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

2022-03-21李秀红吴露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1期
关键词:椭圆实验评价

李秀红 吴露露

[摘           要]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和谐的过程,而不是单调、枯燥,令学生厌倦的过程。经过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可以在创新教学课堂后,让学生收获快乐体验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应用此种方式,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高效地进行数学教学。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42-0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为导向,再对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的启发中,把握数学的本质。而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入此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就要尝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知识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此方式的驱使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合作探究下,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在现有的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应该以数学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本质,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合作等模式是较为常见的学习方法。这些模式的落实要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并采取探讨交流的方式,拓宽思路,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深挖学生的潜力。在小组合作模式分析中,可从两方面展开综合考量:(1)从教育学角度,合作学习的开展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学习,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从心理学角度,学生在与同伴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够感受到愉悦,面对课堂环境也更加放松,思维的活跃性得到明显提升。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组间的良性竞争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学会从全局角度展开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该模式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面貌,加大学生的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

(一)布置任务阶段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遵从其操作流程,首先便是布置任务。而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数学上就是前置小研究。小组合作学习适合许多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探究性。也正是因此特性,使数学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许多学生根本无法依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完成这些任务。在此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自然也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一组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小组探究任务,要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完成群体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感,才能在学生思维的启发中完成任务。

(二)合作探讨阶段

在科学布置任务和划分小组后,毫无疑问就是小组成员需要在明确分工后合作探讨。在学生组成小组后,教师需要明确不同小组成员所需要承担的任务,让学生快速地加工研究内容、收集资料并整理分类。而在这之后,教师就要明确学生需要探讨的具体内容,既不能过难,让学生无从下手,又不能太简单,让学生失去挑战性。同时,在学生的合作探讨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地监督和指导学生,在学生失去探究方向时,有效地引导,提供探究思路。在学生忘记探究时间时提醒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探究。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学生实际的探讨进度为依据引入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对知识和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和领会后,更加深入地进行合作学习。

(三)知识转化阶段

在学生合作探讨阶段后,理所当然的就是知识的转化阶段。学生需要在小组合作學习中,倾听小组内其他成员所阐述的观点,并要以此为基础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全新观点。另外,学生需要适当地加工知识,综合分析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使旧知识可以成为新知识。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中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习理念的创新,给予其他同学足够的尊重,发现身边其他同学的优势。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做到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四)互相评价阶段

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或者指导学生进行组内互评。让学生可以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评价,了解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良好的部分和不足之处。在此期间,教师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评价机制的设计中,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最后的测试结果。教师既要从综合性角度评价学生,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评价创新性地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自评或者组内互评中,也需要提出规范化、成熟化和建设性的意见,改变传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状况,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评价中,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学生,要积极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面对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反思不优秀的地方在何处,为什么会使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等。而后再帮助学生建立更加良好的合作学习,完善学生的合作学习步骤。让学生可以在完善的方式内容中,改正合作学习的错误,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团队精神的树立。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椭圆”为例

(一)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自主探索

在教学“椭圆”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都可以用圆规画圆,那能否用圆规画椭圆呢?”此时,学生就会在思考之后联系实际,回答“圆规无法画出椭圆”的答案。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那我们可以怎样画出椭圆呢?”并在之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一共分为六组。在提出实验要求后,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实验。实验分为三种,实验一:拿出一定长的细绳和画板,在画板的同一点固定下细绳的两个端点。再套上铅笔后拉近绳子,旋转一周。实验二:拉开绳子的两个端点,使两个端点存在一定距离后套上铅笔,旋转绳子。继续拉远两个端点的距离,拉直绳子。实验三:在拉直绳子的两个端点后继续拉。一、二组小组成员完成实验一,观察实验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三、四组成员完成实验二,分析之后会得到什么图形。五、六组成员完成实验三,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过后,要记录下自己小组所观察到的结论。如此方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课堂的合作教学中,赋予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知识探讨阶段

