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短视频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媒介角色与着力点
2022-03-22陈静
陈静
【摘 要】短视频的低门槛特性促使UGC(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原创内容)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UGC短视频创作者第一时间发布来自现场的大量重要信息,使得灾害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方的及时救援。在此,理清UGC短视频的媒介形象及其影响力价值,对研究制定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UGC短视频;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项目“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主流媒体叙事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ZJH-460)。
一、UGC短视频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媒介角色
周榕在《中国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中指出,媒介角色理论是指媒介在社会系统中处于一定位置、根据社会期望、借助自身主观能动性、履行与所处地位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020短视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UGC短视频创作者在短视频行业中占比最大,用户规模增至约7.92亿人,且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拥有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粉丝。UGC短视频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主体,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哪些媒介角色?笔者结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
(一)暴雨灾难的预警者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认为,媒介的监视社会环境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媒介如果失去了预警、监视社会环境的功能,就会造成社会群体性的焦虑。换言之,不论是传统媒介,亦或是新型媒介,都应该是环境的嘹望者,起到化险为夷的社会功用。UGC短视频创作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因为身处现场,易于第一时间捕捉信息,成就了其在灾害信息传递、预警救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2020年7月20日上午,郑州突降暴雨,刚开始并没有被太多人重视,网友甚至还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调侃本次暴雨之大。然而,从20日11点起,UGC短视频创作者开始陆续上传暴雨所造成的损失——郑州华山路附近,暴雨摧毁围墙导致数辆汽车被砸;地铁12号线施工现场出现严重塌方,现场正在抢险;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雨水倒灌……当这些信息被一一爆出时,郑州市民意识到这场暴雨已然成了一场灾害。各大互联网平台对这场暴雨的态度严肃了起来,传统媒体此时也迅速行动起来,随即,各种预警信息接踵而至。数字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叠加其低门槛特性,使得UGC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平台把自己看到的真實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当积累到一定“量”时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UGC短视频与传统媒体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互补,使得更多人及时、全面了解到了暴雨的灾害程度,推动了防灾、自救和相关救援工作的开展。
(二)灾难信息的跟进者
据官方通报,河南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共致398人死亡失踪,其中郑州市380人。暴雨刚刚引发灾害时,UGC短视频创作者就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积水深过腰”、“地下室进水”、“地铁倒灌”、“救援队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的信息发布有助于最大限度内减少损失。此次持续性暴雨,不仅使郑州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巩义、新乡、卫辉、鹤壁、周口等地形成了极大的灾害。UGC短视频创作者对巩义、新乡、卫辉等地的灾害信息持续进行发布,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等资源,也使救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 UGC短视频创作者、卫辉电视台主持人张欣,接连数次在抖音平台发布了暴雨后的卫辉、新乡的现状,作品被大量转发与引用,不仅引发了广大网友对灾区的关注,更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
面对天灾,UGC短视频创作者持续发声,发布灾难信息,呼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不仅可以为救援提供可靠的信息,而且还能帮助灾民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提醒当下的传统媒体工作者,传播环境和新闻产制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正视短视频平台创作者的内容创作及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新态势。灾难发生的那一刻,传统媒体可以从UGC短视频创作者在受灾现场第一时间的发声中获取线索,谋划报道内容,这不仅能使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也能避免因信息缺位导致负面舆论发酵。
(三)日常情感的表达者
