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项目教学法在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22-03-21刘茹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摘 要] 在沟通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本身存在实践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实施及效果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环节引入“话剧项目教学法”,使学习不简单局限于识记,而是在对课程内容解构后,重新编排,根据不同的沟通理论技巧,选择不同的话剧项目节段,将理论学习融入话剧项目。再通过话剧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展示出来,教师与其他学生作为话剧观众,构成“沟通观察共同体”,对不同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融入应用,并进行教学效果测评。

[关键词] 沟通技能;话剧项目;表演方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刘茹岚(1987—),女,陕西铜川人,硕士,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消费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153-04 [收稿日期] 2021-08-24

在高校课程开设过程中,沟通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课程类型,但此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使教学过程及效果测评存在一定的瓶颈与障碍。话剧是以表达、对话、叙事为主的艺术形式,其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是戏剧众多种类中的一种。这使得沟通类课程属性与话剧教学具有天然相关性,选取合适的话剧项目节段,利用真实的情境片段,开展沟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帮助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文在教学设计及实施环节引入“话剧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不再局限于识记,而是在对课程内容解构、重新编排后,将沟通理论浸入话剧项目节段进行教学。再通过学生将所学理论表现在不同话剧项目之中,教师与话剧观众协作指导,教师与学生形成“沟通指导共同体”,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融入应用,同时进行教学效果测评。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为教师自主设计的全校公选课“非暴力沟通实训课”,教材参考美国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的部分章节。学生来自31个班级,18个专业,其中女生40人,男生13人,他们分别有大一45人,大二8人,共计53人。课程共计16学时,其中8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话剧实践,每节理论课均对应相关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采用话剧项目节段展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二、构建“话剧项目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话剧化

话剧作为表演性艺术,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及互动性的特点[1]。本课程按照话剧项目化的教学思路,结合课程本身特征,将教学内容解构后重新编排,以不同话剧项目呈现,并借鉴话剧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程重点选取4个关键沟通技巧进行话剧项目化处理,分别为:(1)全身心倾听;(2)非语言沟通;(3)观察与评价;(4)体会和表达感受。每个沟通技巧涵盖3个教学重点,共计12个教学重点。选取这4个沟通技巧遵循的原则为:先倾听后表达为沟通的基本流程;均为沟通关键节点;适合话剧项目处理。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梳理相关影视案例,对不同影视片段进行删选剪辑,并与表演专业教师进行教研探讨,共同确定相对应的话剧项目。该话剧项目的选取具有以下3个特点:(1)侧重对应的教学技巧,在学生表演中对该技巧有一定的体现,便于指导。(2)贴近学生生活,尽量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体验,便于学生进行角色深度思考,从而掌握沟通知识。(3)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案例话剧化

在选取合适的话剧节段后,教师要学会通过“拉片子”的形式协助学生解读影视案例中的沟通过程,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慢放或者定格经典影视片段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人物状态的揣摩理解,再从语句、声调、眼神、动作、表情等多方面进行沟通相关技巧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在后期话剧项目表达时,从语言及非语言两方面进行沟通技巧的成果展示。在案例学习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素材时常常会将自己带入他人的视角和心理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在沟通中的倾听能力和感受对方的同理心,教学重点与话剧项目对照内容见表1。

在案例选取环节,如“全身心倾听技巧”讲授后,教师的话剧项目之一选取《奥丽芙·基特里奇》片段,晚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冲突项目,此话剧项目中重叠出现儿子对于父亲悲伤情绪的误解、母亲因愤怒无法倾听儿子对成绩的解释,由于相互埋怨,夫妻无法倾听及感受对方爱意的表达,短短5分钟的片段,多重沟通问题反复重叠出现,相互掣肘,成为案例教学的经典片段。在授课中通过倾听技巧的讲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该片段部分倾听技巧的分析,从而改良人物理解及表达,同时请学生对后续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并在下节课进行话剧表演及小组讲解,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保证话剧项目的多样性、学生上课的趣味性,应对话剧项目不断进行调整变换。“非语言沟通”环节给定主题,由學生自行设计非语言要素的话剧表达,其中要求沟通者进行三种非语言元素的呈现并讲解;“观察与评价”选取综艺节目,“体会和表达感受”选取访谈类节目,由学生小组进行话剧编排演绎。

(三)教学实施话剧化

根据沟通相关理论,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讨论,对话剧中沟通节段进行“二度创作”,将理论知识融入话剧项目进行演示。小组成员根据话剧要求进行分工,在话剧项目化模式主导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就某个沟通细节,比如眼神、动作,学生常常会陷入回忆和沉思,自行查找资料讨论后踊跃发言,对自己曾经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做得更好进行深入思考并相互交流,甚至要求主动展示给大家,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指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沟通知识进行讲授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话剧表演进行一定的指导。由于选课学生均非表演专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表演的主要方面进行把控。对于本课程的话剧表演,教师应在以下三方面做出要求:(1)观察生活。学习沟通技巧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捕捉不同沟通过程中双方的语言及非语言表达。(2)学习想象。在话剧项目化中,想象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因为表演需要学生执着的信念和丰富的想象作为依托,培养和协助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尤其是将影视片段讲解—学生感受理解—学生表演,这三者联动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3)提炼情感与激情。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交流,也是人类情感的互动,因此沟通中情感和情绪的流动也是沟通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在话剧表演时,情感情绪的表达有时甚至超越了语言的作用[2]。

