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凸显内在要点

2022-03-22张媛媛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核心能力语文要素

张媛媛

摘   要:语文要素包含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匹配的语文能力、精准的语文策略和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要素的落实切不可直接、生硬地开展,要将其植根于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将理解和运用有效地整合和融通,从而真正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

关键词:语文要素   核心能力   整体把握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的定位。其中,“语文要素”包含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匹配的语文能力、精准的语文策略和良好的语文习惯。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以具体的语言,明确了单元训练的重点,同时单元中篇章页、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等栏目,也都积极体现了语文要素设定的目标。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看到了“语文要素”,却完全忽略了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将语文要素的落实完全割裂开来。那么,该如何实现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双线融合呢?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整体把握,梳理“恰当”的教材背景

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但教师必须从整体性的表达入手,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在凸显语文要素时所要取得的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仅局限在某一篇课文之中。

比如,《松鼠》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被统编版教材编者编选在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之中。这个单元所设定的阅读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整个单元依照统编版教材习作的模式,编选了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太阳》是一篇常规性说明文,《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紧接着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习作。从单元视角进行审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集中体现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对写作方法的运用,还是语言的精准与严谨,都体现了语文要素的第一个层面,即“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第二篇课文《松鼠》则侧重对语文要素第二个层面的落实,即“能够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两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前者重在感知作者运用说明方法之后,描述的客观与精准;后者关注的重点设定在生动有趣上。这一点在《松鼠》一文的課后思考题上也有所体现,比如编者要求学生在第二道题目中能够阅读提供的语句,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感受表达方法的不同。编者所提供的语句,都出自百科全书的内容,是基于严谨、科学化、概念化的表达方式,与这篇课文文艺性的表达及生动的语言风格有较大的区别,旨在为学生提供与课文表达特点进行参照和比较的对象。

因此,对于《松鼠》一文的教学定位,笔者紧扣语文要素中“恰当”这个关键词,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范本价值,在言意兼得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既从整体入手,又从细处着眼,只有真正打通单元编写的认知体系,才能更好地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进而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

二、检查验证,明晰“恰当”的基本特质

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与并进,首要任务就是与具体的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借助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或营造出来的语境和情感进行展现。因此,在对课文中语言和说明方法“恰当”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对文本内容的精准理解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判断,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感知。

比如,在学生初读了《松鼠》一文之后,笔者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提炼成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松鼠一般躲在地下,为何总在高处活动?松鼠的活动非常轻快,总是以小跳步前进,为何有时候会连蹦带跑?松鼠的窝口为什么总是朝上?很显然,对这三道题的分析,既需要联系课文中的文本内容,也需要对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进行悉心体悟。比如第一道题,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还能让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总是”与文本中的“经常”这两个词语所形成的不同表达,旨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时关注细节,初步感受说明文在表达时的严谨和恰当。落实对学生初读状态的检查,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尝试。

分析的价值在于对比、分类、规整和思辨,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这三道分析题来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细节之处入手,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智慧及言语所蕴藏的丰富价值,让学生真正从“读过了”的原始状态,过渡到“读懂了”的会意状态。

三、循序渐进,洞察“恰当”的丰富内涵

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具体化、鲜明化的问题入手,借助问题所蕴含的丰富思维动力,增强语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照由表及里、由难到易的方式,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烘托出核心问题的价值,从而设置富有价值的语文实践性活动。

比如,在教学《松鼠》一文时,笔者从文本内容、语文要素及学生的具体学情三个核心点出发,将统整性问题设置为:“作者是怎样将松鼠的特点写清楚的?”针对这一问题,设置教学板块:首先落实自主性感悟。其次,组织学生先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入手,看看语段中蕴藏着怎样的表达诀窍?有的学生很敏锐地抓住了课文语段中“漂亮乖巧、清秀美丽、矫健轻快”等关键性词语,初步感受到松鼠外形上的特点;有的学生关注到这段话都采用了短句子,朗读起来轻快有力,还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一个活脱脱的松鼠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从语段的整体着眼,结合直观的插图,认识到松鼠外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尾巴,作者在描写松鼠外形时,就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了松鼠的尾巴上。

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笔者设置了匹配对应的语文实践性活动,循序渐进地落实了语文要素中所涉及的“恰当”一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和深切的品味感知过程中,深化了对松鼠形象的认知。

四、多维对比,辨析“恰当”的使用范畴

在落实语文要素、转化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对比策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文本的感知或理解,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甄别优劣,还可以相机对运用得是否“恰当”进行审视。

比如,在《松鼠》一文所设置的课后练习中,编者选用了不同出处的资源,要求学生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这样的题型,笔者不是直接采用“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三句话及《松鼠》的原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然后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认识到“恰当”的表达是怎样的。任何一种写作,无论是素材的选择、结构的设置,抑或是语言风格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对象有直接联系。对这篇文章,作者布封更多定位于少儿群体的阅读,所以在介绍松鼠的外形时,语言就显得非常生动、活泼、有趣。笔者并没有局限于编者所提供的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引入《动物世界》中的解说词,既丰富了课文内容的教学资源,又提供了广阔的语言认知空间,让学生在对比和辨析的过程中,更为精准且全面地了解了“恰当”的定义。

总之,语文要素的落实切不可直接、生硬地开展,要将其植根于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融通,让学生在言意兼得的状态下,依托所表达的具体对象,真正发展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2):25-27.

[2]薛萍.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26):67-69.◆(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小学)

2541501186278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核心能力语文要素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