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2022-03-21盛琼洁
盛琼洁
高校档案馆是担负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职能部门,保存着大学文化记忆的特殊资源,肩负着校园文化挖掘与传承的主要职责。高校档案馆馆藏资源记载了高校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子的发展过程,其中不乏高校发展中的经验和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高校文化内涵,是高校文化的真实记录。积极构建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需要丰富的档案资源作强有力的支撑,以丰富、真实的档案资源为核心,促进高校文化发展,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对集体记忆和档案记忆观的理解
集体记忆理论
“集体记忆”这一概念最早是被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来的。众所周知,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功能。从广义来看,集体记忆指的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集体回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哈布赫还提出“集体记忆”是一种具有双重性的物质,这种性质可以是一种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现实,同时又可以是一种符号象征,又或是某种精神层面的内容。它属于一种强制附加在物质现实基础上可以被群体共享的东西。布哈赫提出,这种“集体记忆”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概念,它是基于社会建构形成的社会性概念。
档案记忆观理论
对于档案记忆观理论而言,除了具备自己本身记录历史文化的性质以外,档案记忆实际上是作为一系列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存储的载体,档案记忆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构建人类的社会记忆和价值观。而所谓的档案记忆观,指的是借助档案记忆属性更加深层的理解,综合档案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系,使档案被视为一种历史性、集体性的记忆。
因此,作为人类对历史文化记忆的保存场所的档案馆,它要求人们要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源,并且要以民族身份特别意识为动力,加强档案保护,发挥档案馆的重要性。
集体记忆和档案记忆观的联系
虽然档案具备记录的属性,但它跟我们人类的记忆也是有差别的,它属于集体(社会)记忆的一种物理形式的表达,这种物理形式可以通过档案实物表现出来。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在《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中提到可以将档案和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四种形式:第一种为载体关系,即档案属于“社会记忆”的载体。第二种为客化关系,将档案视为社会记忆的物化形态,因此其又属于被“冻结”了的社会记忆。第三种为建构关系,它指的是记忆主题结合崭新的历史发展对过去的重新认识,比如甲骨档案中对于商周历史的认识和帮助。第四种则是控制关系,认为档案属于掌控权力的人群集体性的记忆工具。
档案是社会记忆形成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档案记忆观为档案管理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提供给高校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如此,它又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发挥主体意识作用并且又自觉参与到集体记忆构建和维护过程中,将档案记忆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价值分析
高校档案馆是汇集保存高校档案的资源库,客观、完整记载了高校多年发展历程,肩负传承大学文化和精神的主要责任。档案馆自身拥有的文化记忆功能,促使其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促进大学文化发展、加速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1.充实完善档案资源
档案资源是档案馆最重要的基础,档案资源是否完整全面以及内容是否具有深度,决定了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的作用发挥。传统的高校档案资源一般都是由教学、科研、建设等各方面材料汇总起来的,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的构建要求强化档案资源挖掘与组织,将档案资源中零散、冗余的信息整合、梳理,使其系统完整地呈现历史记忆,体现文化精神。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档案资源收集范畴,增加口述历史、照片、校友藏品等档案资源,必将极大地充实高校档案馆资源,为高校档案事业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促进大学文化发展
大学文化是高校軟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档案馆作为高校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其真实记载了高校变迁和发展的足迹,是大学文化的根源,构成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基础。以笔者所在的首都师范大学为例,我校是为首都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力量的重要基地,学校始终贯彻“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培养了大批坚守在首都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档案资源中深入挖掘在校老师和毕业校友的先进事迹,用真实可信的档案资料展现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在三尺讲台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有效促进大学文化传承,激励在校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3.增强高校档案馆影响力
高校档案馆的影响力由该校档案资源对高校发展建设、师生校友对档案的需求量和利用价值所决定。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利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档案查阅复印,各方面对档案馆的印象往往是呆板、缺乏活力的。
通过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充分发挥档案编研、展览等利用属性,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在宣传高校文化的同时展现档案价值,显示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作用,增强档案馆在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力。
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问题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机构,在传承和弘扬高校历史文化、促进大学文化发展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档案的历史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媒介。档案馆需要不断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真实的信息内容,在高校文化记忆重构及恢复等方面做出努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构建存在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档案馆自身文化记忆功能水平较低
从档案馆实际运行分析,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建设成效略显不足,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并未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档案馆文化记忆构建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其功能开发难度较大,档案文化产品输出较少,且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并未实现强有力的开发和应用。
2.对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缺少必要认知
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对档案馆文化记忆价值有所忽视,片面认为其是收藏、存史、编撰等工作的核心阵地,对档案馆自身认识仅局限于汇总资料信息、查询利用等方面。此外,部分高校领导者和师生对档案馆功能定位存在认知偏差,更多的是记忆工具,认为其仅为“存储室”,导致人们对档案文化记忆属性认知出现缺失。
3.学校和档案馆对文化记忆功能宣传不力