短视频平台火爆之前,文字、图片表达是一种主流模式,只有水平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创作者才能获得关注,短视频平台出现后,普通创作者的作品也能获得关注。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到: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产生不稳定性 。进入21世纪,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同步而来的,是大众为一些“特定”的情绪状态寻求更“寻常、普遍、合理”的宣泄口,短视频平台成为了网民抒发情绪的地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随着郑州、新乡等地汛情告急,各方救援人员星夜逆行、集结郑州,短视频平台诸多创作者通过“慢直播+短视频”的形式对救灾现场以及被困人员获救情况进行刷屏式报道,致敬奔赴救灾一线的最美逆行者。21日上午,一位河南大姐用手机拍摄了部队官兵救援后席地而睡的画面,并流泪哽咽道:“你看这些部队的孩子可怜不可怜。”这条短视频引发了全民的共情,仅在九派新闻抖音号上的点赞量就高达429万次,热点评论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都是孩子,却用自己的身体在保护别人,用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等等。天灾无情,人间有情,一条短视频抒发了河南人民对人民子弟兵、对救援人员的感恩之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条视频上了热搜之后,更多的UGC短视频创作者开始抓拍救援人员和救援现场,网民们逐渐化悲伤为动力,重振旗鼓开始对灾后的城市进行重建。同时,老百姓对救援人员的感谢感恩也成为此次特大暴雨灾害的一个报道重点。其中,河南一家饭店的老板张国锁在救援现场为救援人员送上特色大锅菜的短视频被“人民日报”抖音号转发后,获得了超过300万次的点赞。
UGC短视频创作者在救援现场以自发的个体情境感知直接影响了社会情景的营造,在传播过程中此类情感内容持续发酵,促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四)城市精神形象的建构者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城市》中指出,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结晶以及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构建与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城市形象不仅包含标志性建筑、人文历史景观、风土人情等内容,还应包括城市精神的塑造。UGC短视频因其创作队伍的庞大和贴近性,在社会情感的抒发与城市或地域精神、文化的刻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此次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灾害之后,2天内,“河南暴雨互助”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超过120亿。地铁5号线实习医生于逸飞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冲回危险区,帮助十余名乘客脱困;郑州市民组成人链拉出地下被困者;郑州护士分享产房手术照片:即使只剩一束光,我们也尽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UGC短视频创作者上传的大量互助、温情视频被争相转发,河南人民在困境当中“团结互助”“不抛弃、不放弃”的形象被刻画得立体且丰富。
二、UGC短视频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着力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020年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10岁及以上网民短视频用户占比升至约91.2%,短视频市场空间仍在拓展。如今,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传统媒体纷纷踏入短视频领域。但一贯“严肃、认真”的新闻短视频,如何在高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行业推陈出新、破圈发展,成为了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课题。结合上文UGC短视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种种积极影响,接下来笔者将以媒体深度融合改革为背景,提出四点可行性策略。
(一)传统媒体牵手UGC短视频发掘重大选题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话语权分散化、平民化,任何人都能进行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众多UGC短视频创作者在热爱的领域发挥创造力进行创作,新的表达途径涌现更是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性、参与性与互动性,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内容宝藏。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进入纵深阶段后,牵手UGC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与影响力优势。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报道过程中,传统媒体能够迅速捕捉到UGC短视频创作者拍摄到的现场视频内容,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和救援信息,与新媒体、自媒体形成了相互呼应。河南广电媒体更是借助大象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启“慢直播”,对救灾现场以及被困人员获救情况进行刷屏式报道,集中展现了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強大力量。
(二)UGC短视频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随着短视频生产、消费的门槛大幅降低,受众从“门外汉”加速成为行业参与者。但如果想要保有持续的关注度和好评度,这就对短视频生产者的专业化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权威性和专业性刚好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互补借鉴,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也能够提升UGC短视频的内容质量。不论是UGC短视频创作者亦或是投身短视频浪潮的传统媒体工作者,只有朝着影像叙事和传播价值融合的方向实现内容升级,才能获得受众的青睐。
