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视域下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发展路径初探
2022-03-21翟晓悦
翟晓悦
大遗址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大遗址的内涵
国家文物局于2021年10月组织制定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这将进一步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大遗址是指规模大、价值高的聚落、城址、墓葬等文化遗址,大遗址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内容上的复杂性等特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大遗址的保护要着眼于将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相协调,实现对大遗址的真正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也对大遗址保护管理单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要有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并保持原有良好形态的整体布局,要坚持保护大遗址本体及周围环境风貌”。从2006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已经完成了多个完整的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当前正在进行中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将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为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良好契机。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徐州作为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尤其重视对汉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徐州汉楚王墓群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这是国家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最高级别。其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11年,被列入首批“江苏大遗址”名录。狮子山楚王陵因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徐州汉楚王墓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狮子山楚王陵是展示和传播汉文化的一处重要大遗址,为“199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研究西汉早期楚国的历史地理、王国政治、军事制度、手工业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除了可移动文物本体,狮子山楚王陵还包含着一个布局完整的陵园区,包括楚王和王后墓、兵马俑陪葬坑、丛葬坑、陪葬墓、陵园建筑和道路等,整个陵园以楚王和楚王后陵墓为核心,四周呈放射状,规律性地分布着包括车马坑、铜器坑、陶器坑、钱库坑、兵俑坑、侍女俑坑等数量庞大的各类丛葬器物坑群、楚王家族成员及其他王室大臣的陪葬墓群及地面建筑遗址和遗迹。狮子山楚王陵因其规模宏大、功能完备,是研究西汉诸侯王陵规划布局的珍贵资料。
2021年,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狮子山楚王陵的历史文化价值再次得到印证,两项重量级的荣誉是对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保护工作的认可。第一项是以狮子山楚王陵为代表的徐州汉楚王墓群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也是江苏省内唯一入选的考古项目,此次评选是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入选的案例极具代表性;第二项是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景区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入选的类别是“文化遗产地旅游服务提升类”,此次评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主办。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发展中的困境
从1985年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至今,徐州汉文化景区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对大遗址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也是在探索中进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今天的狮子山楚王陵已开发为一处风景优美的文化遗址类4A级公园,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墓葬本体保护不足,陵园遗迹遭到破坏
1994年的考古发掘后,狮子山楚王墓陆续出现各种病害,如楚王墓的墓道、甬道和天井东西两侧的岩体开裂变形,外墓道前段东壁部分土质壁面坍塌,天井西侧壁人行斜梯下方的文化土层出现卸荷失稳等。针对以上病害,2005年,我馆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后,采取了锚索、锚杆和注浆加固等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病害的发展,对整个墓室岩壁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部分墓室及墓道仍存在裂隙、渗水、霉菌生长、壁面脱落剥离等现象。汉兵马俑位于东狮子山,南、西、北临近人工湖面,每年的6月至9月,东狮子山的岩体裂隙贯通渗水从俑坑冒出,俑坑处于水蚀之中,俑坑低凹处有较深的积水,这对文物本体及文物库房均造成较大影响。陵园中的其他遗迹,如羊龟山北侧及东侧、狮子山东侧都曾发现西汉时期建筑遗址,尤其是狮子山东侧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面积的陶砖、陶瓦、瓦当等建筑遗物,以及门阙和安门时门柱下埋放的陶俑等遗迹,推测为当时陵园内建造的一组大型的便殿建筑群,这部分建筑遗迹现已遭到破坏。
楚王陵考古工作停滞,研究工作严重不足
为配合汉文化景区建设,从2005年开始徐州博物馆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联合对楚王陵东北区域进行考古调查,此后陆续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如钻探羊龟山汉墓封土,基本确定为楚王陵的王后陵墓;在陵园东区发现了大规模的从葬坑;在陵园北部发现一处建筑遗址;骆驼山顶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楚王陵陪葬的西汉楚国王室贵族崖洞墓;骆驼山东侧开发工地发现一批楚王陵园北区陪葬的西汉楚国官吏墓群。这些考古发现对揭示狮子山楚王陵园的整体真实面貌有着重大意义。
2009年汉文化景区建设完成,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工作也基本停滞。除了考古发掘工作,学术研究工作也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狮子山楚王墓的考古发现轰动一时,但发掘报告迟迟未出版,后续的学术研究也受到较多的限制。整合后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包括楚王陵、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等若干景点,在人员编制及职能设置、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偏于景区的管理运营方式,文博单位的属性越来越淡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识也较为淡薄。加之,长期缺乏考古文博方面的专业人才,难以承担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有效管理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
此外,考古发掘之后的主要文物入库在徐州博物馆,导致楚王墓与墓内的出土文物分离,考古资料分散在不同的考古人员手中,这对后续考古资料的整理及考古报告的出版造成较大的影响。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严重阻碍了当前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不利于学术研究和大遗址的整体展示。
楚王陵大遗址的阐释与展示不足
徐州汉文化景区建成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甚至一度成为徐州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以当前的大遗址保护理念來看,21世纪初景区在规划建设中有一些人造景观已显得不合时宜,部分景点偏离汉文化主题,与现在的保护利用理念相距甚远。现在景区东门内的刘邦像附近,原址为西汉楚王墓的大规模祭祀坑,在建设景区时并未对此加以保护和利用,珍贵的遗址现场未经过科学清理便进行回填,在遗址正上方建立现代雕塑,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得到重视和利用。
