、商科类学科为重点、其他学科(专业+英语)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3]随着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深入和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外贤达学院目前与英、美、德、法、埃及、中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50多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各类别、不同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有SQA-AD国际本科项目、A-level国际高中项目、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3+1本硕连读项目等,此外,还有短期学分互认项目、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等短期项目作为补充。
三、问题及分析
(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少全面的、系统化的认识。
1.课程设置动态更新欠缺
上外贤达学院在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由于国内外行业需求及发展程度的差异,在做专业对接时发现国内外同专业开设课程不同,匹配度不够高;已对接好的专业在海外大学对课程做出更新、调整后,国内大学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课程衔接出现问题。相较于国外专业课程的更新和调整速度,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仍然墨守成规,对专业在国际上的新动向和行业的新需求反应速度不够快,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
2.教学方法、形式与国外的对接仍然存在问题
通过对海外就读学生的调研显示,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国外学习时,对于国外作业和考核采用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难以适应,即使英文程度相对好的同学应付起来也感到吃力,他们更能适应以考试形式作为考核的课程。这一现象反映了初步的课程接轨的表象下,国内教学的方式、考核形式等深层次的国际化对接仍有欠缺。
(二)国家、地方的支持政策与高校缺乏联动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起步时,英、美、加、澳、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国,办学质量、规模、影响力等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政府对于海外留学生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以英国为例,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宣布开始接受中国学生以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英国高校迅速调整,在国内雅思等语言考试不能举办的情况下,众多高校认可多邻国、托福IBT等多类型的语言考试成绩,甚至认可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更是将授课方式改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让国际学生不至于耽误学业,高校的入学率也能得到保障。英国政府重新开放PSW工作签证,让国际生能够获得工作机会。政府奖学金的设置、签证的利好消息、灵活的入学政策,这一系列政府和高校的组合拳,快速而有效,是我们国所欠缺的。
(三)国际化发展不均衡、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
来自政府的办学经费有限,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艰难,办学条件和质量受到影响,科研投资不足、硬件设施和相关投入缺少,所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目前上外贤达学院以青年教师居多,虽然充满活力,但是缺乏学术带头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根据《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两榜比较可看出,现阶段,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在国际化竞争力方面差距巨大,民办大学的国际化科研部分是空白。科研力量的薄弱,是民办大学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五、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机遇与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想要有所突破,摆脱困境,就必须搭好国家政策的顺风车以及采取以下措施。
(一)紧跟政府政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民办高校必须把握机遇,搭乘政策的顺风车,积极响应《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精神,加快留学事业的发展步伐。“一带一路”的实施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内驱力和外在机遇。上海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这一交汇点,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上海的高等教育应该以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上外贤达学院应该发挥外语加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优势,继续加强英语及小语种学生的培养,凝练特色,与“一带一路”国家扩大深化已有的项目,开发小语种加专业培养的海外合作项目,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在政府层面双方已经签署高等教育谅解备忘录,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国际化交流也将有所保障。
(二)积极借鉴国外民办学校办学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合作
学习国外民办大学的办学经验、模式,从中获得启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民办教育的国际化已经相当成熟。比如马来西亚,作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马来西亚的民办高校积极开办境内外分校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中国政府设立了“中国—东盟留学奖学金”,也对来华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截止2017 年,中马双方高校已经达成了10项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马来西亚民办高校以市场需求為导向,吸引民间投资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在政府政策的保障下,积极开办“双联课程”,民办高校优质的国际化教育满足了庞大的学生群体的需求。
就上外贤达学院而言,也可借鉴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吸引投资进行定向培养精英学生的尝试,制定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上海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和人才输送。依托海外合作项目,继续加大开放性办学,与国外大学各专业深化交流,更新课程设置,防止教学内容老化与社会需求脱节。搭建产学同教平台,在注重与国外专业交流的同时,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让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落到实地。
(三)开展形式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发展远程教育
新冠疫情下,国外大学纷纷启动网络授课来应对国际学生面临的障碍。经过适应和调整后,以网络技术为基础,高等教育的教学、考核已经适应新的形式并且运行良好,这一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国际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未来可以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能够以更经济、便捷的方式享受国际化的优质教育。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同时增强教师间的国际化交流、举办国际文化活动,国内外高校间的竞赛等,扩大上外贤达学院在国际合作伙伴中的影响,逐步树立国际品牌形象。
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应该面向未来,紧跟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勇于挑战不断创新实践,从更全面和深入的角度去规划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为更好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我们必须开发更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吸取各国高校的先进理念、办学形式、管理模式,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同时积极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民办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02-27)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3]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校介https://www.xdsisu.edu.cn/388/list.htm
[4] 2020年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发布!你的母校上榜了吗?(2021-08-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08300975825648&wfr=spider&for=pc
[5] 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榜单正式发布,你的母校上榜了吗?(2021-08-31)https://www.sohu.com/a/486895595_100169020
[6] 胡建华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及启示”,《教育观察》 2019(8):80-81
[7] 邹爱名 丁川 “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