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2-03-21朱有涛
朱有涛
摘要:以往在初中阶段化学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低、目的模糊、对学生不够关注等问题。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化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秉持减负增效原则,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等办法,实现初中化学作业的高效设计与实施,切实践行“双减”,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实效,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
引言
“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研究课题。设计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强化和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这同样是对教师整体素养的检阅和有效反馈。在双减背景下,许多教师不知道怎样的作业设计形式,才能在满足减负要求的同时,达到增效目的,因此许多教师对作业设计都存在一种畏难心理。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作业设计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实现化学作业的高效设计与实施。
一、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理念和原则
(一)作业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进行作业设计的初衷是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完成,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热情以及态度等的引导,通过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程度地发展。因此,学生才是作业设计的中心,作业的设计形式、内容、难度以及量等都应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学生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學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的课后作业,以做大限度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作业设计与实施目标的做大化。
(二)作业设计原则:减负增效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原则是减负增效。这里所说的增效,不仅是指学生技能或者知识目标的完成,还关系到学生人格、素养等因素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课堂知识和技能。二是学生是否由被动完成作业转向积极参与,是否由基础完成转向深层次思考[1]。三是学生的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是否得到提升。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减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呈现,一方面是显性,另一方面则是隐性。其中显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量和完成时间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应该与学生发展特点相一致。而隐性减负则主要说的是学生在参与作业的时候心情是否是愉悦的,学生对于作业是否存在心理负担等。如果能够实现隐性的减负,那么即使作业量在非常大的情况下,学生也是非常乐意参与的。就实践来说,显性的减负目标是非常容易达成的,而隐性的减负,则经常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此应该引起各学校的注意,并对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管理。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对策
(一)注意生活化素材的选取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化学,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科目较为陌生,无形中为学生的探究兴趣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选取生活化素材,一方面增强化学作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深刻感知化学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联系,消除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化学作业的趣味性,以收获较好的作业设计效果。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程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普遍对酸碱指示剂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的这一心理为出发点,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素材,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搜集一些常见的果实和花瓣等素材,并将其捣烂之后放入酒精中,待两者充分融合之后,将液体过滤出来作为指示剂,然后将其与生活中常见的石灰水、醋、食盐水或者酱油等液体进行混合,仔细观察并记录液体发生的变化。通过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参与度,还强化学生的课堂知识,同时完成了作业布置目标。
(二)注意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叛逆期,将其禁锢在条条框框之内,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同时,学生才是作业的完成主体,加上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作业的开放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开放性作业无论是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都没有固定答案,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探究个性化解答方案,从而有效激活其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空气》这一章节时,课本中有利用红磷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因此,在设计这一部分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试验为学生布置兼具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以检测是否可以用木炭代替此实验中的红磷来检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此实验的开展原理及其生成物等方面进行思考,以设计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这样的作业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技能。
(三)注意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化学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层次性较强的作业。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好、中、一般三个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作业目标与类型也分成与学生层次相适应的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类、强化练习类、拓展提升类。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真实水平以及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以保障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从理论上遵循了因材施教以及学生中心原则,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针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够依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需求,积极选取生活化素材、设计开放性和层次性作业,切实吸引学生参与课后作业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课堂知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参考文献:
[1]安永正.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探讨[J].新课程,2021(50):213.
[2]李永菲.“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