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考
2022-03-21李爱红
李爱红
[摘 要] 現阶段,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正稳步推进。就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积累,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序推进。
[关 键 词] 退休;企业;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04-02
为了更好地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为国有企业能够公平、有活力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国家自2003年相继出台了各类有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并经过对部分城市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后开始迅速推广。目前,全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已全面推开,进入实质性移交阶段。
一、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个人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所在地的区县、城镇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之一,是以人为本,进一步更好地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退休人员享受更完善、更全面、更系统的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国家所有制到多种所有制,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既要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又要承担大量社会事务性工作。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受地方政策的影响,承担较大数额的统筹外费用;另一方面大量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够使国有企业从烦琐的社会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负担,释放压力,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职工退休后,其养老金由专门机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不再受原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经济上收入稳定、生活上得到保障。按照属地原则,企业退休人员可以得到社区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且服务贴心周到,机制灵活个性化。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使企业退休职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使其晚年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三)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
随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政府职能也在进一步转变,从原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一切事务,到现在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办事。政府职能在依法按章行使的同时,更加趋向于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发展社会保障服务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生活等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难点
结合实际工作,当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退休人员思想认识不统一,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思想
主要表现有:退休人员的“企业情节”较为严重,一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认为自己一生奉献给企业,最后企业将自己“抛弃了”。对进入社区管理忧心忡忡,担心离开企业进入社区后在享受待遇方面受到影响,担心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得不到社区积极周到的帮助服务。同时,国有企业非常重视并支持老年文体协会和老年大学的建设及发展,各类文体活动开展丰富、人员覆盖广,退休人员还担心进入社区管理后,没有地方开展活动,没有组织活动的平台。另外,退休人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活动参与度较低,社区成员间互动少,无法像原先企业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进而无法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街道和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差距较大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街道社区发展较落后,管理服务能力较低,相应的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站)等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活动场所、卫生医疗中心无法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甚至有的社区缺失管理服务能力,既没有活动场地,又缺少社区工作人员,在接收大量的企业退休人员后,社区居民数量骤然增多,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有限,对于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服务职能存在“接不稳”的现象。
(三)各地接收政策不同,企业移交难度加大
目前,各地移交基准主要有退休人员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社保关系所在地、退休单位所在地,大部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一家企业必然要对接多个地方政府部门,不同地域政策不一致,推进方向和进度也必然存在差异。例如,如果以户籍所在地为移交基准,随着国家经济稳健快速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养老待遇都有了大幅提升,近几年投奔子女、返回老家、由边疆迁往内地生活的户口迁移人员也有很多,这部分人员如何移交,如果原户籍地政府不接收,企业必然要根据退休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按照“一人一案”的方式对接多地,甚至需要对接成百上千个地方部门去移交,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时间。
(四)档案接收标准不同,企業移交难度加大
各地对档案的接收标准不统一,甚至一地多策。使企业在对接各地档案接收管理部门时,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做不同的整理,工作量剧增,加大了移交难度。同时有的地方要求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GB/T33870-2017)对退休人员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更加给移交企业增加了移交难度。
三、稳步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措施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部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余量占比,后续的工作量也很大,涉及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情况复杂,主要体现在部分国有企业点多、面广、人多,有的企业在多年的体制改革中分分合合,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何使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现“交得好”“接得稳”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国有企业作为移交主体,在本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一要切实加强各级文件的学习及研究,把准政策,确保依法合规地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二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已退休的国有企业职工转变思想、消除顾虑,排除后顾之忧。运用好各种宣传平台,确保社会化管理改革人尽皆知,争取人人认可、人人理解、人人支持。三要全面落实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地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参照地方工作方案制订符合本企业的移交方案,既要保证待遇不降低,又要确保改革过程中交接双方密切配合,确保交接前后的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无缝衔接,整体稳定。四要梳理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重组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本次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
(二)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地方政府作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方,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确保做到“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对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不仅仅是保证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发放,而且要运用好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整合社会服务老龄事业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对退休人员的关怀和呵护,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政府要着手培养和招募各类养老管理与技术专业人才,加强街道社会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站)等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充分重视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切实发挥好退休党组织和退休党员的作用。要加强与退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了解退休人员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给予帮助解决。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满足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社区管理结构的作用,丰富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倡导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服务精神,可以邀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工作,也可以参照部分地市“低龄助高龄”的社区服务互助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工作的认可度,促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街道和社区管理及服务工作“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
(三)尽量统一各地移交政策和档案接收标准,减少企业对接各地的工作量
本着为企业减轻负担的原则,作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方的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统一各地移交政策和档案接收标准,逐渐合理简化流程,规范化、常态化接收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减少企业因为接收标准不同而增加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消耗,真正让国有企业实现减负上阵、加速发展。
四、结语
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措施,是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得到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保障,是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的充分体现,更是促进退休人员价值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的重要保证。
编辑 鲁翠红
26495011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