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2022-03-22谭娟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学建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谭娟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习为核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确保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本文基于“以学习为核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建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五学”即“预学”“展学”“做学”“思学”“拓学”五个环节,凸显“以学为中心”,让数学课堂弥漫学习“芳香”。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习为核心”,主张唤醒学生的课堂主体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发展能力。生本理念的课堂要求教师要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将学生的“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确保学习的真正发生。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构建了“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大树有多高”的教学,探究“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建构策略。

一、多元驱动,主动“预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先学后教,以学为先。“预学”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即让学生在教师授课前自主“预学”,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根据“预学”的时间安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课前预习,即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二是课堂自学,即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让学生先行自主预习。“预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应减少干预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预学,教师也能更真实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自学程度,有助于提高新知识教学的针对性。

主动“预学”是“预学”的理想目标,也是有效“预学”的前提,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策略,催生学生主动预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情境之中,用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美丽的校园”视频,视频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棵树上。美丽的校园风景给学生以视觉享受,笔者趁机提出问题:“这棵树是我们学校最高的树,你们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学生纷纷猜测:“8米”“10米”“15米”等。笔者接着提出问题:“这棵大树的真实高度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才能知道这棵大树的准确高度呢?”真实而具体的情境能自然地引出学习主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研讨,交流“展学”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难题仅凭个体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有效的学习需要团结协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展学”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即在学生独立“预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学习,展示自主“预学”的成果,并进行合作研讨。“展学”既是一种个体表达,也是一种群体交流,学生在展示中相互交流,集体讨论。“展学”的目的是分享,更是合作,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笔者在给学生提出“怎样知道大树高度”的问题后,给了学生3分钟的思考时间。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各自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并谈一谈方法的可行性;其次,请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分享测量大树高度的方法,并说一说方法的可行性。有的学生说:“可以先了解教学楼的高度,然后把大树与教学楼进行比较,就可以估算出大树的高度。”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大树旁搭建一个比大树高的扶梯,这样就能用皮卷尺测量出大树的高度。”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研学,并形成具体的实验活动方案,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三、实践探究,动手“做学”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知识之所以称为“做学问”,就是说求知不仅要边学边问,还要动手做,通过实践,获得学问。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从“做”中来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从实践中提炼经验,获取知识。“做学”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步,即让学生动手“做”,在“做学”中体验,在“做学”中感知,促进学生理解与感悟知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数学学习中,实验器材是实验活动的“粮草”。在学生开展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好实验材料,为学生的“做”提供物质保障。实验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与结构性,器材要数量得当、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简单。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通过交流探讨,学生最后决定利用物体高度与影长之间的规律,用测量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方法,测量出大树的影长,从而推算出大树的具体高度。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要相机进行指导,为学生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确保实验顺利地开展。

四、分析归纳,动脑“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融为一体,要做到边学边思,边思边学。知识是手与脑合作的产物,学习不能光动手不动脑,而要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学会动脑思考,归纳总结。思考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学习应当学思结合、做思融合。“思学”是“五学”課堂教学模式的第四步,即对在实践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等材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进而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思学”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提炼数学结论的重要过程。在“思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把学习与探究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总结出来,从而积累实践活动经验,获得更高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在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计算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相等”这一规律。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有的学生总结出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如竹竿没有摆正,竹竿的位置移动了等。通过反思,学生会知道实验过程中的失误会导致数据的失真,影响实验结论的科学性,从而促使学生提升实验的严谨性,提升实践能力。

五、学以致用,延伸“拓学”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而不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是为了用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更多的新问题。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知识,从书本拓展到生活,从一个知识点拓展到另一个知识点。

“拓学”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步,即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在学生应用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规律计算出大树的高度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用测量影长的方法去计算旗杆的高度、楼房的高度等,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思想,其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五学”教学模式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构建学习型数学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发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孟霞.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场域创新的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8):21-23.

[2]陈洁莲.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36):53-54.◆(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

2448501186229

猜你喜欢

五学建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