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2-03-21柯以良
柯以良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提升了教学实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呈现形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1. 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對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枯燥且复杂,尤其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定义等,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年龄小,思维水平还不高,大部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只会感到单调乏味,难以理解。如果能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通过影像、声音、图形等方式进行呈现,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可以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主要的教育资源便是书本和课后习题以及一些课外练习。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等手段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用具体的生活实例演示出来,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来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更好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更易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有效情境,从而不断诱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集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有感染力、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课件播放学生上学路上常见的汽车行驶过井盖的场景,并适时提问:“为什么井盖要做成圆形的?如果将井盖换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可以吗?”以此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关注与思考。有学生回答因为大部分井的井口都是圆的,所以井盖也做成圆的;有的认为圆形的井盖方便放置,不用调整角度;还有的回答说有见过长方形的井盖,但好像经常有工人更换。此时,笔者再提问:“井盖与圆的什么特征有关?用圆形做井盖与用其他图形做井盖,不同点在哪里?”学生再次思考后,纷纷说出圆的半径相等,使得井盖从各个方向上的受力相等,其他图形的中心点到各边的距离不等,井盖的受力不均衡,在汽车压过时容易造成破裂。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引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积极思考,驱动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2.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等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体验环节,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中丰富对知识的感知,在操作中提升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内容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圆的特征后,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借助电子白板将圆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等分,然后让他们试着把剪切后的图形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笔者提醒他们思考圆的各部分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学生在剪切的份数上有所差异,拼成的图形也有所不同,他们发现后面的同学剪切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此时,可以把长方形的宽约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约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即S=ab=(c/2)r=(2πr/2 )r=πr2。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观察、分析等行为,发现了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顺利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教材的内容受篇幅的限制,有许多知识点无法进行详尽的展示,造成学生对一些公式、运算定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材中这些凝练的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对于一些学习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后不会自行挖掘教材内容,不会延伸课堂知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信息量,课前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专注力,让他们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教材上没有呈现的内容进行补充,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教师也可在课后组织学生通过班级群展开互动式学习,让学生对课堂上存留的问题展开探讨,在交流中拓宽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
如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笔者课前在班级学习群中推送了测量橡皮泥体积的方法,初步渗透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策略。在课堂中,笔者不仅讲授了教材中的排水法,还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排沙法等体积计算方法。课后,笔者为学生推送了“测质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测质量的方法测量盐、糖等易溶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体积的计算原理。
4.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小游戏,提升课堂练习实效。
课堂练习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在课堂的不同时段无法保持同样的专注,容易在练习阶段出现厌烦心理。同时,有的教师不注重练习方式的创新,一直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的纸面练习,无法激发学生挑战练习的动力。教师要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来布置练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深化认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创设新颖独特的练习,以不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积极性,以高效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创设了“消消乐”的练习游戏。先在屏幕上展示2、3、4、5、6、8、10、12、14、16、20、26、30、40、48、60、120、160、240等数字方块,然后让学生上台对数字进行拼组:点击屏幕上的任意两个方块进行计算,只要得到的积是480,相应的方块就消除,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凑成的等式最多,谁就获胜。学生在游戏中既复习了一位数乘法的相关内容,也在练习中提升了两位数乘法的口算技能。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和学校应该巧妙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24915005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