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
2022-03-21曾燕红
曾燕红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进程中,地方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撑,展现更积极的作为。以此为研究背景,具体阐述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议题,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重点探究了推动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对此问题的认知与建议,希望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10-03
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党中央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有序收官之际,乡村振兴开始引发社会关切,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需求,切中“三农”问题本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各地、各部门必须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远景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在此期间,各地职业院校将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以涉农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各地中职学校要致力于涉农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优异的教学团队,确保中职涉农专业育人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密切衔接,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协同发力,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学直接与“三农”问题相关,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一部分。为此,要加大涉农专业教学创新队伍的建设,为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和育人水平提升创造磅礴动能。
以广西地区来说,本地各类职业院校正协同发力,从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和育人工作入手,积极改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基础上的实训教学。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也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推进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而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则更具紧迫性。
(二)建设意义
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中职学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依托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办学理念”的基本诉求。同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涉农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涉农专业育人工作,为培养技能型涉农人才、新型农村管理者与新型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更好地服务地方“三农”工作有显著作用。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个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端正、甘于奉献牺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才能提升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品质,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促进地方“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要具备高水平的服务意识、创新建設与专业技能,又要适应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需求,体现“一体多元”的队伍素质要求,为本专业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总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无疑是中职院校高水平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入手,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着力提升涉农专业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不断加强涉农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能力与质量,无疑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模式,锻造“三能”教学队伍
为助力地方“三农”工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职学校要在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确保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涉农专业直接与农业、农村问题相关,且涉及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即战力”。中职学校要重视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确保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我们要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将教学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融合,突出教师技能的培育与提升。
要构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三对接”模式,扎实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确保涉农专业教学与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力量,引导教学人员在实践环境中增长见识,提升教学素质,确保教学呈现动态化效果。如表1所示,“三对接”模式强调了产教融合之于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提出了“三能”诉求,即教学团队要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涉农专业教学需求,为育人工作提供支撑。在“三对接”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打造一个“懂教学、会科研、善服务、能管理”的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及素材,强化课程开发、产业融合,深化实训教学,确保教学日益精进。
例如,在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密切教师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及时吸纳果蔬花卉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能,确保教师持续更新教学思维,掌握实践教学方法。同时,要与果蔬花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校本,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内部,便于教师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在企业环境与氛围下,教师可以获得果蔬花卉的一手教学资料,实现“实训驱动”教学,这对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团队“四共建”
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指引下,教学人员要深入产业一线,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实务能力,强化实践认识,摆脱教材及理论束缚,为教学工作注入“活水”,全面提升涉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职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立足教师队伍的“共建共享”,确保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能够在农业科技理论指引下开展企业化教学,形成“理论搭台,技能唱戏”的良性效果。要认识到,企业与学校是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双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掌握产业动态,形成一体化思维,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要细化教学团队共建举措,提升四维驱动能力,不断深化教学队伍培养工作。
如表2所示,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将“四共建”思路作为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路线,就是要落实校企联动下的“共建共享”精神,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与创新能力。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与共同培养师资的思路下,进一步细化驱动性策略,实现教学团队建设走深、走实。表2提出的“四维”驱动策略即“以校企融合为纽带,以研发中心为载体,以技术服务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保障”,实际上突出了校企合作的中心地位,强调了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引领价值,展现了运行保障的重要性。
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学团队建设必须坚持校企合作思路,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技术认知与研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可以深入园艺企业公司、基地与培训中心等实体场景中,既可以全面认识园艺产品生产流程与步骤,同时又可以深入掌握实训教学要点,密切与课程、教材的理论对接。同样的,园艺类企业借助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可以直接指导专业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育人工作,从而为本企业培养对口的技能型岗位人才。
(三)以涉农实训教学为依托,打造平台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为更好地对接本地乡村振兴及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职业院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这是确保教学质量与育人品质的前提条件。以此需求为导引,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构“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大量的实训、实操教学引导师生实现“双向进步”,确保教学人员在实训中提升教学认知、感悟与行动能力,夯实教学队伍的技术根基,确保育人工作形成有序业态,产生多元价值。
如,中职院校可通过与本地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双方共建“现代农业生态长廊”“果蔬花卉智慧农业大棚”等生产性涉农实训教学基地,制定实训教学制度,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生产、掌握农业种植及田间管理的基本技巧,在实训模块下提升“教与学”的双向能力。借助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学生可以提升涉农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还可以在“教中悟”,在“生产中积淀”,形成平台模式下的教法思索与改进,这是传统的课堂与理论授课无法替代的。一言以蔽之,借助实训基地與“校企联动”的平台构建,教学人员能够在实训场景下开展全周期教学,既保证了涉农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又为教学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平台化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居于特殊位置,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改变“实训教学单一服务学生”的理念,将教学人员的培养和教法成长置于平台化的实训环境中,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师队伍真正适应高水平育人需求,推动实训教学稳步发展。
(四)开展有效教学评价与反馈,加大教学队伍支撑与保障
针对教学团队的有效评价与反馈,可以及时检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镜鉴效应,进而推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此外,学校、企业及相关培训实体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团队的支撑、保障与扶持,确保资金、设备、物资、技术、政策能够满足教学团队成长需求,能够更好地助力涉农专业教学工作。
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借助紧密的“校企合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既要依照课程与教材有序推进,更要深入基层与种植场景中开展实训教学。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企业、种植户及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多维度评价,借助不同指标,形成反馈意见。比如,针对“种植理念”“种植效果”“动态种植目标”“种植收益”等具象指标,各评价主体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形成反馈意见,重点指出教师教学的疏漏、缺陷和不足。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涉农专业教学人员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力度。
另外,要加大对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关怀、扶持与支撑,形成立体的保障效果,确保教学人员“学懂、弄通、坐实”,不断提升教学素质与育人能力。如,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沟通,为教学团队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和教学硬件支持,扫除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教学。要推动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密切合作,形成制度保障,确保教学团队深入产业环境,不断创新教学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言,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大有可为,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建设思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走深、务实,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素质、技术能力、服务水平与管理技能,为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造积极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桂芩,李明,杨玉华,等.广西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10):69-71.
[2]靳晓璐.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8(3):126.
[3]袁丽伟,李松艳,杨振龙,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4):100-103.
编辑 马燕萍