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3-21李沐潼

文化产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传统大学生

李沐潼

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古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彰显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东方圣城——曲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悠悠琴瑟声不绝于耳,古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虽相隔千年光景,却依旧焕发着旺盛而崭新的生命力,向世人展示着历尽沧桑的容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曾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总书记强调说:“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当今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现状

“00后”大学生已成为社会、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一风景线的形成不仅是因为“00后”青春的面容,更是因为“00后”蓬勃的朝气。“00后”独生子女居多,时常以“低头族”的姿态驰骋在“5G”信息高速公路上;在被质疑自私自利、承受挫折能力差、难以吃苦耐劳时,他们凭借着自信果敢、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闪光点,没有轻易被人们的刻板印象所否定。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便利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方世界的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些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崇洋媚外,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甚少;还有些大学生崇尚国外的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却一无所知;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注重个人享乐,以自我为中心,本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如孝亲、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被他们抛之脑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的着力点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自我修心的大智慧,更有别有洞天的人生大格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鉴于目前的情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实际、登高望远,思考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根植于“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沃土。高校教育工作者需结合日常工作,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感召学生,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学生弥补短板,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具体而言,应把握以下着力点:

立德树人,“以身示范,下自成蹊”,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知、正念、正能量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修身;以理想信念为指路明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严守师德红线,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塑造人格魅力,做政治强、作风正的传道者。

及时向学生传递正知、正念、正能量,积极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拓宽人生格局,鼓励学生坚定人生理想信念;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做事要脚踏实地;做人要有担当,勤劳节俭,诚实守信、有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有大局意识、奉献意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学会理解、倾听、尊重;“大爱无疆”,对处于弱势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关心,做到“有教无类”,不断帮助大学生提高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做充满爱心的解惑者;要重视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使学生党员怀揣家国天下的情怀,注重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以人为本,借助“互联网+”平台,主动占领网络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

在西方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各种思潮通过互联网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主动占领网络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從主旋律到流行曲,贴近学生实际;从被动到主动,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阅读经典书籍等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岁月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阅览学习古籍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四大名著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国家宝藏》等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利用网络视频、电子图书、纸质书目等广泛涉猎传统文化。通过以上形式,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游历于祖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山水之间,置身于紫禁城的恢宏之中,感受江南园林的灵秀之美。

通过搭建传统文化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QQ群、微博等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尊老孝亲等美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陶醉其中,发挥美育功能。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线上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在线下通过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学团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竞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宣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利用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服务到位、管理有方,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风、班风,让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光辉中,提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陷入困境、认知有偏差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电话、一对一面谈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决问题,扫除其心中的阴霾。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不断探索新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不读诗何以言,不读礼何以立”“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说教,要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研习,提高科学管理和应变协调能力,做业务精的授业者;要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在教学相长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相比,必然有着不同之处,应积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让学生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与尊重,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都消失在历史的硝烟里,唯独中国的文明延续下来。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穿越千年历史星空沉淀得字字珠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辰,博大精深,独一无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无不彰显着泱泱大国的气势和古人的智慧;京剧凭借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蜚声海内外;李小龙曾作为中国功夫的传承者,将中国功夫推广到全世界。另外,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等成就,足以让“00后”大学生引以为豪。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故事如“两袖清风”“童叟无欺”“寸草春晖”等,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崇尚的高尚道德。“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家庭关系,只有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旺。对于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教师应教育他们学会建立、维系人际关系,教他们学会与人为善,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

孔氏家族能经久不衰、得以延续的内在密码在于其良好的家风家训。其以诗礼传家风,注重培养、学习、传承、自省。“見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做人真谛。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对学问常怀敬畏之心,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自立自强,“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气质

研究发现,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由于“强关系”的社交属性,用户往往非常注重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形象管理,特别是微信朋友圈中的大学生群体精心构建的“自我形象”可能会造成浮夸的社会风气,甚至造成个体的迷失。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应该做到自立自强,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应特别注重培养自身知书达理、优雅大方、温文尔雅的气质,在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生境界,彰显由内而外的内涵之美,塑造恒久的人格魅力。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业余爱好,研习高雅艺术,陶冶高尚情操,如参加茶艺社,品味茶文化,修身养性;以古琴相伴,吟诵唐诗、宋词、元曲等;学习国画、书法,静享中国水墨画散发的幽幽墨香;以及在学习之余,加强对各项体育运动的训练,强健自身体魄,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穿越千年的历史星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旧绽放着夺目的光彩。驻足杏坛,仿佛能够听到千年来的谆谆教诲;千年圣城,依旧在诉说礼待四方、德传天下的悠长故事。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也是国之灵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以文化的发展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校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任重而道远。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修身养性、言传身教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沐浴着千年东方圣城的朝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3]王保华.“拟象自我”:微信朋友圈女大学生自我形象建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22):166-168.

372550058924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传统大学生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