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
2022-03-22曾学赟
曾学赟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生活化”,即在幼儿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实施音乐教育。来源于生活的音乐作品,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幼儿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无论是从幼儿的成长目标来看,还是从当下幼儿所处的生活实际来看,坚持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思路。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生活化”思路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适合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身心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此阶段所追求的不应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养成,而应是一种启蒙。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让幼儿能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萌芽。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出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活动,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教育的关键。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概述
无论是从幼儿的成长目标来看,还是从幼儿所处的生活实际来看,抓住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让幼儿在生活元素中领会、体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思路。相对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而言,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可以弥补当下幼儿成长中的不足,还可以拉近幼儿与音乐知识的距离,让幼儿感受知识与生活的具体联系,从而形成音乐感知能力。这种植根于生活的音乐感知能力,有助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中,音乐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感官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音乐教育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音乐作品;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认识到: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活动,首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表明幼儿的成长发生在具體的活动中,这些活动既包括游戏,也包括音乐。因此,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要想用音乐为幼儿的成长奠基,就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只有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音乐学习才能成为幼儿成长的内驱力。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音乐教育作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项主要教育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重表演轻表现、重学科轻整合、重训练轻体验等问题。当幼儿教育出现这些问题时,就说明音乐教育脱离了幼儿的成长环境。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与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的事物如何能被幼儿有效感知,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教师需要在幼儿的认知与美好事物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这个桥梁就可以是音乐教育。
音乐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精神生活的有效教学资源。从学术角度来看,音乐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即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借助音乐与生活事物的联系去开展音乐教育,从而达到“感知音乐、体悟生活、快乐成长”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思路,让幼儿基于生活实践体悟音乐、基于音乐教育感受生活,使幼儿能在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和热情。
三、 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实践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使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这句话说明了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音乐作品植根于生活,蕴含着创作者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幼儿在感知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仅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还能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收获情感上的升华。因此,在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应从自然世界、日常生活、地域文化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内容,并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形成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当前大部分幼儿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导致很多幼儿亲近虚拟生活,而远离自然生活。他们对电子产品和多媒体有着高度的兴趣,但是对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却缺乏亲近感与好奇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结合所在幼儿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季节,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自然世界中的一草一木。同时,笔者在此过程中寻找音乐教育的契机,让幼儿在感知大自然的同时获得成长。
例如,在入秋之后,幼儿园内高大的树木开始飘落树叶,很多幼儿很感兴趣,经常在教室里观望。在注意到幼儿的这种兴趣指向后,笔者决定开展以“观察下落树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到大树下,去观察那些下落的树叶。当幼儿走出教室后,他们兴奋异常。因为此前已经明确了“观察下落树叶”的主题,所以即使是走出教室,幼儿的注意力也没有发生转移。有的幼儿说:“这些树叶好像在跳舞!”这句话激发了所有幼儿的热情,于是笔者让学生观察落叶,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又有幼儿说:“有跳舞的树叶,怎么可以没有唱歌的人呢?”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对呀,孩子们!那我们能不能为这些跳舞的树叶唱一首伴舞之歌呢?”于是幼儿的注意力又一下子转移到歌唱上来了。但是,这个歌唱不是随意的歌唱,因为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所唱的歌必须要能与“跳舞的树叶”相吻合,当幼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音乐教育就真实地发生了。这个时候幼儿所唱的歌带着明确的目的、有着明确的心理指向,幼儿就会积极调动自己学过的音乐知识,不断寻找匹配的歌曲,于是音乐教育就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有效的音乐教学。
在实践活动中,虽然说幼儿的注意力不只集中在音乐上,但是这种来自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自幼儿思维的主动建构,可以让幼儿在感知音乐的时候,获得真实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感。同时,让幼儿去观察下落的树叶,去体会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感,客观上就是为幼儿感知音乐创设情境。当幼儿进入了音乐情境后,无论是音乐的旋律,还是音乐的节奏,都成为幼儿学习的主题。这个时候幼儿所体会到的生活元素,是与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幼儿所形成的音乐认知,是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这在客观上激活了幼儿的“自主音乐需要”,也让幼儿有了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而这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音乐教育“生活化”让核心素养、音乐教育、幼儿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环境,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向。教师要树立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识,将音乐教育与幼儿的生活融合,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悟音乐。当幼儿将音乐与自身的生活相融合时,音乐教育“生活化”便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61-63.
[2]周红.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21):28.
[3]袁艳慧.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8(30):157.
[4]杨丽婷.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探析[J].天津教育,2021(31):129-131.◆(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教委机关幼儿园)
125750118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