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自觉及其教学表达
2022-03-22杜茜李桂英陈祯盈
杜茜 李桂英 陈祯盈
摘 要 高中英语教材关注不同语言负载的文化,体现出不同文化在深层结构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民族文化自觉可使学生从不同文化中获取养分,加深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理性认知,并能在多元文化中彰显本民族的璀璨文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在内容编排和结构设计中凸显出民族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新教材的变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新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结构性分析、挖掘教材体现文化自觉的语言素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理解教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本族文化基础上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教师只有转变英语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教学表达、延展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文本资源、彰显英语课堂中文化自觉的画面感、确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愿景。
关 键 词 民族文化自觉 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
引用格式 杜茜,李桂英,陈祯盈.英语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自觉及其教学表达[J].教学与管理,2022(09):76-8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展现真实、立體、全面的中国”。要想在国际化、全球化交流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国英语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自2019年9月以来,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就凸显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英语教材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不仅涉及对母语及目的语的文化认知,还整体性展现出了世界文化。英语教材传达的不只是不同文化的语言字符,同时蕴含着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高中英语教材及其教学理应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觉的责任,让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自觉的意识。但由于教师的文化意识参差不齐与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影响,新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或遮蔽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与彰显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价值,发挥英语教材的“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英语教材育人的关键。
一、民族文化自觉及其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价值
民族文化自觉使人能够在接触并理解多元文化后,充分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更好地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及地位。民族文化自觉的形成过程是基于“理解他者”唤醒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构建历程。英语教材编写及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自觉的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与多元文化交往,引导学生能够在理解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表达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及民族文化自觉的内涵诠释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是由特定社会所共有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构成的复杂整体[1]。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可见,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就能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群体共有的主体认知与真知灼见、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与社会准则[3]。它体现了民族的心志和理想,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就中国的地域范围而言,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仅指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指56个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意识形态、道德信仰等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社会、民族间的交往早已跨越国界,形成了多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对于身处多元文化的现代人而言,面对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往往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迷茫与选择的困境。
基于此困境,费孝通先生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和谐”及国际“民族共处”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文化自觉[4]的概念。从文化自觉的概念及发生过程来看,文化自觉不是简单的平面层次上的认同,而是一个富有结构性的立体概念,它至少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文化自觉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理性认识。时间上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回归时间的过程,需要对本民族的过去不断地回忆与反省,对未来也需要预测与创新。空间上的认识是指当人们面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时,意识到和其他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理性认识的另一重要层面即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有选择、有甄别地接受。第二,理解认同。是一种建立在对不同文化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对不同文化的理性理解。在对各个民族文化有了整体感知与理性认识后,才能在文化的相互参照中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才能在比较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第三,包容的态度与行为。文化自觉将本民族的文化和他国的文化视为两种文化间的交互,是一种文化间互动的生成观,是以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多层面的眼光来看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包容的行为是一种不断进行理解和反思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唤起那些被储藏的文化态度。
从中国文化推延至国际层面,文化自觉是解决国家间不同文化的全球共存问题的一剂良方。文化自觉所具有的融合、嫁接和无界线的特征可以化解多元文化的选择困境,能够指导中华民族文化在形态多样的国际文化中寻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地位及身份。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拓展到国际全球化背景中,能够认识与比较各文化后促进对自身民族文化价值意义的认同,是在认可自身民族文化后又包容其他民族文化或国际文化的文化立场与文化实践。实践中,只有培养出民族文化自觉的观点态度,才能促使民族群体对文化的价值认同、坚守与更新,才能促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2.高中英语教材融入民族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
高中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我国的高中英语教材无法对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既缺乏主动应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就缺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英语教材融入民族文化自觉是避免此局面的必须选择。英语教材中融入“民族文化自觉”需要明确文化在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尤其重视中华民族文化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英语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依据融入文化自觉的英语教材开展的教学既包含了对母语文化的“自知之明”,也蕴含着对外来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和在认识已有的中西文化精髓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基于文化理解与文化觉醒、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形成学生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实践素养的教学过程。
从条件和途径来看,英语教材是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学生拥有文化意识的英语教材,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之中,引导学生获得作为人类文化成果的知識或观念,内化语言知识所凝结的文化价值,理解和习得文化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5]。即文化借助英语教材使个人在多种文化中明晰自我文化身份,获得主体地位和力量, 使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回到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活世界中去对异文化作出选择,吸取有益的文化成果,学会文化上的承续嫁接。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不同的民族文化,是英语教材的本质要求。英语教材带人进入多样的文化,理解民族文化或社会文化,获得文化的同一性,信奉并坚守民族或社会文化,个体的人才能具有文化生命而真正进入社会。
