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识字教学,落实语文课标
2022-03-22梁梅燕
梁梅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可见,小学的识字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从学段逐步遞增的识字数据要求可以看出,大量的识字对学生的意义有多大,大量的识字就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根基。那么如何夯实这个根基呢?作为学生的启蒙者——教师,又如何实施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就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就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字理识字,就是依据目标而定的教学方法之一。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的组构规律解析汉字,并引导学生认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内在练习的一种识字教学法,最基本的识字特征就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根据汉字的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和词语析解,可以比机械性的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效率要高。
例如,很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上采取的是“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孩子们在课堂上是记得比较快,但是孩子们没有真正理解这汉字的灵魂,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采取字理识字,效果就不同。如:教学“大”字,可以跟孩子们说,“人”跨开腿,平衡伸开手臂(一),则表示“大”。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试着做一做动作,很快,孩子们就能记牢“大”字。又如“男”字,古代都是男耕女织,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 再如:教授太“阳”的“阳”字时,告诉学生古时候把写成“⊙”形的,表示“日”,左耳旁“阝”表示山岭的意思,把“阳”倒过来,就是太阳慢慢地从山底上升起来。这样孩子们脑子里就会形成了一幅幅画面,充满想象,趣味性也就增强了。字理识字,就是告诉学生们知道汉字可“画”,可“唱”,可“猜”,可“演”,可“玩”,可“推”,这样识字的兴趣就自然提高了。
二、猜字谜识字,兴趣教学要注意汉字的形和义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常用的就是兴趣教学,猜字谜就是兴趣教学其中一种方法。很多老师喜欢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增强识字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年段,有要求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猜字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识字,不同于社会上玩弄文字游戏,必须注意字的形和义,这样才能达到识字的目的。
例如,“仙”字,A.一人住在山间,从不和人见面,可以不吃不喝,传说活到千年。B.一人站立高又高,挨着大山不动摇。再如:“友”字,A把两只右手放在一起。B无情以后难相逢。这两条谜语A就比B更加注重形义结合了。这样的猜字谜,学生不但有趣,还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还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真是一举多得。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端正学生识字的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到,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当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这个字记下来即可,把这个字写出一个大概,有点像就行。错误的态度和想法,造成了他们书写总是出现画蛇添足,缺笔短笔,笔顺混乱,字迹潦草的现象,完全忽略了汉字的形体美。
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开始,就应该灌输给孩子们一个书写要美观的概念。首先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要先出示正确的汉字笔顺,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书空,接着当堂书写,教师巡视,巡视中要做到一边巡视,一边提醒:头正,肩平,两足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书写不规范的,要及时纠正,字迹不整洁的,字写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书写在一个田字格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即是该学生不懂得如何达到美观,态度不端正。例如:在一次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书写“右”字,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老师点拨,拿着笔“唰唰唰”地,开始一笔把“右”字写完。写完后,就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写得快,并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字笔顺错了,田字格占位不对,巡查的时候,我就直接指出他的缺点,指引该生马上改正,当堂向他展示书写美观的同学作业,给那些书写后进生一个参考,示范,让该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书写不规范的时候,他就把书写不当的汉字重写一遍。学生如果端正了识字的态度,就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识字效率。
四、阅读同一本书,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的兴趣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仅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还能通过生字在阅读中的不断重现,也能多认识新的字,也是避免枯燥的抄写识字,学生抄得多,只会产生厌恶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去阅读书籍,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好玩的,好看的,都想去看,去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阅读同一本书。当学生走进书籍后,遇到不懂的字,他们就会想知道这个字怎么读,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就可以告知孩子读音和字义,或者可以提醒孩子通过翻查字典,把拼音标注。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后,阅读不受阻碍了,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了。阅读同一本书,学生还可以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学生不仅交流阅读的内容和心得,同时交流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生字。因为学生在交流中,有错的,同学之间会马上纠正其中读错的生字。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识字范围和增加识字量。因此,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要监督、鼓励学生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也培养学生达到了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总言之,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的指导用书,我们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其内涵,才可以自觉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把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创新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YQJK240)研究成果】
(特约编辑:陈杰文)
11635005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