积极加强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宣传,可进一步体现档案馆自身核心价值。高校档案馆日常工作多倾向于各类资料的汇总和存储,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宣传介绍馆藏档案资源的主动性,缺乏与外界建立紧密连接的沟通渠道,缺少档案文化记忆功能的宣传平台和路径。档案馆自身地位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是因其存在感较低,政策、人力、资金支持不足,难以开展多元化的宣传工作,导致人们难以认识并应用档案馆自身文化记忆功能。
4.馆藏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档案馆资金来源单一且匮乏,影响高校档案馆馆藏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具有高价值的档案由于缺少经费难以收藏进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尤其是网络背景下信息资源整合和远程利用建设进程较慢,档案馆文化资源建设滞后。
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文化事业重要机构,为档案馆文化记忆构建实际思路与核心目标,从初期记忆不断提升至现实层面,从本质上解决高校档案馆资源应用的实际问题,深化档案馆内在发展,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效率,力争探索开发档案馆发展道路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1.强化档案文化记忆功能的认知
提高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认知水平,需以改变思想认识为核心,结合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档案文化记忆认知,进一步实现良好的档案文化记忆功能构建成效。高校档案馆需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步拉近与师生内心的距离,从本质层面调整公众认知偏差和转变传统刻板印象。将档案文化宣传持续性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中。
结合当下师生青睐的方式,逐步对高校档案馆馆藏实际状况进行介绍,设立相应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档案意识,宣传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档案馆充分发挥校园服务自身的便捷性,实现与广大受眾良好交流与互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校史馆,积极邀请档案专业学者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档案知识学习中加强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思考。鼓励支持师生全面参与档案馆推行的多元化活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典型,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觉意识,从原来的被动保存者积极转变为文化记忆积极的构建者。
2.扩宽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传播路径
积极扩宽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传播路径,增强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成效,需要将以下两方面作为着力点。一方面,充分依托线上宣传方式扩大其宣传实际成效,进一步增强档案文化记忆资源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依托线下宣传方式,积极开展档案主题活动,循序渐进,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积极借助国际档案日举办多元化的档案宣传主题活动,充分结合实际状况,深层次挖掘档案馆内有特殊历史价值的资料,充分展示档案资料育人的文化记忆功能。如某高校档案馆于2020年积极组织“档案见证小康路,汇聚扶贫决胜期”专题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精准推送相应的宣传文化,介绍高校不同时期科技扶贫、科教兴农和社会服务实际状况,客观、真实地展示学校扶贫兴农的傲人成就,有助于学生了解与学习学校的社会责任。高校档案馆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宣讲会、专题讲座等,可营造良好的档案馆文化教育功能,一定程度提升高校档案文化记忆建设水平,获取师生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联合线上线下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实物、文献等手段,积极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展示档案馆传统优势,借助多元化的创新形式,促使自身文化不断演进,发挥信息技术力量,不断实现档案馆自身文化逐步向虚拟化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共空间。
3.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实现文化记忆功能构建
档案馆作为档案史料存储的基础,汇总多路径的档案文献,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高校文化生活基本原貌,以此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丰富的馆藏是档案馆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塑造文化形象,实现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的基础保证。
档案馆馆藏建设需要以满足学校发展建设和师生基本需求为着力点,综合分析各类需求,科学、合理地满足师生当下和未来长远需求,以此保证档案收藏工作的完整性及丰富性,注重挖掘其内在联系,呈现高校历史原貌;需要不断协调和处理库房空间与馆藏数量的冲突矛盾,动态化调整馆藏结构,形成高校馆藏个性和特色,进一步提高馆藏质量;需要积极做好档案鉴定工作,不断增强馆藏优化意识,严格把关,以本校自身实际状况为出发点,方可保持高校自身档案文献的收集力度,减少资源重复循环利用,形成合理的馆藏结构。
4.整合内外资源,构建“文化记忆”数字档案馆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高校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无论是“个人记忆”还是“集体记忆”都可以称之为“数字记忆”。因此,“文化记忆”功能建设的关键是建立“文化记忆”数字档案馆,实现“文化记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首先,组建专家队伍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学者,展开对标准化的、规范性的“文化记忆”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文化记忆”数据标准和资源处理标准,规范管理体系,改进和丰富现有的数据资源。
其次,完善并充实已有的数据资源,整合现有的各部门、各类型的数据资源库,构建科学的档案资源体系,进一步丰富文化记忆数据库内信息资源,包括高校的名人档案、外事档案、学术科研等档案信息资料。
最后,要对建成的高校“文化记忆”数字档案馆网站进行功能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记忆功能,把高校的教学档案、学生档案以及口述历史档案作为出发点,通过综合展览、论坛、讲座等档案服务形式在院校师生当中开展各种个性化服务。
高校档案馆需要深层次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人文价值,不断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推动高校档案馆成为大学文化记忆核心主阵地。历史发展的痕迹存留于档案上,岁月凝固于档案内部,高校档案馆始终以汇集高校历史、传承精神文明为任务目标,积极结合实际状况,不断分析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优势,深层次挖掘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打造新时期多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金明辉.综合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2):200-201+204.
[2]曹兴华.集体记忆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7(16):11-13.
[3]高珊.高校档案馆网站建设思考——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兰台世界,2020(08):62-64.
[4]华林,张伟,梁思思.基于民族记忆构建的蒙古文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外围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9(05):35-42.
[5]李成.高校图书馆助力“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J].兰台世界,2016(12):72-74.
[6]王颢.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4(19):208-209.
373650058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