从归宿和目的来看,英语教材不仅关注西方世界所承载的文化和思想,还关注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文化自信的养成。英语教材是语言学习者的重要资源。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本身就是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研究,文化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教材中体现出来的青少年学习英语的使命不仅是了解世界,更应努力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国际交流中恰当地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承载文化自觉使命的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平等地包容、理解、珍惜其他族群的不同文化,并从中吸收其精华的部分,以便使其获得参与多元文化社会所必需的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各民族的成员在教育与社会生活中有平等的选择机会,促进各民族的和平共处与合作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平。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自觉及其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经艰难和波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高中必修科目。迄今为止,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开展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修编,从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引进西方文化、了解世界再到消除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呼唤文化自觉。
1.从语言知识到文化自觉的教材发展历程
1993年,中国的外交地位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可,为尽快走向世界,快速提升中国国民的英语知识水平,高效掌握英语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公司合作编写了高中英语教材(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7],此版教材主要以语法为纲,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冷落和忽视文化层面的语言教学导致了语言和文化的分离[8]。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注重英语教材的文化功能,重视领悟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虽然教育研究者们意识到知识的文化属性,但英语教材应当体现何种文化?传达何种价值观?这两个问题成为中西方文化内容博弈的开端。
为了让国人进一步了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思想,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2003),主要还是以英语文化和英语语言为中心。教材中的英语文化内容多于中华民族文化内容的一倍[9],中华民族文化内容只是零散分布在教材的各模块中,仅涉及中西文化在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和简单交际上的对比,只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表层性知识[10]。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比重失衡的弊端逐渐显现。英语教学的普及导致我国单方面重视英语国际社会与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乏自觉认识和认同态度,无法合理地分析和批评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华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成为必然。
学者们意识到高中英语教材中存在西方文化殖民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缺位的问题,改变了过去旨在“让中国人看到世界,向西方学习”的英语教育任务。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急需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世界同样需要了解中国。为了适应时代需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借鉴国内外教科书编写的经验以及与广大师生的研商结果,在新课标(2017年版)的指导下,据2004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教材改编成2019年版的英语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的单元内容及五种文化[11]的划分,对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文化比例进行分析,发现新教材调整了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配置。一方面,新教材涵盖的中华民族文化、西方文化、注重了中西方文化并举。另一方面,融入了非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思维习惯。另外,新教材非常重视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文化编入教材中,其中中华民族文化素材的数量有27篇,约占总量的35%,是占比最高的文化种类,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2.走向民族文化自觉的英语教材的表现
对新教材的编写内容及相应板块进行分析,能更加立体且深入地认识教材,也能理解新教材如何在语言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新教材强调文化的认识与比较、理解与包容、行为与表征,其内容与民族文化自觉的组成成分(理性认识、理解认同、包容态度与行为三个方面)相契合。
首先,新教材拓展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新教材涉及的文化涵盖面广且层次丰富,覆盖了日常生活、旅游景点、体育赛事、语言学习及科技发展等,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探讨了人文领域。一方面,教材还将中国各领域杰出人物面向世界,如,“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生命天使”林巧稚、“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让学生看到中外“优秀人物”身上共同的个人特质与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材还增加了中外的文学作品。引入英国经典的文学作品《百万英镑》,通过文学作品分析中西文化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能够对西方国家文化、社会、历史,形成全面的认识。
其次,新教材强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一方面,新教材的阅读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为载体,介绍了中国发展历史及其意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等名胜古迹,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最新发展成就等。此外,新教材还囊括了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援助等反映“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如必修三第四单元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探索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如神舟五号到天舟一号、天宫二号、玉兔号月球车、量子卫星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科技创新的实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材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如,必修三第三单元,介绍了贵州苗族侗族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苗族乐器芦笙及苗族手工制作的银饰、侗族表演。新教材呈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字之美、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之美、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精神之美等,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学生成为乐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
再次,新教材中渗透了包容的文化态度与行为。一方面,新教材选取的文化材料容纳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如,必修一第二单元中,既有秘鲁的马丘比丘,也有中国西安的兵马俑;既有意大利的比萨古城,也有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既有去新西兰奥克兰的旅游行程,也有去中国杭州的旅游行程等,在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的同时,拓展了其国际视野。第三单元以自然灾害为主题,既介绍了厄瓜多尔的地震、中国江西和湖南的洪水灾害,也介绍了到韩国首尔因为大雨引发的山体滑坡。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各国力量才能面对共同的自然灾害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文化行动。将对外输出中国文明与文化作为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新教材中强调在写作活动中探索国内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并能够用行动在世界文化之林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声,承担起传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重任。如,必修一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西安的兵马俑。
三、民族文化自觉在高中英语教材教学中的表达
教材是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的指南针。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已然回归到新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化文化教学的思维,忠诚表达文化自觉的价值内涵,引导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审视西方文化,自信又坚定地对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英语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教学表达的转变