巨大的现代雕塑起初可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隨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对文化产品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对文物本体的展示手段落后,大部分文物本体未能得到展示,景区规模大,但对楚王陵大遗址的阐释与展示不足,具体内容包括,对楚王墓、陵园考古发掘历程、出土文物及墓主人生平及相关历史背景的展示严重不足;对楚王墓形制及陵园整体格局的解读也缺少足够的展示空间及展示手段。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加上近些年来城市的扩张、大型公园的建设,现在的汉文化景区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对游客吸引不足、经营惨淡等现状。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建设初探
积极申报文保项目,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具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层面,需要综合分析考古遗址的内在属性和外部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因素,针对自身的优势与问题,探索合适的遗址公园建设和运营策略”。
目前,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已申请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展示项目、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前者主要针对展厅和文物库房中珍贵文物保存以及楚王陵内部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调控,对展柜进行改造或提升,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收藏保护能力;后者是对所有馆藏文物藏品数字化,搭建智能藏品协同管理平台,打造完善的藏品影像资料数据库,实现对馆藏文物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文物保存条件,进一步保护、研究和阐释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未来如果可以申请更多的文保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楚王陵大遗址文物保护所处的不利局面。
目前,狮子山楚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立项要求具备的三个文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当前的主要工作应抓住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契机,对照评选条例,边申报边整改,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即为对大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发展的过程。
采取“过渡性措施”,将过去停滞的工作逐渐恢复
考古工作可以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考古遗址公园的本质就决定了其有别于我国其他类型的公园,是以考古成果为依据、以考古对象为主体、以考古工作为线索、以后续考古研究为空间的新模式。”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尚未成功创建之前,可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推进大遗址的保护研究,如挂牌成立徐州考古所——狮子山工作站,重新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对陵园进行科学勘探。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举办学术会议,推动文保研究,扩大狮子山楚王陵影响力。如果短时间内出版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报告确有困难,可出版《狮子山楚王墓文物图集》,或者利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用数字化的方式采集文物高清图并公布于网站,普通游客和专业学者皆可依据不同需求浏览使用,努力做到文物不在楚王陵,但文物高清图在楚王陵,尽量弥补墓葬遗址与出土文物分离这一历史原因造成的遗憾。
面对考古文博人才匮乏这一难题,可与本地高校进行合作,江苏师范大学作为徐州本地高校,虽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考古学的专业,但不是其强势学科,高校有加强学科建设的需求,楚王陵亦有专业文博人才的需求,二者之间有互利双赢的合作空间,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多可行的合作。从单位制度上保障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交流的机会,为青年人搭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学术交流会和文博专技类的培训班,激发他们投身考古文博事业的热情。
采用新的大遗址理念,呼应市场与民生的需求
虽然狮子山楚王陵目前的大遗址展示方式较为落后,但如果把握好现有的优势,也可以有一番作为。狮子山楚王陵的优势在于,文物本体数量众多且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展示价值;作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宣传展示工作开展有效,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楚王陵位于徐州市中心区域,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与周边包括徐州博物馆在内的优质文博资源距离较近。
目前,关于楚王陵的大遗址的介绍主要还是依靠传统手段,以讲解员的解说和解说牌的文字介绍为主,辅之以陵园模型沙盘和多媒体视频。陵园是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游客独自游园会产生很多困难,也很难对陵园整体结构产生宏观的认识,未来景区内的展示可以在大遗址理念方面进行策划。
第一,更新文物展示方式。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未来可以复原陵园内一部分建筑遗址,也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恢复与展示陵园全貌。在文物本体分布区域内,依据考古发掘的相关信息进行考古过程的复原展示工作,或经钻探,选取部分区域,定期进行考古现场发掘展示,并定期邀请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考古。对藏于徐州博物馆的藏品可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并在遗址现场进行虚拟复原展示或者实体复原展示。
第二,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可利用馆藏文物的特点,开发沉浸式的大遗址体验活动,比如利用汉砖上的手掌印,设计“与汉朝人握手”的活动,开发与历史情景高度契合的汉服、汉宴、汉文化主题旅馆等产品。紧扣大遗址属性,打造优质文旅产品,采取馆校合作、馆馆合作、馆企合作的方式,根据大、中、小学校不同的需求,规划高品质的旅游研学路线和公众考古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引流工作,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开通高质量的短视频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线下策划汉文化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汉服节、花朝节、读书节等。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作为徐州汉文化标志性的大遗址,应与徐州这座城市的发展相向而行。“无论是什么样的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点,大遗址是体现城市独特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大遗址‘活’起来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应依据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大遗址的优势,如积极申报文保项目、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恢复停滞的考古文博工作等,在大遗址保护的理念之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实现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良.中国东南地区大遗址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以江苏为例[J].东南文化,2009(01):11-15.
[2]郭薛.考古遗址公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6(S1):39-49.
[3]马涛.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37(02):57-60.
[4]王守功,张宾,刘凯.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J].南方文物,2020(01):256-263.
3936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