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一篇,知一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21林吓伟

新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体文本阅读教学

林吓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都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思维固化,在教学时,只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和情感,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此,语文教学就会显得枯燥,学生学习也会缺乏积极性。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只会复制别人的思维。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下,经过研究和探讨,我们提出了“教一篇,知一类”的阅读教学策略。该策略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阅读视野狭隘,课堂枯燥无趣。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着重一篇文章的讲解,没有适当的延伸和突破,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狭隘。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陈旧的阅读思路中对阅读失去兴趣。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亟待改进。

2. 学生阅读思维受限,综合素养欠缺。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思维发展受限。出現这样的状况,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化,在单篇教学中只求教学结果,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只在一定的圈子中游走,没有拓展思考的空间。这样的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 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 学生阅读策略缺失,鉴赏能力不强。

阅读需要方法,如果学生只读懂了该阅读题,换一个阅读题便失去了解题的思路和思考的能力,那么,教师的教学便是失败的。教师要教的是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单篇文本的阅读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便可以实现单篇带多篇,教一篇,知一类的教学目标了。

二、“教一篇,知一类”课堂实施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提升。教一篇,知一类,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中,找到此类文章的阅读技巧,找到此类文章的个性和共性。那么,如何开展“教一篇,知一类”的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延伸、比较、整合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其建立阅读自信心。

1. 主题延伸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同样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文本主题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与该文本主题相关的文章如何阅读。主题延伸法,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打开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在拓展内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容与思想主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文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我”在去祖父家的途中见到翠鸟捕鱼的场景,那么,学生就只会看到故事本身,缺乏对文章进一步的思考,思维发展就会受到局限。“同学们,翠鸟捕鱼的本领很强,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搭船的鸟的画面给你们怎样的思考?它是不是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出的是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开始思考本篇课文的主题,想到动物和事件背后的深层内涵。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强化学生的主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类作品的主题意蕴。

主题延伸法,可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本质,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获得自我精神世界的丰盈。

2. 文体延伸法,掌握阅读内容特点。

文体延伸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教一篇,知一类,就要使学生明确文体特征。文体延伸,可使学生在同一文体的篇目中,了解该文体的主要特征,学会此类文体的文章的阅读技法。如:记事类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而状物类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细描写自己所要描写的事物;而写景类的散文,要引导学生在形散神不散中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在文章结构分析和语言感悟方面都要努力做到教一篇,知一类,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其他写景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与《滨海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此类文章上。

各种文体的文章,所呈现的写作特点各不同。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一篇,了解一类,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3. 比较阅读法,提升学生阅读思维。

比较阅读法,是落实教一篇,知一类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从一篇文章延伸开来,思维不断跳跃和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固有的单篇阅读思维方式,以一种多元化的思维视角来分析文本。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学习方法上的突破,还是提升思维素养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相关内容的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和提炼,让学生在掌握此类文本阅读方法的过程中,不断突破思维惯式,让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将《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作为与之比较阅读的篇目。“同学们,这两篇文章都在讲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那么,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和情感表达方面有怎样的不同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便会从文章的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思考。在回顾文中“我”与父亲一起经历的事情中,学生感受到了父亲、鸟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发展。在这样的阅读和思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情感得到升华,理解文本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会了解到同一个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阅读找到突破口,使其在比较阅读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素养,通过教一篇,知一类,使学生触类旁通,阅读视野得以拓展。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思维能力的欠缺。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教学策略,从学生主体需求入手,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和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岭美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林彦 刘贞辉 宋晓颖)

1502500511297

猜你喜欢

文体文本阅读教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