从河南郑州“7· 20”特大暴雨灾害的报道来看,UGC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现场视频,为正在发生的灾难、救援、感人事迹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但UGC短视频碎片化传播不利于受众获取系统、完整的事件信息,而在重大灾难面前,及时、详实、准确的信息传递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大象新闻客户端、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形成媒体矩阵,不间断直播,从灾情情况、互助信息等方面为受众提供了及时的权威信息;央视新闻客户端《面对面》采访了地铁5号线中救人的郑州市人民医院实习医生于逸飞,还原了在暴雨之下被洪水围困的医院,令人动容。河南卫视推出《一起扛》特别节目重温了灾难中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可以说,传统媒体对此次灾害的深度报道都非常感人,在进行灾难报道时实现了重新立意,让受众获得了一个全景影像,了解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全面、全方位的报道,必须加强媒体深度融合。而在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要注意规避UGC短视频中缺乏专业性与权威性的信息,截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重组,利用专业优势进行深加工,创作出有内容、有故事、有叙事逻辑和影像标准的好视频。
(三)重视评论力量引导受众行为
如今,短视频平台里兴起了一批以评论热点新闻事件为主的UGC短视频创作者,他们擅长梳理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热点新闻,有较强的舆论影响力与行为引导力。一些创作者逐渐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新一代“网络意见领袖”,发展成短视频平台中具有引导舆论能力的关键用户。UGC短视频创作者对新闻的评论较为丰富及时,并以“点赞”、“回复”等形式形成强大的互动性,创作者对照评论(支持或者反对),重新梳理观点做补充分析或修正分析,进一步加强与粉丝的粘性。
传统媒体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吸取UGC短视频的成功经验,在网络平台重视舆论引导,重视评论力量,将“成为高质量、高影响力用户”作为媒体融合的基本目标。在谣言四起的网络平台,传统媒体依靠自身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成为高影响力用户的作用,不只是有效地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也应包括对正确舆论和价值观的引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有些网红为了流量到灾区进行“救援”,不专业的救援行动俨然变成了一场“作秀”,传统媒体及时发声遏制了那些奔流量而去的炒作行为,帮助维持了救灾秩序。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注重评论的力量,重视与网民的互动,也有助于传统媒体提高影响力、公信力。
(四)探索新技术为媒体融合带来的新可能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UGC短视频创作者在制作、上传、互动的自我实践中利用“小屏”优势,可以结合更多新技术来营造新时代互联网平台的全新景观,从当前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大量UGC短视频创作者在5G、VR、AI、特效技术的支持下,创作出一系列有创意性的视频,为受众呈现了更丰富的信息和视觉体验,助推UGC短视频创作者积极转化为优质的内容创作者。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UGC短视频创作者们利用新技术在网络平台发布的一系列视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突出的内容是郑州地铁5号线倒灌事件。例如UGC短视频创作者“喵小图漫画”,利用当事人所阐述的信息借助新技术还原了郑州地铁5号线的危急时刻,“小鬼阿七”的两个视频创意性地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灾情景。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成绩也较为突出,“5G+4K/8K+AI”的新技术发展战略能为报道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在本次灾害中,两家媒体发挥了动画技术优势再现郑州地铁5号线乘客被困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量现场视频与动画相结合,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5小时。同时,河南各家媒体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不仅在大屏上开设专题专栏,24小时不间断更新灾害实况与救援情况,为全省防汛救灾工作鼓舞士气,凝聚前行力量。同时也在小屏上将最有价值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进行发布,多家权威媒体、多路记者直击河南受灾现场,搭建24小时汛情信息实时发布平台,为受众带来及时、直观的防汛救灾报道,全面准确地回应群众关切,为稳定民心、积聚抗灾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媒体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转变观念,化外部因素的影响为内部因素的突破,寻求自身的颠覆性创新。重新梳理UGC短视频的媒介角色和影响力价值可以为媒体融合提供新的思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报道是传统媒体与UGC短视频优势互补的成功报道案例,UGC创作者在事件现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发布,弥补了传统媒体的部分缺失,并表现出独特的媒介角色,发挥了积极意义。传统媒体梳理吸纳UGC短视频创作者的报道亮点,权威、完整地呈现河南灾情、救援的全貌,提升了报道的纪实性与专业性。可以说,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过程中,UGC短视频不是对传统媒体的替代和否定,而是互补共生、互相成就。未来,合作、共建、共享必将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榕.中國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32.
[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5
[3]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11.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编:项贤勇
364950058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