(四)教学效果话剧化

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效果时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3]的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每组根据自身所分配的话剧项目进行分析设计,然后进行课堂展示,每个小组的课堂展示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话剧项目模仿,即模仿原话剧项目中人物的倾听行为、个人感受及表达,指出沟通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人物当时的感受及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要点。第二种形式为话剧项目重构,即根据该话剧项目存在的问题,重构从倾听到表达的整个环节,之后表述倾听、个人感受及表达的改良之处,同时在话剧表现中对非语言沟通版块进行着重设计。

在教学效果评估阶段,对于溝通双方的表现教师会进行部分沟通满意度访谈[4]。从4个核心技巧和8个沟通效果访谈问题对沟通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沟通效果满意度访问表内容见表2。

三、话剧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兴趣饱满,学生实现积极学习的状态。话剧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摆脱被动听讲的状态,学生积极地或体验式地沉浸于学习过程中,由于话剧项目任务的分配及学生的主观特点,学生的参与程度与类型有所不同,因此“积极学习”存在不同层次,这也是需要在考评时合理区分的一个重要因素[5]。

2.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在沟通类课程授课中,由于每个人的沟通特点不同,同时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全面指导。在进行话剧项目处理后,教师与全体学生形成“沟通指导的共同体”,话剧观众都可以在剧后进行指导协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3.趣味盎然,学生实现全方位沟通技巧的学习。话剧项目化处理后,由于可观赏性的增强,尤其是在沟通难点——“非语言沟通”板块,学生通过对自己及同学的观察,对肢体习惯、表情、动作等提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在指出别人问题的同时主动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在本课程进行话剧项目化处理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4.融入思想政治,在教学中收获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学生常常通过话剧角色的带入及互换,培养强烈的同理心[6]。在对待不同沟通矛盾时,体会到对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状态,尤其是在选取学生与父母话剧项目展示版块,学生重新理解了父母的行为及感受,常在课堂泪流满面,课后也有学生反馈与家人重新沟通,获得十分良好的效果。在话剧项目的表演中学生融入自身情感,这种艺术形式直抵心灵,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沟通与话剧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美学底蕴。

四、话剧项目教学法的不足及改进

1.不能区分的测试组与对照组。由于本课程涵盖学生较少,因此在测评教学效果时无法做到测试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以便进行更好的定量分析,从而准确客观的获取相关数据,后期在开设此类课程时,应适当增加选课学生的数量配额,设置测试组与对照组,设计定量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进行监测。

2.话剧项目选取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不同的话剧项目展示中,针对不同的话剧节段,学生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夫妻沟通、亲子沟通、情侣沟通、闺蜜/哥们沟通、访谈沟通五个类型的话剧项目选取中,学生普遍感触最深。反馈频度最高的为亲子沟通障碍,其次为朋友沟通障碍,但情侣沟通中出现的沟通问题最为尖锐,学生在课下主动改善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在话剧表现指导中,教师可采用“情绪记忆”训练法,通过学生对自身沟通时情绪记忆的不同,提取学生在不同沟通情境下的情绪记忆,让学生表现出自身真实的沟通状态,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3.学生课后主动应用知识难以体现。沟通是随时随地、持续改善的一种应用型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重视沟通的重要性、总结出现的沟通问题、改善自身的不良沟通习惯是本课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借鉴话剧节目,在话剧演出后,通过沙龙、访谈、分享会、发布会、改编影视剧等形式,不断进行观前、观中、观后的全方位接触观众形式,本课程在后期课程设计时,初步思路为课前要求不同小组在公众号进行每周日常沟通改良情境投稿、课前分享、制作沟通技巧小视频等,达到日常督促学生重视沟通的效果。

4.话剧项目的创新设计不足。在话剧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中,对于话剧项目,当前阶段主要依据教师自身的影视体验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随着对话剧项目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应该有话剧项目深度开发和创新的意识。对于沟通课程,在话剧项目化的过程中应通过不同项目提升沟通的深度,引领学生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从课程思政角度进行创新。在此可借鉴赖声川的话剧,通过了解社会关注点和受众需求,立足于社会热点、焦点、特点进行精心策划和创作,赢得观众(学生)的认可[7]。

作为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语言沟通与表达,不仅是一种日常人际交往能力,还对学生今后的职业交际、竞争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话剧项目教学法作为沟通类课程的一次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课程的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知识的理解及掌握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本次话剧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中,由于课程人数较少,教学时间较短,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技巧的持续改进能力的监测还未有明显的效果测评,需要今后进一步扩大沟通类课程戏剧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规模,以及更长期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邱益倩.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9.

[2]林洪桐.表演训练法:从斯坦尼到铃木忠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孙阳菊.基于大概念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戏剧节项目式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1):55-59.

[4]田冬霞,汪秋慧.哈佛医学院临床沟通技能教学评估的经验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7,38(3):78-80+92.

[5]王松.基于积极学习策略的翻转课堂有效性探究——以国际留学生中国文化与跨文化沟通课程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8(4):23-29.

[6]杨波.浅析话剧表演中情感动作与台词的融合[J].戏剧之家,2021(19):24-25.

[7]蒋莉.赖声川话剧的营销模式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134-137.

1237500783309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