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

2022-03-22谈虎年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道德与法治原则

谈虎年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只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那么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夠创设有效的情境,那么学生就可以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创设情境   原则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他们获取知识、产生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建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为课堂增添趣味性与实践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小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黄金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针对性意味着方向性,针对性越强也就意味着方向越准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越牢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在公共场所》时发现,虽然学生常常到公共场所去,但是这一概念对于他们而言仍然较为抽象。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模拟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建立对“公共场所”概念的认知。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认知通常来自形象化的感知,而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能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引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化原则

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在未来顺利适应社会,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考虑到客观存在的环境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在坚持生活化原则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环境、事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于小学生来说,坚持生活化原则,可以让学生在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体系的时候,找到有效的载体,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根基,并且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上学路上》时,为了方便学生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便结合具体的生活环境进行场景再现,创设出相似的交通系统。在这一情境下,学生依照红绿灯的指示,快乐地体验了交通信号灯的规则,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通过该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将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既能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导向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设计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考虑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难题。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识字水平,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偏好,为阅读增添趣味性。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学内容,从不同维度进行理解和分析,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为了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产生共鸣,安排了如下教学活动:首先,以图片为切入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父母的工作,尝试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反思,谈一谈自己可以采取的行动,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

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复制粘贴,而是要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索与思考。要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还需要结合生活实践进行体会和感悟。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感受隐藏在生活中的自然情感。

二、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引入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低年级学生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不仅能够快速沉浸其中,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旋律舞动。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妨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好感,积极创新教学活动,通过引入合适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打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创设音乐情境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是小学生》时,基于对学生的了解,选择了一首符合学生兴趣的音乐作为导入环节的切入点。课堂伊始,教师先播放了一首旋律轻快的《上学歌》,顿时引得学生纷纷小声哼唱。接着,教师提问道:“大家成为小学生以后,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抢着答道:“成为一名小学生真好!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有的学生回答:“老师,我喜欢上学,在这里,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还有的学生回答:“我成为小学生后,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上学也很有趣。”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轻快的音乐渲染了课堂氛围,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创设展示情境,助推学生理解

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重心应当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上。为了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知,从而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思考如何准确地展现知识,带着对类似问题的思考,学生就可以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别伤着自己》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一些自救方法,于是安排了如下教学活动:首先,借用一组常见的生活场景图片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有哪些地方你觉得不对?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接着,拿出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如剪刀、菜刀、玻璃杯等,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怎样可以避免这些隐患?”随后,再拿出绷带、创可贴等常见的医疗用具,模拟被尖锐物品划伤的情境,教导学生利用医疗用具进行自救。经过上述教学流程,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既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掌握了一定的自救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大多源于日常生活。教师应当明确课程的教学重点,将教学与生活接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能够植根于生活情境当中,这样的扎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健康过冬天》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有的小朋友忙着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围在桌子前,忙着剪窗花、写春联……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想必这些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隐患?”有学生表示:“冬天太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不要着凉。”有学生说:“我们在大雪天里走路时,可能会滑倒,所以要注意看路。”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一组图片,将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展现出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应善于利用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族小学)

2085501186230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道德与法治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