文化自觉的教学表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同国家文化知识时对文化内容的选择与反思,尤其重视在文化比较中更透彻深入地鉴赏与思考自身文化。英语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符号化表达,而是对文化符号的揭示与表达,对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文化自觉的内在结构是立体的结构,具有理性的文化认识、理解的文化认同、包容的文化态度与行为三个维度,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英语教材中文化自觉的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从广度到深度再到关联度,教师的文化认识过程是逐层升华的。就学习广度而言,意味着教师能够平等宽容地对待中华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积极汲取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结构。文化的深度与教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关,教师能够基于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中国文化着力于保护传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着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学习中华文化。文化的关联度与教师看待不同文化的思维有关,教师能够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文化差异的宽容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理性分析多元文化,汲取其精华,互通有无,并整合两种文化元素,积淀升华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這三者是教学表达所应达到的文化自觉的多维属性及意义层面。
英语教材中表达的文化自觉是一种动态的英语教学观。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与文化交流,因此,英语学习的文化属性难以彰显,对学生人文发展的价值也难以得到实现。英语教学活动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民族文化的输入;同时也强调民族文化的输出。重视文化的输出,意味着不应将知识与价值、文化与价值、学生与文化、个体与民族历史之间复杂的交融关系加以简单、粗暴的剥离,应该从文化体验和交流中实现有意义的输出,让学生走进文化世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项输入和输出任务,强调在做中学。在教学活动中,基于文化探源过程教师围绕不同的中国文化主题内容,筛选编写相应主题的内容,并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输入输出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完成。
2.英语教材中民族文化自觉的教学表达的策略
(1)延展教材中文化自觉的文本资源
教材常被视为“课本”,涵盖了重要的语言知识点,但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教师是教科书的适用主体,应当基于个人的文化经验再构教科书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教材的文化价值,使教材“活起来”。首先,在教材的文化主题基础上,挖掘相关的文化资源。当学生学习到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名人纪念日以及重要活动时,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不同文化,避免盲目效仿。其次,拓展教材的时空局限性,结合地区差异和文化背景,开设校本课程。将先进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文化加以活态化、主题化、体验化开发,创设出系统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反思文化,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学生能够“扎根中国本土”“讲好中国故事”。
在英语的教学中,拓宽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渠道,还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高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将中华民族文化的有关知识转化为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语言材料,将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整合,制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多媒体智能教学和学习的课件,把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块,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多种感官去理解和探究知识。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在促进中国文化学习的同时,也强化了英语的学习。
(2)彰显文化自觉的英语课堂要有画面感
英语中的文化学习应当是一幅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交融、师生心灵交流、学生经验与学习过程关联的艺术图景。教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构建相关的文化画面感。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整合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整体地感知文化,在脑海里对文化知识产生丰富联想和再造想象,通过文字描述的表象、图画、场面,使学习者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只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理解,还是学生个体文化与外在文化的互动,重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意义感,触发学生构建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关系,启发对文化世界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文化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呈现出关于文本描绘的表象、图景或场景, 获得文化的深层意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只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理解,还是学生个体文化与外在文化的互动,联结学生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参与到对文化知识理解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体验、情感体验与关系体验,获得对文化世界的感性经验,引起学生对丰富多样的文化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升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与建构。一些教师认为在英语语言中学习文化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然而,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更要去理解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从语言学习到民族文化的体验,从文本的解读到民族文化意义的探究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体悟作者在文章中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感知文章的“温度”,与作者互动,发生情感共鸣。
(3)确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命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拥有两重文化身份,其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有者,英语教师的出生背景及生活文化决定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本土文化身份。其二是英语文化的传授者,英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职业职责,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学习西方文化,无法抛开西方文化的身份。英语教师只有清晰地明确出自身的两重身份,让两种文化能够自洽而不冲突,才能够根据情景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定位或者转换时,发挥出语言文化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
[2]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94.
[3] 郭元祥,彭雪梅.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5):1-8.
[4]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95.
[5] 张珊.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J].外语教学,2017,38(02):7-11.
[6] 郭元祥.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31-37.
[7] 吴晓威,鞠墨菊,陈旭远.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及改进[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2):53-55.
[8] 魏国栋.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结合——谈JEFC和SEFC教材的设计思想(上)[J].课程·教材·教法,1998(01):25-28.
[9] 肖龙福.拆解文化围墙的“指挥棒”——浅析外语教学大纲中的文化教学目的[J].外语教学,2003,24(02):81-84.
[10] 王蔷,罗茜.英语学习与思辨及表达应融为一体[N].中国教育报,2014-06-12(016).
[11] 张革承,张洪岩.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06):49-52.
[作者:杜茜(1995-),女,云南昆明人,昆明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硕士;李桂英(1995-),女,湖北保康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陈祯盈(2001-),女,福建廈门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
【责任编辑 石 虹】
346850058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