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思考

2022-03-22刘秀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2期
关键词:权利义务依法治国宪法

刘秀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已深入贯彻到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就包括对我国青少年法治思维素养的提高。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随后2016年,国务院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就目前而言,我国法治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对于建设成为法治程度成熟、体系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有很大一段距离。一般认为,现代法治的基础建立于四个方面:一是发达的市民社会作为法治的社会基础;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的经济基础;三是为维护规则而设置的政治与法律结构是法治的制度基础;四是崇尚法律的理念作为法治的文化基础。可以说这四个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其中法治的文化基础的重要一环——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及素养,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一、当代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

就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而言,最为基础性的场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并不缺少,而缺少法治教育课程的质量。其中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也即内在与外在层面。

(一)内在层面

①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现在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普遍制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该项课程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而设置,但却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哪些是应该讲的,哪些是必须讲的,同时又应该怎样讲,如何避免讲授老师只是“走走过场”,如何让学生真正懂得法律的重要内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并没有仔细思考应对方案,而是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仓促上马”,课程内容空洞生硬、流于形式也就在所难免。

②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教育由当地教育局视具体情况而制定,但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也即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而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及质量。在经济发达地区,法治教育课程往往是由具有专业法律素养的老师担任。这些老师们大都由法学院毕业,在经历了四年完整的法律训练之后他们往往能够对青少年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具有深入的认识,也具备能够讲好法律的基本要求,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准也能够使这些老师们具备留下来讲好这门法律课程的基本动力。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门课程往往不能找到有专业法律素养的教师来讲授,即便有也往往是一名老师必须在一周内在多个班级讲授。此举消耗了法治教育课程任教教师的大量精力,同时不高的薪资水平也使得他们往往不能专心于教学,其课程质量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

(二)外在层面

①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在某些地方,法治教育已经贯穿小学至大学教育阶段,但也有的地方并没有完全贯穿。但更重要的是其课程体系安排上对于社会发展适应程度低,很容易被学生、家长乃至于老师认为是“无用之学”。

②与应试教育体制的冲突。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下,没有被纳入考试科目的法治教育课程很难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它们更多地被视为一门“水课”。与音乐、体育课一样,它们不得不为考试课程让步,任课老师往往“被生病”而由考试课程老师上课。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往往更鼓励乃至逼迫孩子更重视应试课程,而对其他课程则选择“冷处理”。这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得法治教育课程在青少年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被偏移化,也使得法治思维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程度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課程问题较多且复杂。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内涵要求

就前文所涉及的几个问题而言,相比较之下更为重要的是法治教育课程的路径,也即具体该培养孩子们怎么样的法治思维。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要素,对于青少年法治思维的培养必须是适应法治国家发展需求的,同时必须对青少年法治思维具体有哪几方面构成做出回答。因此,就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而言,必须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公民权利的来源,也是我们行为的根本准则。认识宪法在国家社会中的根本性作用,对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学生对宪法、法治的认识决定我国未来宪法和法治的实施。加强法治教育,能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加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解,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同时,加强宪法教育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爱国教育,宪法意识就是爱国意识。

依法治国必须首先要依宪治国。可以认为,就宪法的普遍性认识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关键措施。

(二)培养学生权利义务意识

所谓的权利义务意识,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权利义务意识包含公法及私法的权利义务意识,狭义上的权利义务意识则指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意识。此处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则泛指一切涉及公权力、公共关系、管理关系、上下级服从关系等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在面对政府行政措施时,青少年们能够分辨该项举措是否符合行政法规、民事法规等的要求,倘若不符合当如何提起行政复议乃至行政诉讼;倘若符合但面对部分群众不服从时又应当怎样看待等。可以说,这是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并倒逼政府自身加强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意识培养则更有利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加强公民对违法犯罪行为认识

这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根本性任务之一。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基本的公民权利,其中包括生命健康权、言论自由、隐私权等。我国权利义务理论认为,一项权利的设定就代表着一项义务的确立。同理,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也就当然设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其中为了保护公民权利,行政法规则将重要的权利纳入其保障范围,而刑法则将极其重要的纳入其保障体系。不为任何违法犯罪行为这是当代中国公民的最基本义务,而不被任何违法犯罪行为侵犯则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

青少年对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近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常有发生无疑是一个警报,这迫切要求着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对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依法治国使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则是百年大计。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毕竟实践时间不长,因此问题较多。但需要我们明确的是,在这项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上绝不能因为矛盾较多而就选择放弃实施贯彻,相反我们必须全力解决矛盾,将这个战略贯彻到底。

(特约编辑:罗良英)

1882500520369

猜你喜欢

权利义务依法治国宪法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微信购物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辨析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