每个小组在参与进实际的实验活动后,应先合理分工成员任务,完成实验后,再让小组组长以自己小组的活动完成情况为依据,适当地指导小组成员。以第一小组为例,第一小组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成员,需要按住绳子的两端,第三个成员要拿出铅笔绘画,小组长则可以对最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之后,小组组长要结合所有成员,在观察所记录的结果后,进行知识探讨,如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准确?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在合作的知识探讨中,就可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三)知识转化阶段,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在学生合作探讨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所有学生一起对不同小组最后的探讨结果进行观看。通过观看可以得出,一、二组实验过后得出的图形为圆形;三、四组实验后得出的图形为椭圆或者直线。而五、六组经过实验可以发现,绳子在力的作用下会逐渐断开,无法形成图形。其次,教师就可以在了解到不同小组得出的结果后,对比小组之间的结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一、三、五组的结果,二、四、六组的结果存在不同。面对不同,教师可以指导不同小组的组长解释结果,并实际演示。在教师的指示下,不同小组的组长解释演示和说出自己小组的发现。如一组组长发现,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二组组长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三组组长认为,定长要比两定点之间的距离远;四组组长发现,如果拉开绳子两端之后的距离要短于绳子原本的长度,那么最后会形成椭圆形;而若是直接单纯拉直绳子,那么就会显出一条线段。在学生都阐述完自己小组的发现后,教师就要进行总结:“也就是说,当绳长大于两定点的距离时,轨迹为椭圆;当绳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轨迹是以此两定点为端点的线段;当绳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就没有轨迹。”进而也就可以得知,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与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此常数大于F1F2。而这两个定点就成了椭圆的焦点,定点之间的距离则是椭圆的焦距。进而也就可以明确椭圆的公式:MF1+MF2=常数(大于F1F2)。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究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互相评价阶段

组内评价需要遵从几个指标,那就是循序渐进、合作态度、合作质量和创新意识。只有遵从这些指标的评价,才是公平、合理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尽量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尽可能多地挖掘学生的长处,表扬学生。在小组的全体成员评价结束后,教师要总结整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就以学生在知识转化阶段的表现为例,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大家的表现都还不错,只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如某同学在旋转铅笔时,并没有紧密贴合绳子和硬纸板,以致所绘制出来的椭圆出现重影状况。面对此种情况,小组全体成员更是没有对作图规则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没有强调‘在平面内’不说,也没有归纳定义。”在总结评价后,教师可以再一次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要认真聆听操作要求,记住其中的细节,以便在以后的活动学习中,可以以严谨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

四、注意事项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内部涵盖的抽象知识也在逐渐增多。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做好科学分组,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函数性质及图示特征,在讨论中总结三角函数的知识要点,以此达到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二)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任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要先对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对组内成员予以科学调配,合理划分作业任务,以促进小组内部的协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解数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发布数列公式探索任务,并将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如组长负责数列公式的探索,成員负责求和计算,让小组成员通过协作配合完成任务要求,并将最终成果汇总上报。

(三)开展科学评价,尊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需要展开科学评价和分析,给出科学的调整方案,以确保其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落实中也应如此,教师要对小组成果展开客观、真实的评价,找出其中的优劣势,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阐述,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自身,增强学习效果。结合评价结果,教师还可以对教学模式加以调整,打造优质课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前35分钟作为合作学习时间,后10分钟作为评价时间,对小组整节课的表现及成果的取得给出客观评价,同时小组之间也可参与评价和说明,以此提高学习质量,加深知识的记忆。

(四)明确定位,发挥引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观察每组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够锻炼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课堂的目标要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人独立学习为基础的。虽然在高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那么就可以在合作中、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难题。因此,教师要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让学生的感性认知可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在学习经验的丰富中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蒋园园.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讨[J].中外交流,2020,27(1):252-253.

[2]赵丹.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2):18-19.

编辑 薛直艳

2167501186383

猜你喜欢

椭圆实验评价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