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2022-03-22吴玲丽
吴玲丽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设置了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课文所要着力训练的方向。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逐步明晰了语文要素包含的内容,基本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则是后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在解读中细化,充分明晰内涵,以落实语文要素;在范例中精选,凸显核心目标,以落实语文要素;在规划中聚焦,设置实践活动,以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语文要素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
语文要素包含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编者用意和学生学情三个核心维度,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积极规划、高效设置、扎实推进,真正将语文要素转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在解读中细化,充分明晰内涵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肥皂泡》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编者在课后也设置了对应语文要素的练习题,比如,第二道题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容易懂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对于这道练习题,教师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圈画难懂的语句,先从字面意思理解文本语言符号展现出来的信息。其次,引导学生将语句与语文要素融合,不仅理解表面上的意思,而且渗透相关的理解方法,比如,联系语境、激活生活经验等。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如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语句,还是停留在原始的认知层面上,这一单元的学习就会成为复习和巩固,学生也只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阅读而已,无法促进语文能力的增长。因此,紧扣“理解难懂的词语”和“理解难懂的语句”之间的相异点,才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这就涉及教学的第三个层次,即最后一点——紧扣能力的增长点,积极细化“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语文要素,将其转化成为鲜活而敏感的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这一层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包含:对于学生而言,哪些才是难懂的句子?这些难懂的句子是否存在相应的规律,是否存在由一点到一类的迁移?这些难懂的句子为什么会让学生难懂,他们理解的障碍是什么?借助哪些原始经验,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问题体系,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备课和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将其与教材中其他相关要素进行连接。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并相机回顾基本方法。首先,明确哪些语言属于生动的语言,从中确定语言生动的感性标准,找到相应的规律;其次,洞察原因,了解这些语言为什么能让人产生生动之感,进一步感受生动语言的表达魅力;最后,基于策略层面,提炼可以体会语言生动的有效方法,并借助典型开展深度学习。
二、在范例中精选,凸显核心目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一范例除了是一种示范和榜样,还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载体,是落实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大到篇章结构、语段构建,小到一个词句、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成为学生辨析和品鉴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扭转传统教学中逐字逐段教学的模式,树立教材范本的认知,积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将教学的内容指向核心目标和语文要素。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应着眼于课文中的所有内容,而应该紧扣核心内容,精选适切的范本语段。对于关联不大或者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内容,教师可以简略处理。
《肥皂泡》一文的语文要素以及核心目标都指向于“难懂的句子”,但究竟哪些是难懂的句子,很多教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说哪里就教哪里。这就属于典型的缺乏范本意识,不但无法帮助学生丰富认知,也无法真正迁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这篇课文的内容及语句特点来看,教师可以精选以下两个范本内容进行教学。其一: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为什么难懂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句中出现了相对陌生的词语,比如“轻清透明”“浮光”等。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经初步形成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能力,先攻克陌生的词语,然后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语句,为学生搭建从词语到语句的认知台阶。这篇课文中类似于这样的陌生词语还有很多,如“轻清脆丽”“玲珑娇软”“光影零乱”“颤巍巍”等。教师就可以重点教学其中的一个词语,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方法来理解其他相对陌生的词语。其二: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句子,信息量非常大,学生理解的难度自然也就大。教师可以采用分解策略,将长句拆分成几个简单的短句子,然后再组织学生思考哪些短句子是自己可以读懂的,哪些是不能读懂的,主要困难在哪里。由此,教师通过化繁为简的方法,将原本存在理解障碍的长句子,转化成了若干个短句,继而逐个击破,将短句的理解方法与学生之前的认知经验进行了有效连接。
三、在规划中聚焦,设置实践活动
无论是对语文要素的细化,抑或是对教学范本内容的遴选和利用,都属于研究、选择教学内容的层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设置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要素所要达成的愿景进行精准对接。
首先,教师要强化教学活动的聚焦性。例如,在教学《肥皂泡》一文第三自然段时,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写清楚一件事情或者活动的过程;到了第四自然段,则要求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结合生活加以迁移和运用;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用“那么……那么……”的句式造句。这样的教学看似扎实有序,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这些训练各成体系,不仅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使教学体系被分裂。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体系化、序列化的铺陈与规划,让学生将探究知识、习得方法、获取经验、落实要素、转化能力在教学中有序落实。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師可以设定三个体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设置游戏体验活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自备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与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开展方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聊天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几十年前,冰心奶奶也曾经玩过这个游戏,她的发现和感受与大家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读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最后,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学生关注的语句最多的就是“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很多学生对于“圆满”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自己的理解,而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肥皂泡轻轻地飞到了很多地方,有些内容是作者自己的想象,比如“飞天过海”。随后再相机点拨学生:“对于童年时代的冰心而言,这些肥皂泡已经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寄托,冰心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这玲珑娇软的肥皂泡上,让自己的梦想随着肥皂泡一起飞到她原本想要去的地方,这种感觉不就是一种‘圆满’的幸福之感吗?”由此可见,课文中的“圆满”一词不仅展现了肥皂泡外形上的圆润丰满,还揭示了作者内在的情感和体悟。
参考文献:
[1]毛成.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8):31-33.
[2]赵霞.基于言语形式的小学语文学习维度[J].教学与管理,2019(11):26-27.◆(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石甸小学)
176450118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