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问题导向下的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2022-03-22戴韵茹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与学有效教学

戴韵茹

摘   要:有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展示是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可见,具有主动性、明确性、主题性、结果性的教学活动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的主体框架。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让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在相融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和有效的价值。

关键词:问题导向   有效教学   教与学

任何教学都是以有效性为目的的,摒弃有效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美术语言、美术内容、美术现象不会主动跑到学生的头脑中,也不会游离于学习之外,它需要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度学习的能力。笔者以《城市雕塑》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活动,探究教与学如何在问题解决的路径中获得统一。

一、关注学习兴趣,理解雕塑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城市雕塑》一课的知识容量大、教学内容复杂,且雕塑知识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笔者从“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件雕塑作品”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学生最初展示出的雕塑作品可謂五花八门:翻开的书、抽象的飞鸟、盛开的花、有趣的卡通形象……笔者从学生的作品中读出他们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方面的思考,很显然,大家已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雕塑知识的深度学习了。

接下来,笔者开始布置任务,让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熟知的雕塑作品,感知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并撰写雕塑与环境的分析报告。有的学生说:“我们小区的雕塑是一个‘鸟巢’,从来没有人给它起名,但我们都称它为鸟巢,因为它复杂交错、繁而不乱。” 有的学生说:“很多雕塑都是以静止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却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十分奇妙。”当学生把自己对雕塑的理解和感知说出来,雕塑在他们眼里就不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体现了与人的生活的关系。雕塑知识学习的第一步似乎迈出去了,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随着雕塑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还需要理解雕塑的材质、造型和风格等。美术教学的意义不是告诉学生他们看到了什么,而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引导学生分析雕塑的形式、风格与材质是如何统一的,从而揭示美术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促使学生跳出对单个美术形象的浅层描述,进入到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中。

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是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美术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才能让教学活动具有不竭的动力。

二、明确学习内容,鉴赏雕塑

美术教学活动需要载体,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如何把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经验去反馈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活动中的描述、说明、解释、演示和示范等方式非常重要。

雕塑作品形式多样、造型丰富、题材广泛,不同的雕塑语言让雕塑教学的内容呈现出复杂的状态。美术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找到最有效、简便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临摹”。临摹不是让学生按原样复原作品,而是加入主观感情和深刻理解后的“再现”。这里的“再现”形式也有很多,如画一画,写分析报告,完成学习单,改造一件作品,用现代材料重塑这件作品……实际上,这些“再造性”活动都是在充分理解雕塑形象实质后进行的“再创作”,这种“临摹”的教学方法很自然地融描述、说明、解释为一体,学生自然提高了对雕塑作品的鉴赏水平。

例如,在对汉代陶俑作品《说唱俑》的临摹中,学生通过写分析报告,发现《说唱俑》居然有这么多的精彩之处。他们在鉴赏报告里这样评述:“这件雕塑作品整体性很强,都是大块面的塑造,其中眼神和动作的不统一让人笑岔气。”“同手同脚的动态效果让这件作品富有生机。”“陶俑的‘笑’不是咧开嘴角的‘大笑’,而是牵动脸部每一块肌肉的‘笑’。”学生在经历了分析、绘制等一系列程序后,体会到了雕塑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时刻引导学生寻求自我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获得美术上的自我生长。

三、设计主题教学,激发创意

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完成的作品,不是学生“本能”的灵感创作,而是在经过缜密分析和深入理解后的艺术表达。在实践创作环节,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创作主题?形式有哪些?材料怎么选择?过程如何?结果怎样?等等。我们可以设计主题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欲望。

在以“大象滑梯”雕塑为蓝本的创意设计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物象的特征,进行雕塑的创意设计,让美术教学不仅限于对雕塑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还有更多能够发挥学生设计创意的内容。课后作业的效果非常好,“大象”造型在学生的观察中被塑造成立体的“花洒”“帽子”“屋子”“鱼缸”等。在作品中,学生抓住“大象”的主体特征与物象特征进行联想,创作出许多具有创意的雕塑作品。

四、关注教学结果,提升素养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安排等,一定要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紧紧绑在一起。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有时会带着学生讨论雕塑形象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分析雕塑创作中的审美观念。当讨论中国“写意性”雕塑作品时,笔者抛出问题:“大家觉得李白是又矮又胖的吗?”学生纷纷摇头,这跟他们心中的形象相差太远了。笔者继续问:“为什么大家认定李白又高又瘦?”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咂嘴道:“我们是从李白的诗中读出了他的形象。”笔者说:“我们对李白形象的认同,不仅来自这些诗句,关键是我们已经把对李白形象的刻画嵌入审美观念中,如果打破我们的审美观念去看李白的雕塑形象,大家还会感觉舒服吗?”学生默默不语,对中国雕塑艺术中的“写意性”有了自己的体悟。

要超越雕塑符号去理解雕塑知识蕴含的审美意义,需要对生命、科学、技术、社会和文化这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对学生的成长而言,知识其实是一粒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如果没有对艺术作品的文化理解,那么最终贻误的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可见,学生从美术教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全方位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理解为基础进行探究、体验和反思,从多维度的学习中理解美术知识的丰富性及文化性,以及从多角度实践中体会美术技能的多样性及表现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建立起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

参考文献:

蓝小根.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2(14):98-99.◆(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实验学校)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美术探究性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JK20054)的阶段性成果。

217050118636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教与学有效教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