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研究

2022-03-22寇梦茜张莉

新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符号

寇梦茜 张莉

【摘    要】《唐宫夜宴》的播出引发了观众的关注和讨论,节目在人物、场景、舞蹈等文化符号的表达中均有创新,使观众有了置身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神奇体验。本文运用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对《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进行研究,认为运用民族化、传统化的文化符号,并赋予其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唐宫夜宴》;文化记忆;文化符号;皮尔士符号三分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各民族共同记忆与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XXW009)。

一、国潮风尚与文化符号

国潮风尚,是一种流行于青年人群之中的亚文化潮流,即以具有传统文化性质的形式美学符号为追求的文化趋同意识。国潮风尚以表达“民族化”“传统化”的形式美学为内核,但又无意盲目复古,而是不断赋予传统文化符号当下的文化和美学价值,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复兴。[1]

《唐宫夜宴》是2021年国潮风尚的经典代表,节目立足唐代特点,以国潮风尚为时代背景,通过对文物、舞蹈、音乐等文化符号的表达,打造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盛宴。节目在舞台场景、人物造型、文物道具等方面都使用了大量的“民族化”“传统化”文化符号,结合AR和5G技术的使用使观众既欣赏了活泼生动的舞蹈,又能在置身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中一览大唐盛世风采。节目在文化符号的表达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构建了观众的文化记忆,使观众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强调,文化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人们通过文化符号进行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由此可见,文化符号就是在历史选择中沿袭下来的优秀文化所凝练成的意义和理念的载体以及外在表征。[2]

二、《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

基于现代传播环境的改变,媒介载体移动性、社交性、互动性使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新的表意方式和传播手段,文化符号意义的流转和再创造也呈现新的逻辑自洽形式,并融入符号学的机制。在碎片化时代,文化符号传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3]

在符号学研究者皮尔士看来,符号的丰富性就在于图象、指示、象征成分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对生活在电视时代的我们尤其重要。影视符号的特点是非语言符号大量使用,摄影、剪辑、镜头移动、照明、音响等等,都具有模仿或者指示的功能。皮尔士的三元符号模式为我们分析当代生活中各种符号现象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4]

因此,本文选用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对《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进行研究。皮尔士将符号区分为三种:肖像、指标和象征。跟肖像和指标相比,符号学研究更加注重关注象征符号,这种符号携带了更多的历史和社会含义,人们需要学习才能够理解它的意义。[5]

(一)肖像符

皮尔士认为肖像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再现,可以是视觉上的相似,也可以是感觉上的相似。在《唐宫夜宴》中,场景符号和人物符号都是肖像符。

1.场景符号

场景指的是舞蹈、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唐宫夜宴》运用先进的AR和5G技术共同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观赏场景,《唐宫夜宴》中,舞台像是一个陈列着众多文物的博物馆,其背景是我国古代名画,如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捣练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日本热海美术馆中我国唐代的《树下美人图》等。AR场景使文物陈列于舞者周围,古代名画与文物是博物馆中的真实再现,场景符号为观众打造了置身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视觉与感觉上的相似,让舞台成为了既能连接古今、又能变换时空的艺术舞台。

2.人物符号

人物符号可以构建舞蹈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舞蹈作品中,通常会使用人物符号来演绎某个或者某类人物,人物符号中可以被直观看到的是体态、造型、服装、表情等。

《唐宫夜宴》中的舞者形象取自唐三彩侍女陶俑的形象。舞者们的服饰由红、绿、黄三种色彩构成,丰富艳丽。舞者们身穿唐代齐胸孺衫裙,裙子从胸部以上开始,一直长及脚踝处,胸部附近有长长的丝带,腰间并不会有任何束缚装饰,着装相对奢华飘逸,展现了唐代女子的自信以及唐代人对生活自由开放的态度。

唐代以胖为美,舞者在服装选用上也还原了这一点,为了能够高度匹配,舞者们穿的服装都是专门定制的塞了海绵的连体衣,使舞者的身材更加圆润;口中塞棉花使腮帮鼓起,视觉上更加有唐代风韵。舞者们头发高高梳起挽成发髻、眉毛纤细、眼部周围用粉红色晕染、蝴蝶唇妆、嘴部两侧和眉心均有红点,体态与妆容是唐代流行的女性面部妆容的再现。

(二)指标符

皮尔士认为,指标是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不必相似。当我们看到指标时,便能够联想到它背后的意义。在《唐宫夜宴》里,舞台背景中出现的壁画、文物以及舞者们的舞蹈动作均是指标。

1.文物符号

提到文物符号,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物本身,其次它还具有特殊作用,即可以指代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故事,因此,当人们看到一件文物,很容易产生相关联想。

《唐宫夜宴》中的背景是用我国古代名画作为壁纸,每一幅名画背后,都能让观众产生联想。如《簪花仕女图》,这幅画是唐代画家周昉的经典之作,画家用横幅画作描绘了一群在庭院中游玩的贵族妇女。若只看画中贵妇与侍女的体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等诗歌名句。贵妇们在庭院中赏花散步,与宠物狗嬉戏玩闹。一切看似悠然自得的背后,卻指示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安史之乱后,高层想要粉饰太平,从此大兴宴会游玩,所以在《簪花仕女图》中,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没有太大起伏,却更能凸显人物闲适生活背后所隐藏的空虚与对现实生活的倦怠之感。

