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预防跌倒的效果观察
2022-03-21张华
张华
摘要:目的: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跌倒发生率、注意力测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跌倒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45%;观察组错误数量、遗漏数量、划销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正确数量则高于常规组。且前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其专注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在实践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社区护理;脑卒中;注意力障碍;预防跌倒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类型,据统计,60-80%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以注意力障碍较为典型。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类型,注意力障碍指的是患者对某特定刺激无法做到集中,表现在其日常生活便极易出现跌倒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有基于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以明晰其对预防跌倒的效果与影响,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遵循随机性原则将之划分为常规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患者之中,男性41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48~79岁,年龄均值为(61.28±7.65)岁。一般资料方面,2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同观察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即宣讲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指导各项功能的康复训练等。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设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两周一次的家庭访视。(2)家庭护理指导:移走患者高频活动区域内的障碍物,并为其在床边、厕所位置处加装扶手,叮嘱其穿防滑鞋子以及宽松衣物。(3)注意力训练: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之准备各类型的注意力训练游戏,如抓手游戏、猜测游戏、删除游戏等。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跌倒发生例数,并据此计算跌倒发生率。(2)患者注意力测验结果:对患者进行数字划销测验,即患者需要尽快选择电脑屏幕中400个数字内介于3~7间的数字,对其划销时间、错误数量、遗漏数量以及正确数量予以数据统计;对患者进行简单反应测验,即让患者尽快点击电脑屏幕中出现的圆形,监测其反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作为处理所观测到数据的分析软件,选择 为计量资料相应的表达方式,[ (%)]为计数资料的表達方式,观察组与常规组之间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跌倒发生率比较则采取 检验,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观察组跌到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后跌倒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4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常规组与观察组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错误数量、遗漏数量、划销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正确数量则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出现跌倒同其认知、平衡以及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密切相关,为强化这部分功能,需要对患者注意力集中能力予以重点关注。鉴于大部分处在康复阶段的患者多回到自己家中修休养,有效预防其出现跌倒问题,必须对之进行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予以家庭护理指导,并配置相应的注意力专项训练游戏,切实提升患者注意力。此次观察研究的结果充分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跌倒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45%;观察组错误数量、遗漏数量、划销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正确数量则高于常规组。且前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患者注意力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其专注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在实践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忠荣,张振香,林蓓蕾,梅永霞,王文娜.社区脑卒中患者久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OL].中国全科医学:1-6[2022-02-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2.R.20220211.1430.006.html.
[2]陈亦晨,陈华,曲晓滨,孙良红,陈涵一,李小攀,彭丽,徐望红,周弋.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J/OL].中国全科医学:1-7[2022-02-24].http://kns.cnki.
net/kcms/detail/13.1222.R.20220129.1345.034.html.
[3]张雍,汤洪秀,周琦,汪强.2010—2019年重庆市渝中区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12):953-955.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1.12.018.
[4]鲍凤香,杨成俊,周国辉.突发性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12):1078-1084.DOI:10.13201/j.issn.2096-7993.2021.12.005.
[5]陈璐,施建锋,任杰.南京市秦淮区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2):1526-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