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

2022-03-21苗静崔云李爱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阅读服务具身认知阅读推广

苗静 崔云 李爱军

作者简介:苗静(1979—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崔云(1971—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爱军(1967—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本文系2021年度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疗法基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1039。

摘 要:文章分析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观的具身性、情境性、发展性和发展机制与阅读服务的契合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具身阅读服务模式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2-0135-03

关键词:具身认知;具身阅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服务

1 背景

目前,阅读推广工作已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常态化服务工作。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然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创新性和多样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阅读推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阅读推广活动缺乏长效机制,读者的主动参与度低;阅读推广专业人员缺乏;参与主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与反馈机制;缺乏科学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体系[1];阅读推广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2]等。基于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大都是针对阅读推广策略的研究[3]。一些学者提出图书馆要注重读者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主体性,构建读者需求型阅读推广模式,如李东鑫提出的差异化服务模式[4]、马璇提出的精准推广服务模式[5]。这些服务模式以馆藏文献为中心,满足了一些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但并没有真正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为服务宗旨。

人类阅读的目的是认知世界。认知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对语言理解和言语产生等心理现象[6]。阅读作为一种认知行为,是通过对记录在物理载体上的语言符号或呈现在电子屏幕上的编码信息进行解读完成认知的过程。人们对认知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变,形成了两代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它超越了行为主义否认心智的狭隘观点,承认心智在复杂行为和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认为心智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处理无意义符号的抽象的信息处理器[7]。第一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是离身认知,认为人的认知功能与身体无关,认知是脱离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以确定心智的身体基础、身体在认知和社会活动中的首要作用为标志,以具身性、情境性、认知发展和动力系统四者为观念基础[8]。认知的具身性强调人通过体认即身体的体验及活动方式认识世界,认知的情境性强调整个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知的发展性强调人的认知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认知的动力系统是研究认知活动和环境耦合下的认知发展的动力机制[9]。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与个体认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0],阅读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更是身体参与认知的过程[11]。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从具身认知观的角度出发,研究身体、环境、认知发展等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阅读行为、阅读特点、阅读需求的影响,以具身认知理论指导阅读推广和阅读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2 具身认知观与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契合

受认知理论的影响,人们的阅读观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发展过程。离身阅读长期占统治地位,人体器官口、耳、眼等在阅读过程中被看作是信息的接收工具,而内容和意义的解读被看作是大脑的功能。在离身阅读观的影响下,阅读通常被单一化为读者自助式阅读的过程,高校图书馆一般把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重要性等作为阅读推广的宣传重点,而对读者的阅读过程、阅读体验、阅读成效等缺乏深入研究。具身阅读是近年来阅读研究的新方向,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符号、环境和身体等影响阅读全过程的因素,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具身阅读的相关理论构建阅读服务新模式。

2.1 具身性

阅读是对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无论是纸阅、屏阅、听阅,甚至是身体的各种感触,读者对阅读内容的解读和思考都必须依靠身体的参与完成,如口读、耳听、眼视、手触等各种身体的体认和大脑的思考。因此,人类在通过阅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身体深度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可根据阅读的具身性,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充分考虑读者在多种场景下的体认需求,重视读者身体不同器官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体认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读者的身体潜能,引导读者养成深度阅读、深度体悟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2.2 情境性

阅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行为,具备情境性。阅读情境不仅包括空间性的物理场景和技术性的虚拟场景,还包括阅读氛围良好和交流畅通的文化场景。高校图书馆通常重视打造优雅舒适、文化气息浓郁的实体阅读空间和功能完善的线上阅读平台[12]等硬件环境,而对能够提高读者阅读兴趣、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着力加强特色化的阅读文化圈构建,以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为评价标准,推动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

2.3 发展性

阅读包括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传统阅读通常以阅读中为核心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阅读前和阅读后的需求被强化,阅读不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活动作用的结果[13]。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书单推荐、专家讲座、读者交流會等都是单向灌输式活动,不能将读者的阅读行为有效代入阅读循环圈,读者的阅读活动不能形成连续性的行为,其阅读能力提升较慢。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基于阅读的发展性这一特点,注重阅读全过程中读者的需求,助力读者进入阅读循环圈,形成良好的阅读发展态势。

2.4 发展机制

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结构耦合的整体系统,其耦合作用是一种涌现机制,强调个体与世界、世界与个体之间的双向作用[14]。读者在通过阅读、体悟、交流、思考完成内化、吸收的过程中,阅读内容、阅读环境(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等对其阅读行为都有一定影响,其阅读行为会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阅读活动中认知发展机制的作用,为阅读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3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策略

3.1 搭建具身化阅读环境

如何引导读者充分发挥身体各个器官在阅读中的作用,提升其阅读能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构建具身阅读服务模式的首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可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听读等,打造个性化阅读空间,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如朗诵、配音、话剧表演、音乐创作、绘画创作等,为读者提供体悟、展示和交流平台,引导读者全身心地投入深度阅读、深度解读中。

3.2 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构建小型阅读圈的服务模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新趋势[15]。高校图书馆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挖掘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潜在需求,组建拥有相同阅读兴趣和爱好的读者群,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阅读圈。高校图书馆在打造阅读圈的过程中应以充分调动读者的主动性为原则,以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为根本目的,以4~6人的小型阅读圈为主,保障讀者的阅读权益,引导读者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

3.3 营造发展式阅读氛围

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营造发展式阅读氛围,为读者提供全过程化阅读服务。阅读前服务包括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兴趣筛选、阅读短板筛查等,以及为读者提供各类阅读排行榜、推荐阅读内容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自身的阅读状况,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阅读中服务包括为读者提供各种具身阅读体悟机会、展示平台和打造软硬件阅读环境等,引导读者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阅读后服务包括为读者组建阅读圈、提供与校内外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平台、文化创意和产品展示平台等,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4 结语

认知科学的核心基础是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阅读与语言和心理密切相关。具身认知观的具身性、情境性、发展性和发展机制等特点与阅读过程高度契合。近年来,有关具身认知在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16]。因此,从具身认知观的角度揭示阅读过程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深入开展阅读服务提供工作思路,为高校图书馆构建完善的阅读推广理论体系提供支撑,推动阅读服务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

[2] 郭凌.阅读循环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图书馆界,2019(4):72-75.

[3] 陈瑞.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读者访谈数据质性分析[J].图书馆界,2018(1):85-88.

[4] 李东鑫,王建.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4):139-142.

[5] 马璇,蒋谢芳,李曦.基于读者需求导向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2):60-63.

[6]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7] 李恒威,肖家燕.认知的具身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1):29-34.

[8] 李恒威,黄华新.“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J].哲学研究,2006(6):92-99.

[9]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10] 周伊,徐丽芳.认知功能视角下的全民阅读变革[J].出版广角,2021(5):6-9.

[11] 崔波.阅读具身认知转向与阅读研究的未来[J].编辑之友,2020(4):14-19.

[12] 苗静,郭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8):44-46.

[13] 李桂华.复合阅读行为:全媒体时代的阅读行为新形态[J].图书情报知识,2019(3):17-24.

[14] 李恒威.生成认知:基本观念和主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2):27-31.

[15] 邹鼎杰,包冬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图书共借网络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10):89-95.

[16] 刘慧,于林龙.国内具身认知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的科学计量学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1):17-21.

(编校:孙新梅)

1573501186245

猜你喜欢

阅读服务具身认知阅读推广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
网络竞争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具身认知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