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进·共享·共赢

2022-03-21林自然

新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城共研教研组

林自然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西城中心小学自2020年5月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文化构建的行动研究 ”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进教研共同体文化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传统的“散乱应战”走向“有序发展”;从传统的“个体成长”进化成“群体发展”,形成了“共建、共进、共享、共赢”的发展氛围与模式。

一、创新教研组织,共创共建

(一)校际合作,创新教研组织

为解决乡村小学各年级是单班制、同学科教师少的问题,西城中心小学根据区域远近和教师资源情况,开展校际合作,实现学习互助,并与县内的兄弟学校开展联手共研活动,架构教研共同体。跨校开展了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片区教研活动等。

(二)需求组合,创建学习共同体

农村小学教师因日常教学工作繁重而缺乏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可以将学习与工作相融相合,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让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西城中心小学依据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教学问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有学科团队组、课题研究组、年级集体备课组、专题研讨组、师徒结对组等。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成长需求和工作的需要,可以主动参与多个不同的学习共同体,虽然是同一名教师,但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

(三)教研转型,打造学科团队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学校改变传统的按学科年级组建教研组的形式,按年龄结构、学段组合、专业成长需求成立了16个学科教研团队。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使教研工作更有实效性,团队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教师整体的素质提升更加显著。

二、开拓有效途径,共长共进

西城中心小学教研组坚持“理论研学、主题研讨、课题研究”为有效教研途径,目的是以理论学习促观念更新,以主题研讨促智慧碰撞,以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以课题研究促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创生多元化活动,丰富研讨内涵。

(一)“三步两循”,提升理论内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教研工作的主旋律。学习需要内化,并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前行。首先,精选研读内容。学期初,各学习共同体成员根据当前的热点话题或难点问题,选择一个主题自主学习,而后各教研组根据年级组或学科团队的研讨方向,选择一个话题开展共读。其次,根据共研内容,分解相应的解读任务,要求教师结合案例的剖析,承担相关章节的导读主讲。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要亲历“学习—感悟—提炼”和“实践—思考—内化”,即“三步两循”的过程,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运用与内化,在新理念学习中,凝练和丰富了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二)课堂观察,提升反思深度

课堂观察是我们学习共同体式教研组听评课最具特色的做法:带着思想、带着观察表、带着侧重点进行课堂听课;用心捕捉,及时记录听课的得与思;结合观察表“双亮”评课,围绕主题“金点子”分享。从个案到共研、从观察到反思、从评议到提炼、从提炼到分享、从个人到团队,一次完整的课堂观察明确一个教学理念,共寻一个有效策略,所有人都共同成长。

(三)成果推广,提升科研价值

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科研的价值。西城中心小学秉承着“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大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近五年来共有46个县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和2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项。在每年的课题开题论证会前都举行前一年课题研究的表彰会和优秀课题经验推广会,收集各研究成果汇编成辑共享,让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教育科研的优秀成果。

三、创设和谐环境,共赏共享

西城中心小学依托校本教研,创设了“合作、互动、共享、提高”的教研组和谐环境。

(一)好书共读,专心致志

阅读是推动教师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依托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全员阅读”平台,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用书、教育名著、报刊供教师阅读。全体教师按时分组开展“读名家专著谈心得收获”和团队“金点子分享会”等活动,人人争做学习型教师!

(二)集体备课,齐心协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西城中心小学推行“2+2+N”(即期初、期中两次集中备课,分析分享教材、金点子两项内容,实施N次自主研讨)的集体备课模式。每次的集体备课,教师们都讨论热烈,毫无保留;每回的微信群交流,教师们都真诚相告、 分享方法、共享资源。这种“网状教研管理+系统集智共备”方式,实现镇区内各小学资源共享、师资共培。初步实现全体教师“共同探究、同步提升”目标。

(三)同伴互助,同心同德

同伴互助学习反映了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思想,是校本教研文化的标志和灵魂。西城中心小学教研组通过创新“师徒结对”模式促进同伴互助。师徒关系注重贴近教师的个人特点与不同需求交叉结对,不局限于单一的师徒传帮带关系,而是互相学习的共同体。不同长处的教师交叉结对互助,优势互补,师徒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四、促进队伍发展,共升共赢

学习共同体式教研组的建设,从理念、制度、实践层面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学校里教研组中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一)创建共同体式教研组,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共研

学习型教研组有共同愿景、有可解任务、有共享合作规则和互惠的效益。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从一般的组织机构转变为学习共同体,淡化了教学行政管理,形成支持、互信、合作、共享的教研组文化。从中心小学到村级小学的教研实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共同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二)构建集智共研模式,从平行互动走向纵深共进

不論是学习还是研讨,学校都构建了集智共研模式:“2+2+N”集体备课模式,“一期一主题、一周一研讨、一师一点子分享/问题研讨”的常规组内教研模式,“321”听评课模式(三个优点、两个不足、一个建议),“111”专题研讨(一个主题+一份观察表+一个金点子分享)、“四读一会”学习读书模式(共读、精读、泛读、网读和读书会)和“1+N”教师发展共同体成长模式。这些模式的构建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学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农村学校的均衡发展。

实践表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通过创新的教研组织、开拓有效途径、创设和谐的教研环境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化成长,实现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宋晓颖)

猜你喜欢

西城共研教研组
同行 同道 共研 逐梦
——广州市阮铭健名教师工作室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治胃寒痛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治胃寒痛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