在《唐宫夜宴》中,出现了许多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其中莲鹤方壶的出现,指示着郑子婴的故事。除此之外,一些观众还会联想到中国文物找回与保存的不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破坏,“新郑彝器”几经辗转,费尽周折得以保存,它让观众联想到那段历史,铭记于心并决心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文物“妇好鴞尊”纹饰精巧,设计实用,这件酒器的主人是商王武丁之妻妇好,观赏这件文物,有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观众便会联想起背后的故事内涵,妇好与武丁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妇好曾参与国家大事,带兵打仗,协助丈夫立下汗马功劳。看到妇好鴞尊,会联想到女性也要坚强勇敢,为自己、家庭甚至国家赢得荣誉。

《唐宫夜宴》运用AR技术将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空投”到节目现场,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文物,从而产生了解文物背后故事的兴趣,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舞蹈符号

舞蹈符号指的是舞蹈、影视作品中的动作,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舞蹈符号,可以构建舞蹈形象。中国舞蹈一代宗师吴晓邦先生认为:“舞蹈表情有刚柔粗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之分, 人的感情都是在这十二个字的对比中进行的。” [6]

《唐宫夜宴》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也被广泛关注。其中贴近生活的舞蹈动作与生动活泼的表情不可不提。《唐宫夜宴》中技巧性、难度高的专业舞蹈动作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性、生活化的动作。这些舞蹈动作让没有舞蹈基础的观众也能欣赏和理解舞蹈表达的故事含义。

两位少女嬉戏打闹不慎将笛子掉落,少女迅速弯腰捡起并心疼地擦拭,而后跟随队伍小步快速前进,此时一名少女轻拍前面少女肩膀,待其回头后,她身体前倾与对方窃窃私语,她们指着后面仿佛在讲述刚刚发生的事情,接着她们好似嗔怪的样子继续往前走,整个过程生动地描绘出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

夜晚来临,少女们发现一片池塘,她们纷纷将这片水作为镜子整理自己的妆容,一位少女顽皮地撩起了水花,众人立即仿佛被泼到水一般四散开来,生动地表现出了参加夜宴的少女们的顽皮可爱。这些动作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让观众们倍感亲切,仿佛跨越千年,连通了古今。

舞者们顶胯、摇扇等来源于生活的舞蹈符号,通俗易懂的舞蹈动作和表情,让观众能够从节目中直观、清晰地捕捉到舞者所传递出来的含义,更能让观众与之共情。

(三)象征符

象征符是依赖社会约定俗成的关系而存在的符号。由此可见,象征符与指代物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靠社会的规约才能在符号之间产生联系。《唐宫夜宴》中的色彩符号与音乐符号,首先给观众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感受,其次由于规约的存在,实现了对观众文化记忆的建构。

1.色彩符号

在符号学中,色彩也是一种符号。我们看到某种颜色,首先是视觉上的反应,其次会因为我们过去的学习生活而联想到它背后的象征意义,因此,色彩符号是一种象征符。

生活中的颜色无处不在,世界各地对于颜色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唐宫夜宴》中红色元素的出现让观众很容易便能联想到喜庆、热闹、幸福、热情。春晚运用大量红色,让观众感受到了阖家团圆的幸福感。舞者们的唐三彩舞裙中,红色背后的象征意义是吉祥如意,也暗含着大唐的盛世繁荣;黄色则代表好运,明亮的黄色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轻松感;绿色代表了生机和生命力。

2.声音符号

在电子音乐创作的领域, “声音符号” (Sound Symbol)也可理解为“作为符号的声音” (Sound-as-Symbol) 。“它是指一种(试图)理解电子音乐作品中声音叙述性特征的观点。这种叙述性是以声音所包含的指示性内容和潜在的象征意义为基础的。声音符号的观点与舍菲尔提出的还原聆听形成对比。与此观点相关的有声音的隐喻、换喻功能等概念。”[7]

在舞蹈作品中,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 没有成功的韵就没有完美的舞蹈, 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 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 所以说, 正是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显然, 对于音乐、舞蹈这两种表情艺术来讲, 节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 舞蹈节奏在作品中起着“建构”的作用。[8]

在《唐宫夜宴》中,所配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符号。《唐宫夜宴》中的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段,音乐的起承转合象征了故事的跌宕起伏。开场时,紧凑的音乐配以舞者们的俏皮动作,给人以诙谐紧张感,生动地刻画出少女们初入宫的紧张与好奇;夜晚降临,音乐逐渐缓慢,少女们的动作也轻柔起来,观众可以立刻体会到轻松感;随着几声慷慨激昂的音乐,舞者们紧张起来,夜宴正式开始,整个场面也变得气势恢宏,体现出大唐盛世之繁荣。随后音乐缓慢,舞者们也仿佛逐渐定格,至此,博物馆奇妙夜完美收官。

结语

在国潮风尚盛行的当下,《唐宫夜宴》运用了场景、人物、舞蹈、声音等文化符号。文化符号首先指的是观众能够看到、感受到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被观众欣赏,具有美学价值;其次更重要的是,文化符号能够指代和象征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唐宫夜宴》运用民族化、传统化的文化符号,结合AR和5G技术的使用,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喚醒和重塑了观众的文化记忆,激发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本文认为《唐宫夜宴》中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注释:

[1]王一冰.探索戏曲电影“国潮”文化共同体价值的新路径——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J].艺术评论,2021(09):91-102.

[2][3]尚媛媛.文化符号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以《国家宝藏》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1(10):46-49.

[4]丁而苏.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03):10-14.

[5]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36

[6]王蓓蓓.舞蹈节奏与节奏感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107-109.

[7]缪从军.论舞蹈的节奏性[J].大众文艺,2009(23):65-66.

[8]关鹏.声音对象与声音符号——论“幻听音乐”声音的理性感知与感性感知[J].黄钟,2010(02):17-26.

(作者:寇梦茜,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莉,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

责编:周蕾

1082501705356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文化符号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试论粤剧《目连救母》中的文化记忆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